一、巡逻型反辐射导弹(论文文献综述)
吴德华,杨东海,谢汉桥[1](2020)在《无人机在反辐射作战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反辐射作战的作用和反辐射武器的发展情况。结合反辐射作战的特点,介绍了无人机在反辐射作战中的作用:可以减少作战人员的伤亡、长时间压制、低成本、可以实现毁伤效能评估、打击中小型舰船和地面中小型雷达,具有作战使用灵活等特点。提出了无人机在防空压制中的主要作战模式。
涂林峰[2](2019)在《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二十一)——制导篇:狙杀指挥官(上)》文中认为被动雷达制导被动雷达制导是前文曾介绍的寻的制导方式的一种,属于三大寻的制导方式(主动、半主动、被动)中的被动寻的制导。被动寻的制导的原理套用场景剧来解释就是,士兵长了一双比普通士兵的视力要强的多的眼睛(对应被动导引头的接收频率范围和灵敏度),在没有任何外部光照的帮助下,士兵能凭借超强的眼力发现黑暗中微弱的光芒,但前提条件是僵尸自身要发光(对应现实中敌方目标主动发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然后士兵寻着这点光找到僵尸并一砖拍死。
谢汉桥,欧旭晖,石涛,陈振教,曾峥[3](2017)在《无人直升机作战用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无人直升机无人员驾驶、定点旋停和定点起降在对地作战使用中的特点。根据无人直升机上述特点,提出了其在防空系统压制中可执行对中近程防空系统、舰船雷达系统进行打击的任务。根据无人直升机对地作战任务,结合制导航空炸弹的特点,对无人直升机挂载航空炸弹在对地攻击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杨卫丽,左琳琳,程鲤[4](2015)在《国外反辐射导弹及其制导技术发展》文中指出对国外反辐射导弹及其制导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反辐射导弹及其制导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在未来信息化攻防作战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
陈瑛,熊玫,朱利晶[5](2009)在《美军反辐射导弹的特点及其战术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美军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美军反辐射导弹继承性好、技术先进及作战灵活等特点,并对每个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战争实例,对哈姆、沉默彩虹、先进反辐射导弹等反辐射导弹的战术运用进行了讨论。
张驰,梁彦,陈涛[6](2007)在《反辐射导弹在信息化作战环境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从反辐射导弹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其作战方式,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和性能优缺点,并对信息化作战环境下反辐射导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反辐射导弹将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有效应对战场辐射源,夺取战争主动权的杀手锏武器。
宋福志[7](2007)在《无人机与飞航导弹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简要介绍飞航导弹和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在信息化、网络化战争的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导弹与无人机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接着对机弹融合的现状、有关概念和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的导弹与无人机将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集侦察、监视、探测、跟踪、打击、评估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飞行器。机弹融合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拓展,未来作战体系中,无人飞行平台、有人驾驶平台、机器人驾驶平台等,将协同作战,共同构成信息快捷、网络顺畅、响应及时、打击精确、毁伤到位的信息化精确打击作战体系。
周永生,陈松海,张肖斌[8](2006)在《雷达“克星”——反辐射导弹》文中研究说明 现代战场上雷达部署的广度和密度越来越大。据美军测算,一架战术飞机在作战地域上空3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会受到来自地面30~40部雷达的探测跟踪。以干扰、压制和摧毁敌方雷达为重要内容的电子战变得尤为重要。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充分发挥空袭武器装备的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不仅对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造成“硬毁伤”、破坏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能对作战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反辐射导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
张卫锋,熊小龙,张中南[9](2006)在《浅析水面舰艇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可能途径》文中提出分析了反辐射导弹的诸多优点,同时总结出其局限性。介绍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针对水面舰艇在未来战争中如何有效地对抗反辐射导弹的问题,提出了水面舰艇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六种可能途径。
涂建[10](2004)在《反辐射战斗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虑到我国的空军实力与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载机难以突破敌拦截系统,因此发展以地地战术导弹为载体的反辐射子弹,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一制导雷达实施远距离精确攻击是一种必要和现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本论文主要围绕“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对目标进行毁伤特性分析,然后针对“爱国者”系统的核心—AN/MPQ-53相控阵雷达提出了毁伤准则。基于这个毁伤准则,通过数值计算对各种杀伤元素进行选择,设计出一个杀爆燃战斗部模型。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对战斗部毁伤威力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子弹获得最大威力的最佳终点飞行姿态以及引信相对目标的最佳引爆高度,并且计算了一发子弹彻底摧毁一部爱国者雷达所需要的制导精度。
二、巡逻型反辐射导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巡逻型反辐射导弹(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在反辐射作战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反辐射作战特点 |
1.1 反辐射导弹发展历程及特点 |
1.2 反辐射武器作战特点分析 |
2 无人机在反辐射作战中的作用分析 |
2.1 减少反辐射作战伤亡,提高反辐射作战效费比 |
2.2 实现对防空系统长时间压制的需要 |
2.3 可以创新中小型无人机作战模式 |
2.4 满足山地和两栖作战对反辐射作战需求 |
2.5 构建低成本反辐射平台,提高外贸市场无人机的生存能力 |
2.6 实现对小型雷达目标的高效毁伤 |
2.7 挂载低成本航空弹药,对防空系统实现饱和攻击 |
3 无人机反辐射作战主要模式分析 |
3.1 压制式攻击 |
3.2 自卫攻击 |
3.3 随遇攻击方式 |
3.4 无人机挂载反辐射弹药结合其他类型弹药进行防空压制 |
4 结束语 |
(3)无人直升机作战用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无人直升机的主要特点 |
1.1 无人直升机相比直升机无飞行员驾驶 |
1.2 无人直升机相比固定翼无人机可定点起降 |
1.3 无人直升机相比固定翼无人机可旋停 |
2 无人直升机可执行区域性防空压制任务 |
2.1 打击防空系统的主要作战方式 |
1)战斗机发射反辐射导弹打击中大型防空系统 |
2)巡逻型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执行防空压制任务 |
2.2 无人直升机打击防空系统特点分析 |
2.3 无人直升机打击防空系统类型分析 |
1)利用无人直升机机动灵活的特点,挂载精确制导弹药执行对中近程防空系统打击任务。 |
2)利用无人直升机可以在小型岛屿、舰船起降的特点,执行对中小型舰船搜索雷达的打击任务。 |
3 航空炸弹有利于提高无人机的对地作战能力 |
3.1 挂载非制导航空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
3.2 挂载航空子母炸弹打击集群目标 |
3.3 挂载航空制导炸弹对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
4 结束语 |
(4)国外反辐射导弹及其制导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反辐射导弹 |
1. 1 西方国家 |
1. 2 俄罗斯 |
2 制导技术 |
3 研究进展 |
3. 1 美国 |
( 1) 先进反辐射导弹( AARGM) |
( 2) “哈姆”导弹控制段改进( HCSM) |
( 3) 更高速反辐射导弹验证( HSAD) |
3. 2 德国 |
3. 3 俄罗斯 |
4 发展趋势 |
4. 1 反辐射导弹发展趋势 |
( 1) 向微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
( 2) 向远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 |
( 3) 向隐身化、强突防方向发展 |
( 4) 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 5) 向通用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
( 6) 向高抗干扰和智能化引信方向发展 |
4. 2 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
( 1) 工作频段将向传统频带两端发展 |
( 2) 制导方式向多模制导方向发展 |
( 3) 接收机向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方向发展 |
( 4) 接收天线向共形化方向发展 |
( 5) 信息处理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
5 结束语 |
(5)美军反辐射导弹的特点及其战术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美军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历程 |
2 美军反辐射导弹的特点 |
2.1 发展历史长, 型号多, 种类全 |
2.2 继承性好, 系列化程度高 |
2.3 技术先进, 威力强 |
2.4 使用广, 作战灵活 |
3 美军反辐射导弹的战术运用 |
3.1 哈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 |
3.2 沉默彩虹巡逻型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 |
3.3 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方式 |
4 结束语 |
(6)反辐射导弹在信息化作战环境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反辐射导弹概述 |
1.1 概念 |
1.2 发展历程 |
1.3 攻击过程 |
1.4 作战方式 |
1) 预先攻击 |
2) 自卫攻击 |
3) 随机攻击 |
4) 引诱攻击 |
5) 指示攻击 |
2 反辐射导弹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性能特点 |
2.1 关键技术 |
1) 目标无源侦察定位技术 |
2) 宽频带、 高灵敏度被动导引头技术 |
3) 天线罩技术 |
4) 抗干扰技术 |
5) 推进技术 |
6) 引信和战斗部配合技术 |
7) 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
2.2 性能优势和技术弱点 |
2.2.1 性能优势 |
1) 雷达散射面积小。 |
2) 飞行速度快。 |
3) 攻击突然性强。 |
4) 可攻击多种类型的防空雷达。 |
5) 具有先敌攻击优势。 |
6) 具有自动捕获和锁定目标能力。 |
2.2.2 技术弱点 |
3 信息化作战环境下反辐射导弹的发展方向 |
3.1 研制适合多种载机的不同档次的目标指示设备 |
3.2 进一步提高导引头的性能 |
3.3 增加用途、 降低成本 |
3.4 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
3.5 发展巡逻型反辐射导弹 |
4 结束语 |
(7)无人机与飞航导弹呈现融合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飞航导弹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
1.1 发展历程 |
1) 起源于飞机, 最初为有人驾驶型 |
2) 快速发展, 家族兴旺 |
3) 向无人飞行平台回归 |
1.2 发展趋势 |
1) 体系化 |
2) 信息化、 精确化、 智能化 |
3) 通用化、 系列化、 模块化 (三化) |
4) 以效费比为核心进行设计 |
5) 组合创新 |
6) 与无人机日益融合 |
2 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
2.1 发展历程 |
1) 历史悠久 |
2) 快速发展, 领域拓宽 |
3) 向攻防兼备型发展 |
2.2 发展趋势 |
1) 攻防兼备、 任务扩展 |
2) 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
3) 智能化、 隐身化 |
4) 小型化、 微型化 |
3 机弹融合发展趋势加速 |
3.1 融合发展现状 |
1) 巡逻型飞行器机弹融合趋势明显 |
2) 超声速靶机更像导弹 |
3) 新型机弹融合飞行器发展加快 |
3.2 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
1) 作战样式研究 |
2) 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
3) 推进技术 |
4) 有效载荷技术 |
5) 弹载/机载计算机技术 |
6) 自动目标截获与识别技术 |
7) 微机电系统 (MEMS) 技术 |
3.3 有关概念探讨 |
1) 定义 |
2) 无人机与导弹的共性 |
3) 无人机与导弹的主要区别 |
4 结 论 |
(9)浅析水面舰艇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可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反辐射导弹的特点 |
2.1 反辐射导弹的优点 |
2.2 反辐射导弹的局限性 |
3 反辐射导弹武器的作战方式 |
4 水面舰艇对付反辐射导弹的途径 |
4.1 舰外有源假目标干扰 |
4.2 舰外无源假目标干扰 |
4.3 多体制跟踪 |
4.4 施放烟幕和气溶胶屏障 |
4.5 硬摧毁技术抗反辐射导弹 |
4.6 多点闪烁干扰 |
5 结束语 |
(10)反辐射战斗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反辐射导弹武器的特点及作战方式 |
1.2.1 反辐射导弹武器的特点 |
1.2.2 反辐射导弹武器的作战方式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3.1 美国反辐射武器 |
1.3.1.1 “白舌鸟”反辐射导弹 |
1.3.1.2 标准反辐射导弹(AGM-78) |
1.3.1.3 “哈姆”(HARM)反辐射导弹(AGM-88) |
1.3.1.4 “勇敢者”-200反辐射无人机 |
1.3.1.5 “默虹”(Tacit Rainbow)高速反辐射无人机 |
1.3.2 俄罗斯反辐射武器 |
1.3.2.1 “鲑鱼”反辐射巡航导弹 |
1.3.2.2 “王鱼”反辐射导弹 |
1.3.2.3 “凯格勒”反辐射导弹 |
1.3.2.4 “飞镖”反辐射导弹 |
1.3.2.5 “凯尔特”反辐射导弹 |
1.3.2.6 “AS-17”远程反辐射导弹 |
1.4 我国面临的情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冲击波的杀伤效应 |
2.1 冲击波的概念 |
2.2 冲击波的形成和传播 |
2.3 冲击波相关方程 |
2.3.1 冲击波基本方程 |
2.3.2 空气冲击波基本方程 |
2.3.3 冲击波超压经验公式 |
2.4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
3 破片的杀伤效应 |
3.1 一般概念与破碎机理 |
3.2 破片数与破片的质量分布 |
3.2.1 莫特(Mott)公式 |
3.2.2 板口公式 |
3.2.3 苏炮兵科学院公式 |
3.3 破片初速 |
3.4 破片在空中的运动规律 |
3.5 破片空间分布规律 |
3.6 杀伤面积 |
4 目标毁伤特性分析 |
4.1 雷达阵面 |
4.2 指挥系统 |
4.3 电源系统 |
4.4 人员单元 |
5 战斗部设计 |
5.1 毁伤标准 |
5.2 约束条件 |
5.3 装药设计 |
5.4 破片设计 |
5.5 战斗部总体设计 |
5.6 战斗部威力计算 |
5.6.1 超压杀伤半径 |
5.6.2 壳体破片数目 |
5.6.3 破片初速 |
5.6.4 战斗部毁伤威力优化设计 |
5.6.4.1 子弹垂直飞向目标时战斗部威力优化设计 |
5.6.4.2 子弹落角变化时战斗部威力优化设计 |
5.7 战斗部对子弹精度要求计算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巡逻型反辐射导弹(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在反辐射作战中的作用分析[J]. 吴德华,杨东海,谢汉桥. 飞航导弹, 2020(09)
- [2]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二十一)——制导篇:狙杀指挥官(上)[J]. 涂林峰. 兵器知识, 2019(02)
- [3]无人直升机作战用途研究[J]. 谢汉桥,欧旭晖,石涛,陈振教,曾峥. 飞航导弹, 2017(01)
- [4]国外反辐射导弹及其制导技术发展[J]. 杨卫丽,左琳琳,程鲤. 战术导弹技术, 2015(02)
- [5]美军反辐射导弹的特点及其战术运用[J]. 陈瑛,熊玫,朱利晶. 飞航导弹, 2009(05)
- [6]反辐射导弹在信息化作战环境下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张驰,梁彦,陈涛. 飞航导弹, 2007(10)
- [7]无人机与飞航导弹呈现融合发展趋势[J]. 宋福志. 飞航导弹, 2007(01)
- [8]雷达“克星”——反辐射导弹[J]. 周永生,陈松海,张肖斌. 当代海军, 2006(07)
- [9]浅析水面舰艇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可能途径[J]. 张卫锋,熊小龙,张中南. 航天电子对抗, 2006(01)
- [10]反辐射战斗部研究[D]. 涂建.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