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特色与农业富县(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雷[1](2019)在《衡东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的战略性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东县是农业大县,要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富县"战略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许红梅[2](2018)在《成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建议》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成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成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众多资源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同时分析了成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鑫[3](2018)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立足于甘肃县域产业弱、小、散、短的特征,从金融视角阐述了农业富县、规划先行、体系搭建、突出特色、全链推动及集群发展是推动和培育甘肃县域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提出应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三区三园一体"建设、乡村旅游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村电商平台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梁砺波[4](2017)在《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眉县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眉县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地带,从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来,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为导向,下辖8镇中7镇均被确定为省级生态镇,常兴镇被确定为市级生态镇。实践中,战略取得的成果已基本得到肯定,但缺少科学的测度及理论的证实。同时,“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及其与“生态立县”的关联关系、关联程度、执行效率是否也与实际相匹配,同样缺乏理论的证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以生态系统的持续性为约束,调节对生态系统资源、服务的需求,同时要以经济高效、长远发展的方式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福祉水平。生态足迹以区域发展中消耗的自然资源与对生态系统服务所造成的占有相关联,以生态足迹作为结果输出。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空间无序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等问题亦伴随在县域经济的城镇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足迹方法能否回答并科学表达实际问题、成果是论文开展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实地调研中,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调研区域内基础设施条件较优但仍需改善,公众生态知识待普及,居民环保意识不充分、参与积极性待提高,政府环保号召力度不够。访谈结果表明,眉县政府招商时突出“生态立县”理念,更关注资源型、循环利用的项目。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工业能源消耗、农业投入品、农业污染物账户。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眉县人均工业能源消耗生态足迹由0.6987hm2/人下降到0.5714hm2/人,人均农业污染物生态足迹由0.2612hm2/人增加到0.2946hm2/人,人均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由0.1488hm2/人增长到0.1726hm2/人。结果表明,“生态立县”在生态足迹方法的描述框架内成立,且经济发展集约程度增加、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对环境依赖程度减少。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度模型进一步解释眉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联关系、程度。灰色关联模型结果表明,眉县支撑农业生产活动、发展的过程中,占用生态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程度显着高于工业。耦合度模型结果表明,2013—2015年间是眉县工业、农业生产活动过度占用生态环境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善的时期,不能片面强调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供给能力,忽视其对农业污染物的吸纳、消解能力。建议从社会基本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等),居民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如保障性住房等)等方面落实“生态立县,农业富县”相关规划、任务。
杨珊[5](2017)在《基于SWOT模型分析下的陕西省眉县猕猴桃产业研究》文中认为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战略、陕西省农业强省目标等为陕西省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准确认识自身特色产业现状,理清产业优势、劣势,才能有效调整资源配置,整合优势资源,创造条件,抓住机遇,从而推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王恬[6](2017)在《子长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空间扩展受到特殊自然环境限制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一般沿川道伸展成为狭长的带形。这种单一的带状空间形态给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难以实现“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大化经济与环境效益”。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提出,该地区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些契机在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有限的地域范围将承担更大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压力,其空间拓展势必迎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原本带状形态带来的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为了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用适当方法探索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相协调的、符合城市自身生长规律的空间形态,以解决当前带状形态带来的问题,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人居环境。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为案例展开研究。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空间形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子长县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其空间形态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形态的生态条件出发,分析县城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基底,在县城及周边区域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定适建性地区,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的空间形态发展思路。然后,结合城市形态测度的方法框架与指标体系,对子长县城的历史形态演变展开研究,结合指标数值分析形态紧凑程度以及未来扩展的阻力,提出基于绩效提升的空间形态发展思路。最后,归纳与总结县城空间形态的几种发展模式,计算相关指标数值,并在功能布局、交通影响、设施服务、景观环境方面进行评价,从中选择具有适宜性的空间形态方案并予以优化和完善。在把握当前子长县城形态特征与问题的前提下,本文以城市形态的生态条件与绩效提升为切入点,重新思考与分析生态安全诉求与未来发展绩效,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一种环状布局形态。这样的形态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能够缓解和规避带状形态在资源消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上的局限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在高效持续发展的同时与地域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张旸[7](2016)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各产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达到小规模农村各商品的生产和当代化生产量的连接,有利于破解农产品卖出困难、农业增效困难和农民增收困难。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受到诸如原材料、人力资源、财税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而在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中,最有效、最重要手段当属财税政策。最近几十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怎样调整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怎样加速其发展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在以后一段很漫长的时间里,都会将它变成推进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增长还有社会整体经济构成调整等一些关键内容,于是国家紧接着下发了一连串的倾向于农村的财税政策。但是当前的财税政策,仍旧没有全面呈现出国家将农产品加工行业作为主导产业这一战略意志,并且从政策支持的力度、广度、方式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从这一点看,就迫切需要调整与完善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措施。本文在论述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现状和相关问题这一基础上,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概念、理论,分析了我国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所颁布和实施的各项财税政策的现状,然后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对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借鉴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以及经验,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怎样完善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对策、建议。
杨永莲[8](2016)在《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结合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陈曦[9](2016)在《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其他方面的进步都要以农业为最基本的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进行深化,但就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来说,我国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农村的农业发展进程。芦山县地处四川省盆周山区地带,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发展实力不强。2008年以来,芦山先后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强烈地震”大地震,受损非常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芦山县将“农业富县”作为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农业科技发展成为芦山县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芦山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确保芦山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芦山县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实践为基本分析对象,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访谈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深度剖析了芦山县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传统观观念中,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不重视,而且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业推广下拨的经费较少,完全不能满足相关的技术费用与推广宣传活动,具体表现在农业推广技术中人才队伍的匮乏以及职业素养不高等方面。芦山县要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取得有效进展,应该进一步建立起对应的推广体系,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设性意见:一是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倡导企业、高等院校等展开农业技术培训,将更为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结构配置,激发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服务当中;三是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建立一批拥有先进农业技术的企业,顺应新形势,抓住重建机遇,建立农业示范区及科技园,借助网络信息一体化和“互联网+”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四是政府积极发挥自身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提高农业推广技术的购买效率,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技术的设计理念,以达到持续推进农村农产品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创收的最终目的。
王美英[10](2015)在《攀西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经验研究——以攀枝花市米易县为例》文中认为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着特色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该地区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条件,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战略,积极走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早、稀、特、优等现代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当地群众脱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攀西地区米易县为研究案例,积极探索该区域特色产业脱贫发展经验,对类似气候条件下特色产业扶贫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个案,以便能充分地开发利用特殊气候下的自然资源,实现长效扶贫,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创造条件。
二、依托特色与农业富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托特色与农业富县(论文提纲范文)
(1)衡东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衡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1.1 衡东农业基本概况 |
1.2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
1.3 基础投入不断增加 |
1.4 结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日益壮大 |
1.5 农业产业化链条初显端倪 |
2 衡东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发展政策待落实 |
2.1.1 政策落实不到位 |
2.1.1 财政投入不足 |
2.1.3 考核评估不到位 |
2.2 发展水平待提升 |
2.2.1 产业规模小 |
2.2.2 规模企业少 |
2.2.3 特色品牌小 |
2.2.4 精深加工少 |
2.2.5 利益联结松 |
2.3 发展环境待优化 |
2.3.1 审批手续难办理 |
2.3.2 检查执法难处理 |
2.3.3 矛盾纠纷难治理。 |
2.4 发展保障待增强 |
2.4.1 人才使用难 |
2.4.2 土地流转难 |
2.4.3 企业融资难 |
2.4.4 设施建设难 |
2.4.5 风险防范难 |
3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议 |
3.1 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 |
3.1.1 领导充分重视 |
3.1.2 相关政策文件要贯彻落实 |
3.1.3 政府提供发展保障 |
3.1.4 加强督查考核 |
3.2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
3.2.1 抓好主导产业规划 |
3.2.2 抓好龙头企业培育 |
3.2.3 抓好生产基地建设 |
3.2.4 抓好产品品牌创建 |
3.2.5 抓好精深加工拓展 |
3.2.6 抓好利益联结巩固 |
3.3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护航作用,完善营商环境 |
3.3.1 简化审批手续 |
3.3.2 规范执法检查 |
3.3.3 净化周边环境 |
4 结 论 |
(2)成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1.1 美丽乡村游 |
1.2 历史文化游 |
1.3 红色文化游 |
1.4 农业庄园游 |
2 存在的问题 |
2.1 产业繁杂, 效益不高 |
2.2 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突出 |
2.3 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
2.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随意性较大 |
3 发展建议 |
3.1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
3.2 宣传特色, 扶强扶优 |
3.3 加强招商力度 |
3.4 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 |
3.5 规范管理, 升级服务质量 |
(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甘肃县域产业的不足 |
培育和发展县域产业的路径 |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
(一) 服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二) 服务好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
(三) 服务好“三区三园一体”建设 |
(四) 服务好乡村旅游业 |
(五) 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六) 服务好农村电商平台 |
(4)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眉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与知识准备 |
2.1 国内外生态足迹理论研究进展 |
2.2 生态足迹模型的方法改进 |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模型知识准备 |
2.3.1 耦合度模型 |
2.3.2 灰色关联度模型 |
3 眉县概况及问题分析 |
3.1 资源环境状况 |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3.1.2 自然资源 |
3.2 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状况 |
3.2.1 社会经济发展 |
3.2.2 生态环境发展 |
3.2.3 农业发展 |
3.2.4 工业发展 |
3.3 眉县可持续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 |
3.3.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
3.3.2 基础设施及居民生活状况 |
3.3.3 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观 |
3.4 本章小结 |
4 眉县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 |
4.1 模型修正和基础数据 |
4.1.1 数据来源 |
4.1.2 工业能源消耗账户的建立 |
4.1.3 农业污染物账户的建立 |
4.1.4 农业投入品账户的建立 |
4.1.5 模型参数设定 |
4.1.6 分析指标 |
4.2 测算结果汇总及动态分析 |
4.2.1 工业能源消耗生态足迹账户 |
4.2.2 农业污染物账户 |
4.2.3 农业投入品账户 |
4.3 本章小结 |
5 眉县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关联度、耦合度分析 |
5.1 子系统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1 指标选取与子系统构建 |
5.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5.2 灰色关联度的测度 |
5.2.1 研究方法 |
5.2.2 结果分析 |
5.3 耦合度的测算 |
5.3.1 研究方法 |
5.3.2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眉县可持续发展启示与建议 |
6.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立县”战略总结 |
6.1.1 工业发展向清洁型、绿色型转变 |
6.1.2 农业发展向生态型、产业化转变 |
6.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启示 |
6.3 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研方法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记录 |
1 眉县县城访谈记录 |
2 常兴镇访谈记录 |
3 汤峪镇访谈记录 |
4 眉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访谈记录 |
附录4 原始数据及预处理结果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5)基于SWOT模型分析下的陕西省眉县猕猴桃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眉县猕猴桃产业SWOT分析 |
(一) 产业发展优势 |
1. 资源优势 |
2. 区位交通便利 |
3. 人才资源丰富 |
4. 科研技术支持 |
5. 产业化规模初步形成 |
6. 政府专项扶植 |
7.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
(二) 产业发展劣势 |
1. 品种结构布局不合理 |
2. 产业链水平较低 |
3. 供销渠道不畅 |
(三) 产业发展机遇 |
1.“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产业 |
2. 各级政府支持 |
3.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四) 产业发展威胁 |
二、眉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策略 |
1.优化猕猴桃结构布局 |
2.延伸猕猴桃产业链 |
3.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
4.扩大宣传, 提高品牌知名度 |
5.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
(6)子长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形态的概念 |
1.1.2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形态特征与问题 |
1.1.3 城市形态发展的新态势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外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空间形态研究历程 |
2.1.2 多学科视角下的空间形态研究进展 |
2.1.3 小结 |
2.2 国内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
2.2.1 国内空间形态研究历程 |
2.2.2 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城市形态研究 |
2.2.3 以生态为导向的空间形态研究 |
2.3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 |
2.3.1 国外空间形态测度方法 |
2.3.2 国内空间形态定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子长县城发展基本概况 |
3.1 社会经济现状 |
3.1.1 区位概况 |
3.1.2 人口特征 |
3.1.3 经济状况 |
3.1.4 小结 |
3.2 县城空间形态问题 |
3.2.1 空间不断扩张,加剧功能结构失衡 |
3.2.2 过度轴向发展,导致交通问题严峻 |
3.2.3 联系距离增加,设施服务能力下降 |
3.2.4 形状狭长破碎,致使景观呆板无序 |
3.3 县城空间形态发展需求 |
3.3.1 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
3.3.2 自身资源优势明显 |
3.3.3 县城建设迎来新机遇 |
3.4 本章小结 |
4 子长县城空间形态的地理环境与生态本底分析 |
4.1 县城地理环境状况 |
4.1.1 地形地貌 |
4.1.2 气候条件 |
4.1.3 水文条件 |
4.1.4 生态问题 |
4.2 县城生态敏感性分析 |
4.2.1 生态因子选择 |
4.2.2 生态敏感性评价 |
4.2.3 适建性斑块归纳 |
4.3 基于生态安全的空间形态发展思考 |
4.3.1 生态格局约束形态框架 |
4.3.2 整合绿楔与外部形态 |
4.3.3 运用分散化组团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5 子长县城空间形态的测度与绩效分析 |
5.1 研究框架 |
5.1.1 分析方法 |
5.1.2 指标选取 |
5.1.3 技术路线 |
5.2 县城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与测度 |
5.2.1 县城空间发展历史进程 |
5.2.2 县城空间形态指标测度 |
5.2.3 县城空间形态时空特征 |
5.3 县城空间形态发展的绩效分析 |
5.3.1 空间形态紧凑程度分析 |
5.3.2 空间形态拓展阻力分析 |
5.3.3 基于绩效提升的空间形态发展思考 |
5.4 本章小结 |
6 子长县城空间形态的比选与优化途径 |
6.1 县城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与特征分析 |
6.1.1 带状延展式 |
6.1.2 带状组团式 |
6.1.3 指状组团式 |
6.2 县城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
6.2.1 形态模式测度 |
6.2.2 形态模式评价 |
6.2.3 形态方案判定 |
6.3 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的规划途径 |
6.3.1 协同整合,组织城市功能空间 |
6.3.2 优化道路,引导空间形态发展 |
6.3.3 因地制宜,延续自然生态特色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录 |
表录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结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6 本文拟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含义 |
2.1.2 财税政策的界定 |
2.2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
2.2.1 公共财政支出理论 |
2.2.2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 |
2.2.3 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我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分析 |
3.1 农产品加工业与财税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 |
3.1.1 第一阶段:财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负支持阶段(1949~1978) |
3.1.2 第二阶段: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起步阶段(1978~2002) |
3.1.3 第三阶段:对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的财税支持阶段(2002~现在) |
3.2 现阶段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3.2.1 财政支出政策存在的问题 |
3.2.2 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
3.2.3 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
3.2.4 关税存在的问题 |
3.3 现阶段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税政策不足的原因 |
3.3.1 农产品加工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
3.3.2 财税政策自身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4章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典型案例分析 |
4.1 山东省阳信县农产品加工业特点 |
4.1.1 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
4.1.2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壮大 |
4.1.3 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
4.1.4 品牌战略成效凸显 |
4.2 阳信县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
4.2.1 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但是精深加工较少 |
4.2.2 缺乏具有强力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
4.2.3 食品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 |
4.2.4 持续发展势头不足 |
4.3 阳信县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1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缺乏 |
4.3.2 财税支持方式单一 |
4.3.3 财税政策宣传工作力度上的欠缺 |
4.3.4 财政政策效果反馈机制的不足 |
4.4 阳信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完善优化 |
4.4.1 阳信县对农产品加工业财政支出政策的完善优化 |
4.4.2 阳信县利用税收政策杠杆撬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
4.5 小结 |
第5章 国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经验借鉴 |
5.1 美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5.1.1 财政支出政策 |
5.1.2 税收政策 |
5.2 欧盟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5.2.1 财政支出政策 |
5.2.2 税收政策 |
5.3 日本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5.3.1 财政支出政策 |
5.3.2 税收政策 |
5.4 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
5.5 经验与启示 |
5.6 小结 |
第6章 完善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税政策的思路及策略 |
6.1 建立和优化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6.1.1 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投入 |
6.1.2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企业信息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 |
6.1.3 明确财政支持重点 |
6.2 稳步推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补贴政策 |
6.3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信贷和资金扶持 |
6.4 从税收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扶持 |
6.4.1 完善增值税制度 |
6.4.2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 |
6.4.3 完善关税制度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1.1 高原生态茶叶产业 |
1.2 高原林果产业 |
1.3 高原生态药材产业 |
1.4 高原山地烤烟产业 |
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2.1 组织化程度底 |
2.2 农业发展基础弱 |
2.3 基地建设规模不大, 带动效应有限 |
2.4 缺乏实力强劲的农业龙头企业 |
2.5 科技支撑能力弱 |
2.6 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 专业市场建设滞后 |
3 推进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
3.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组织、政策和资金保障 |
3.2 狠抓市场培育, 强化配套服务 |
3.3 加强部门服务 |
3.4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
4 结束语 |
(9)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农业科技 |
2.1.2 农业科技推广 |
2.1.3 推广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推广学理论 |
2.2.2 传播学理论 |
2.2.3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3. 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 |
3.1 芦山县经济社会地理现状 |
3.1.1 芦山县的基本情况 |
3.1.2 气候 |
3.1.3 地形地貌 |
3.1.4 经济状况 |
3.2 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构情况 |
3.2.1 农技推广体系人员及机构情况 |
3.2.2 农业推广体系技术推广运用情况 |
3.2.3 农技推广体系推广的受众情况 |
3.3 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保障情况 |
3.4 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法规保障情况 |
4. 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 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队伍建设滞后 |
4.1.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低 |
4.1.2 农技推广人员管理不合理 |
4.2 农技推广体系缺乏经费保障 |
4.3 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不够 |
4.3.1 政府对农技推广重视不够 |
4.3.2 乡镇农技站对农技推广重视不够 |
4.3.3 群众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不够 |
4.4 农技推广体系机制不完善 |
4.5 政府购买服务有待完善 |
5. 推进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
5.1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 |
5.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1.2 农业企业为辅助 |
5.1.3 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5.2 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资金投入 |
5.2.1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项目资金的投入 |
5.2.2 利用企业资金注入 |
5.3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
5.4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5.4.1 加大与农业院校合作 |
5.4.2 加强农业技术遴选 |
5.4.3 购买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攀西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经验研究——以攀枝花市米易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米易县情 |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三、米易特色产业扶贫经验 |
(一)创新体制,加强领导 |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
(三)推进产权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
(四)制定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支持力度 |
(五)挖掘特色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
1. 发展特色蔬菜,促农增收 |
2. 抓特色林果,助推经济发展 |
3. 着力发展烤烟生产,拓宽增收渠道 |
4. 开展标准化养殖,助农增收 |
四、建立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
五、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引领农村提质增效 |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发展效益 |
七、畅通销售渠道,稳定农民增收 |
八、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
1、存在的困难 |
2、解决措施 |
九、结语 |
四、依托特色与农业富县(论文参考文献)
- [1]衡东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 刘春雷.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成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建议[J]. 许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2)
- [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及措施[J]. 李鑫. 甘肃金融, 2018(05)
- [4]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眉县可持续发展研究[D]. 梁砺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8)
- [5]基于SWOT模型分析下的陕西省眉县猕猴桃产业研究[J]. 杨珊.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7)
- [6]子长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研究[D]. 王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7]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D]. 张旸.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4)
- [8]云龙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考[J]. 杨永莲. 农业与技术, 2016(20)
- [9]芦山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D]. 陈曦.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10]攀西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经验研究——以攀枝花市米易县为例[J]. 王美英. 民族学刊, 2015(03)
标签: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空间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