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温吸声材料发展现状

我国保温吸声材料发展现状

一、我国绝热吸声材料发展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郭兆枫[1](2021)在《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变电站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变电站投诉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变电站声环境实测分析,可知其噪声特性主要体现在工频与低频方面,频谱特性显示出噪声峰值集中于50Hz、100Hz、200Hz和400Hz。然而,由于受限于质量定律,传统降噪材料或结构很难对低频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满足变电站降噪需求。因此,需要研发出针对变电站频谱特性且拥有优异声学性能的新型降噪材料。亚波长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出现,为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开辟了新思路与方向,使困扰了电力系统多年的顽疾有了解决的可能。本文针对目前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的难点,分别从噪声预测与控制方面,开展了基于有限元法的变压器类设备声源模型建立以及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在噪声预测方面,本文对变电站噪声的声压法测量、声强法测量和振动法测量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利用变电站噪声测量的近场布点方法和衰减布点法对变电站噪声进行实测及分析。以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为基础建立变电站主设备等效声源模型,并基于所建声源模型对变压器、电抗器进行噪声预测研究。研究发现,基于有限元-边界元耦合的理论下建立的声源模型可以使声波的干涉效应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与实测数据比对,仿真值与实测噪声值平均误差基本控制在3dB以内,可较精准的预测变压器类设备噪声的传播与衰减。在噪声控制方面,本文提出使用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作为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的材料,并引入空腔结构以提升声子晶体板通带内的声传输损失(Sound Transmission Loss,STL)。结果显示声子晶体空腔板的平均STL相比普通声子晶体板增大了 30dB以上,其峰值可高达100dB。为了明晰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本文从动力减振机理、动态质量密度、模态参与因子、振型位移分析和等效质量-弹簧模型等多种角度对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角度的机理分析进行异同点与优缺点总结,基于板式和膜式声子晶体提出机理研究分析范式。基于对声子晶体降噪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混合声弹超材料,结合模态与振型位移对其带隙、STL和振动传输损失(Vibration Transmission Loss,VTL)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弹簧模型对混合声弹超材料进行机理分析,并对其STL、VTL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能带解耦后代表面内波(S波)的xy模式对应VTL,z模式面外波(P波)对应STL。证实了虽然超材料的周期性只体现在xy方向,但是能带计算的空间自由度是三维的。通过对解耦后的能带进行模态分析,可知xy模式带隙的起点为x、y方向散射体-包覆层的平移拉伸模态,终点为x、y方向基体-包覆层的平移拉伸模态。z模式带隙的起点为z方向散射体-包覆层的平移剪切模态,终点为z方向基体-散射体的平移剪切模态。等效质量-弹簧模型计算频率与传输损失峰值频率平均误差小于3Hz。在影响因素中,扇形环硅橡胶开角对VTL和STL的影响最大。为了突破声学超材料在低频噪声控制领域的瓶颈,提出一种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结合模态与振型位移对其带隙、STL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动态质量密度与等效质量-弹簧模型分别对膜与板进行机理分析,并对其STL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具有低频宽带的声学特性,在0-100Hz的范围内拥有三个声传输损失大于30dB的频带,分别为8-33Hz、48-52Hz和54-100Hz,总带宽为75Hz,声学特性远优于常规声学超材料。通过对模态振型与声强流线的综合分析,发现在0-100Hz内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理为膜的(0,0),(2,0)和(0,2)模态以及板的z方向散射体-包覆层覆共振及两者第一阶共振频率之间的桥连耦合。在影响因素中,膜厚与板厚对STL的影响最大,膜厚越薄,板厚越厚,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低频与宽带声学特性越优异。最后,对声子晶体的工程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声子晶体的特点提出其工程应用的普适性流程。根据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与相关法规标准,提出一种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板轻量化设计方法。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针对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的轻量化超胞声子晶体板,并对其STL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同时通过振型位移及声压级复合声强流线图对其降噪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提高变电站变压器类设备声源模型噪声预测的准确性,从多角度研究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低频噪声控制机理,并基于降噪机理设计出适用于低频噪声控制的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以期实现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在变电站等低频噪声领域的应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变电站噪声的预测与控制、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的低频振动与噪声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为降低新建或在运变电站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增加电网建设与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电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刘胜甫[2](2021)在《泡沫铝微孔加工及声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泡沫铝是一种铝基合金内分布大量孔洞结构的新型材料,不但保留了金属材料的导电、高比强度等特性,而且具备轻质、吸声、吸能减振等多孔材料的特性,表现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特征,在潜艇、装甲车等国防以及高铁、汽车等交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泡沫铝中高频吸声性能良好,但低频吸声性能很差,且吸声频带很窄,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备方法上进行孔结构优化,少数学者研究了机械穿孔对泡沫铝声学性能的影响,但由于加工孔径较大,无法发挥出微小孔的吸声潜力,且未重视加工工艺对泡沫铝声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特种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相关工艺参数,在泡沫铝表面加工不同微孔结构,并研究其对泡沫铝样件在中低频段(250Hz-2000Hz)吸声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高速电火花打孔机在泡沫铝表面加工微孔,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开孔泡沫铝和不同结构参数闭孔泡沫铝打孔前后吸声性能的变化规律,选取较为理想的试验样件。结果表明:开孔泡沫铝打孔后的吸声系数有所降低;不同孔隙率、不同厚度闭孔泡沫铝打孔后的吸声系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厚度一定时,孔隙率为81.5%的样件,具有最优的吸声性能;孔隙率相同,打孔样件的厚度越大,吸声效果越好。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尽可能地减少电极损耗,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和电极直径对孔径间隙、加工时间及电极损耗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较小的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均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但会降低加工效率;电参数一定时(峰值电流4A,脉冲宽度3档),随电极直径的增加,孔径间隙减小,加工精度提高,且电极损耗减少,但会使加工时间变长。最后,设计加工了不同的泡沫铝吸声结构,并研究了微孔结构、微孔分布、空腔深度以及组合结构对吸声峰值、吸声系数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打孔孔径和打孔率具有最优范围,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吸声;打孔深度对吸声系数影响较大,随打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孔分布方式对吸声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中,常规正方形分布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随背腔深度的增加,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峰值逐渐降低;孔隙率较大的打孔样件与泡沫铝板组合的吸声效果更好;将未打孔样件置于打孔样件前,可以提升中低频段的吸声系数;不同类型的打孔泡沫铝样件进行适当组合,在1200Hz-2000Hz频段内,几乎可以吸收所有声波。

程伟明[3](2020)在《多种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汽车工业持续蓬勃的发展,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由其产生的汽车噪声污染问题也在时刻困扰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汽车进排气系统中的噪声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消除和降低汽车的噪声,提高汽车的声学品质和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减少汽车噪声污染,本文基于声电类比法、赫姆霍兹共振器理论以及扩张管理论设计了多种消声结构并对其消声性能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基于声电类比法,根据电学滤波器电路图中的电学元件与声学线路图中的声学元件一一对应匹配的原则,设计出与三阶、五阶巴特沃斯带阻滤波器性能高度接近的三阶、五阶声学滤波器结构,通过Comsol软件对其传递损失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这两种消声结构的性能上的缺陷进行了结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借助参考文献中的模型验证本文的仿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设计的三阶、五阶声学滤波器结构传递损失特性与对应的电学滤波器衰减量特性高度吻合,误差较小,利用声电类比的思想能够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声学滤波器结构。然后,在对单个赫姆霍兹共振器特性及其径轴向周期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有不同共振频率的赫姆霍兹共振器轴向并联能够拓宽消声频带的理论,设计了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复合消声结构,并对其轴向周期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消声结构的传递损失特性曲线呈现“几”字型,相当接近理想带阻滤波器特性。随着轴向周期数的增大,复合消声结构的消声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最后,基于对普通扩张管传递损失计算公式的推导,分析了普通扩张管传递损失特性,针对其消声性能的缺陷,通过增设赫姆霍兹共振器和修正的伸长管,分别从改变传递损失曲线波谷形状的角度和去除波谷的角度设计出A、B型消声结构,尤其是B型消声结构的传递损失特性曲线呈现拱形形状,与理性带阻滤波器特性高度接近,改善了原先普通扩张管的传递损失特性,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周期性和超细玻璃棉吸声材料对于A、B型消声结构消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周期性能够较大幅度提高A、B型消声结构的消声性能,吸声材料的添加既可以优化传递损失特性曲线的形状,又可以进一步改善消声性能。

张晓霞[4](2020)在《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和引导,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逐年增长。但大部分获得绿色标识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还是未知的,且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由于本身存在能耗大、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和隔声性能不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玻璃幕墙类的绿色办公建筑进行使用后评估研究。使用后评估即对运营一年以上的建筑的使用状况和性能表现进行评估,倾向于对建筑效能性的评价。论文首先确定本文的后评估方法,再通过现场勘察收集案例建筑的能耗数据,查阅相关标准确定室内环境测试方法、测点与位置。然后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分析总能耗和分能耗数据,得出绿色办公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确实有很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空调部分的能耗依旧偏高,甚至比普通建筑更高;同时对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的室内主要功能区进行现场测量,将问卷调查分发给建筑使用者,分析得出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现状情况,并且发现室内办公人员对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较高。此部分主要对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作客观分析。再通过访谈物管人员、查看物业管理资料,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7大指标的评分项实地调研,解析建筑运用的节能技术以及使用情况,并进行评分,带入公式计算现状评估分值,确定案例建筑总评分值处于二星级之列。综合以上现状与评价分析,总结案例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找出所有与建筑能耗相关的评分项,归纳影响因素,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能耗影响的占比情况,分析得出作为围护结构的玻璃幕墙是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最大影响因素。再从定量角度分析不同组合形式下的玻璃幕墙其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得出苏州地区可选用的幕墙性能:对于既有建筑,为减小传热系数可采用在幕墙室内层贴节能膜的方式;对于新建建筑,为实现节能65%的目标,幕墙传热系数宜控制在1.2-2.3 W/(㎡·K)之间,为实现超低能耗建筑,传热系数宜控制在0.7-1.2W/(㎡·K)之间。同时依据玻璃幕墙类型以及建筑形体合理选择采用内遮阳、外遮阳还是中置遮阳形式。然后针对性提出苏州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各个阶段的优化策略。论文最后从建筑的节能角度提出玻璃幕墙合理化设计对于节能的必要性,同时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设计师、施工单位与物管单位需通力合作,相互监督,实现绿色建筑真正的“绿色”化,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工作。

黄虹溥[5](2020)在《消声器声学特性计算的流声耦合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升工程机械产品的舒适性,需要设计与进排气噪声频谱相匹配、性能优良的消声器对进排气噪声进行控制。消声器产品研发一般分为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测试阶段以及量产阶段。为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制造测试成本,数值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研发过程中。在概念阶段中消声器产品外观、内部结构的选型将受安装空间和产品成本的限制,因此需要数值方法能够高效地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筛选。相较于其它数值方法,有限元方法具有能够考虑三维复杂结构、不受平面波截至频率限制以及计算效率高等优点。尽管如此,商业软件采用的传统有限元计算方法无法考虑消声器内部的气体流动影响,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仍然会导致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增加。考虑到消声器产品研发需求,本文将在传统有限元计算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一类能够考虑流声耦合效应的消声器声学特性计算方法。考虑到有流和无流两种条件下的消声器声学特性存在着联系,提出使用基于Helmholtz方程的有限元方法为概念阶段中的消声器产品进行选型。通过对双级膨胀腔和三通穿孔管消声器的声学特性进行计算,发现可调整消声器进出口管位置和内部结构来满足进排气噪声控制的不同需求。同时,无流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将为消声器声学特性对气体流动的敏感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在产品设计阶段中,消声器声学特性的计算需考虑非均匀流的影响。若消声器内部的马赫数低于0.3时,流场与声场的耦合作用可认为是单向的。通过忽略声场对于流场的影响,基于运流声场控制方程建立了消声器声学特性的流声单向耦合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两步计算:第一步是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在流场网格上获取消声器内部气体流速的稳态分布;第二步是使用线性插值方法来确保流场信息有效地传递到声学网格中实现声学计算。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进行计算,发现气体流动对共振频率的影响很显着。为了降低声学特性对气体流动的敏感性,引入了锥形管来降低掠过流条件下小孔处的气流速度。通过对三通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进行详细研究,明确了掠通混合流形式下的穿孔区域边界类型选取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考虑流场与声场间的双向耦合作用,通过对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了线性Navier-Stokes方程的频域有限元计算方法。相较于Helmholtz方程和运流声场控制方程,线性Navier-Stokes方程中的扩散项、对流项和反应项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声学模型。侧支结构和截面突扩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流声双向耦合作用下的声能量转化和涡声耗散会改变声学特性和影响消声器入射声压和透射声压的提取精度。考虑到线性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变量增加带来的计算效率问题,给出了三类方法来降低有限元计算自由度。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有流条件下的Helmholtz共振器、双级膨胀腔消声器以及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给出了降低消声器声学特性对气体流动敏感性的解决方案。针对消声器产品测试阶段中出现的特定流速条件下透射声压大于入射声压的现象,提出了流声耦合作用下的线性判稳方法来预测流致噪声。该方法不考虑消声器壁面的振动,认为放大的声能量来自于不稳定的涡流结构(水力模式)与侧支结构的声学模态间的流声耦合振荡。通过假定声学系统的振荡问题是从线性状态逐步发展到非线性状态的,采用了基于控制理论的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声能稳定判据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给出了系统失稳程度的评价指标。与Helmholtz共振器和直通穿孔管消声器的台架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流致噪声发生的频率以及对应频率的声压大小排序。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声学系统的散射矩阵和反射矩阵的调整对于声学系统不稳定性的影响。

戢杨杰[6](2020)在《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加,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而噪声是汽车NVH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聚氨酯材料因其低密度、易成型、易生产以及出色的声学性能等优点,在汽车的声学包装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聚氨酯材料一般都是由纯石油基聚氨酯制备而成。纯石油基聚氨酯不仅耗费不可再生资源,还存在低频吸声性能差、机械强度差、难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生物基聚氨酯采用可再生物质代替传统石油原料中的活泼氢化物,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研究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蓖麻油、大豆油基多元醇、以及桐油酸多元醇,分别研究制备了蓖麻油基聚氨酯、大豆油基聚氨酯以及桐油酸基聚氨酯。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声学测试、力学测试、降解测试对三种生物基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发现三种生物基聚氨酯的低频吸声性能、隔声性能、抗压性能、降解性能均优于纯石油基聚氨酯。然后选择综合性能好的蓖麻油基聚氨酯,通过阻燃测试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与纯石油基聚氨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蓖麻油基聚氨酯拥有更好的阻燃性,并且挥发产生更少的甲醛。以去离子水、MDI、A33的含量作为设计变量,设计了响应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蓖麻油基聚氨酯平均吸声系数和平均隔声量关于去离子水、MDI、A33含量的数学模型,通过NSGA-Ⅱ算法,综合考虑蓖麻油基聚氨酯的吸声与隔声性能,对这三种组分进行了优化,得到当去离子水取2.05g,MDI取42.60g,A33取1.25g时,制备的样件声学性能最好。利用黄麻纤维、花生壳粉、碳粉填料对蓖麻油基聚氨酯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添加1.0、1.5、2.0、2.5g填料改性后,蓖麻油基聚氨酯材料的声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将经过5%NaOH溶液处理过的黄麻纤维填料和未经处理的黄麻纤维填料对蓖麻油基聚氨酯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加入了经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黄麻纤维可以提高样件的隔声性能和抗压性能,但是会降低材料的吸声性能。其中,加入经过处理的麻纤维对样件吸声性能的降低更大。添加1.0g和1.5g黄麻纤维填料能够提升蓖麻油聚氨酯在500-1000Hz范围内的吸声性能。加入一定量的花生壳粉和碳粉填料可以提升蓖麻油基聚氨酯单元胞的开孔率,提升其吸声性能。其中,加入1.0g花生壳粉末对吸声性能的提升最显着,平均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551。通过聚氨酯多孔材料电镜图片所表现出的特征,建立了具有不同开孔特征的多孔材料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结合JCA声学模型对这些模型的吸声情况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发现,在相同开孔面积的情况下,带有椭圆形开孔的多孔材料,其吸声性能会弱于圆形开孔,而带有半开孔的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优于小开孔的多孔材料。利用统计能量分析的方法,将蓖麻油基聚氨酯和经过花生壳粉末改性的蓖麻油基聚氨酯应用到汽车防火墙与顶棚的汽车声学包中,与纯石油基聚氨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生物基材料都对车内噪声有改善。两种材料均能够提升防火墙和顶棚声学包装在400-630Hz频段上的吸声性能和400-6300Hz频段上的隔声性能。

付强[7](2019)在《基于COMSOL的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噪声不仅能够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疲惫度,从而降低驾驶安全性。大量研究表明,汽车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产生的气体动力性排气噪声,其次为引擎噪声和轮胎噪声。而消声器作为一种既能够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降低管道系统噪声传播的装置,对于消减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具有良好的效果,也是降低汽车整车噪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传递损失是评估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主要理论目标,不同类型消声器的声学性能之间存在差异性,即使同种类型若其结构参数不同则其声学性能也不相同。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消声器的声学性能以及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在管道消声系统声学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其内部吸声材料与穿孔元件的声学特性及其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垂直入射时吸声材料与穿孔元件吸声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其吸声系数进行仿真并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赫姆霍兹声波方程对不同类型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各自的消声规律。最后基于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通过实验对吸声材料、穿孔元件及其组合结构的吸声系数进行测量,从而对仿真结果得到的理论规律进行验证。以某型号摩托车消声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插入损失进行了实际测量与仿真模拟,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总体吻合良好。并在现有研究理论基础上对其声学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其声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优化后结构消声性能与原消声器消声性能进行对比,几乎在全频段范围内声学性能改善明显,从而验证了理论规律的正确性以及仿真分析的有效性。

薛飞[8](2018)在《工程机械驾驶室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与声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机械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产品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之一,我国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要落后,尤其涉及工程机械振动、噪声、排放等方面的水平与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难以批量进入发达地区的市场。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工程机械愈来愈向着复杂化、大型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其振动和噪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工程机械NVH性能的控制成了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机械驾驶室噪声水平作为衡量工程机械NVH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工程机械NVH性能控制的关键和难点。众所周知,工程机械驾驶室通常含有大量薄板类结构,而薄板振动而引起的声辐射和声振耦合问题则是声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车辆轻量化发展过程中,由驾驶室结构声场耦合所产生的低沉轰鸣声,已成为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之一,严重影响了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因此,针对驾驶室内的低频噪声问题,研究结构声场耦合机理及其耦合特性,对提高车辆驾驶室的声学设计水平、降低低频耦合噪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大多数产品在功能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逐渐对车辆驾驶的声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典型结构形式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声振耦合特性展开研究,探究工程机械声品质特性及评价方法,为降低工程机械驾驶室的低频耦合噪声、提高工程机械驾驶室声品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研究得到了江苏省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4127-01)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4133)的资助。本文以工程机械中典型结构形式的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态耦合分析法建立弹性板封闭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探究结构参数变化对多阶板模态与声腔模态之间的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降低声振耦合对封闭声腔系统声学响应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限元方法和实验方法,研究多影响因素变化对封闭声腔声耦合系统受激励下声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工程机械驾驶室内部噪声的声品质测试与评价方法,建立心理声学客观参量与主观评价结果之间的评价模型,为更合理地评价工程机械噪声的舒适性/烦恼程度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模态分析法建立了弹性板矩形封闭声腔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一种使用全局耦合级描述多阶板模态与声腔模态之间耦合程度的方法。分析了声腔深度、弹性板厚度、弹性板长宽比、弹性板边界条件、弹性板面积及弹性板材料等因素变化对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结构参数综合变化对矩形封闭声腔耦合系统全局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简支边界条件,固支边板模态与声腔模态之间的传递因子受到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更为敏感和显着;在不同弹性板材料属性下,封闭声腔系统出现最大全局耦合级时的结构参数值相同;随着弹性板面积的增大,封闭声腔系统出现弱耦合的区域在逐渐减小,出现强耦合的区域逐渐增大,且封闭声腔系统的强耦合区域和弱耦合区域均向结构参数变大的方向移动。因此,降低弹性板面积可以有效提升封闭声腔结构参数的选择范围,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封闭声腔系统出现低频声振耦合噪声的概率。(2)基于模态分析法建立了弹性板梯形声腔耦合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首次探讨了边界矩形声腔模态数对梯形声腔模态特性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梯形声腔模态频率受到斜面倾角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梯形封闭声腔系统全局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结构参数变化对梯形声腔和矩形声腔系统声振耦合特性影响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前N阶梯形声腔模态频率的计算误差达到1%的情况下,参与计算的边界矩形声腔模态数至少为2N,并且根据计算得到的梯形声腔模态频率与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在0.4%以内,进而验证了该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梯形声腔模态(l,m,n)与之间板模态(u,v)存在耦合的条件为:当m+n≠0、l+u为奇数时,或当m+n=0,l+u和m+v均为奇数时,梯形声腔模态与板模态之间才会产生耦合;相比于矩形声腔系统,梯形声腔系统更容易产生声振耦合现象。当弹性板长宽比在1<γ<2范围时,梯形声腔系统出现强耦合的概率和密度较低,这利于梯形结构形式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的低耦合噪声的设计。(3)以弹性板梯形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为基础,基于模态分析法建立了具有两个倾斜面的复杂封闭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首次研究了边界矩形声腔模态数对复杂声腔模态求解精度的影响;探讨了斜面倾角等参数变化对复杂声腔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声腔深度、弹性板厚度、长宽比、斜面倾角、结构参数Wy变化对复杂声腔系统全局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复杂声腔变形比(σ=Wy/Ly)σ小于5/8时,在保证前N阶复杂声腔模态频率计算误差小于1%的条件下,至少需要2N阶边界矩形声腔模态参与计算;反之,至少需要3N甚至更多阶边界矩形声腔模态参与计算。复杂声腔声态(l,m,n)与板模态(u,v)之间存在耦合的条件与梯形声腔系统产生耦合的条件一致。当结构参数Wy恒定时,随着倾斜角的增大,复杂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逐渐减小,且当倾斜角α=β时,封闭声腔系统的全局耦合程度最低;当弹性板长宽比γ在12范围内时,复杂声腔系统出现强耦合的概率和密度较低,这利于复杂结构工程机械驾驶室的低耦合噪声设计。(4)以具有两个倾斜面的复杂封闭声腔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激励条件下封闭声腔系统声学响应的变化规律。首次利用实验方法测试分析了吸声材料、驾驶室座椅、赫姆霍兹共振器等组合方式对降低矩形封闭声腔系统内中低频噪声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在控制封闭声腔系统中低频噪声的有效性,为降低工程机械驾驶室内低频噪声提供了思路。结果表明:不同激励条件下复杂声腔系统声学响应结果,验证了复杂声腔系统产生声振耦合的条件;相比皮质表面座椅,网孔表面的驾驶室座椅具有更为优异的吸声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网孔座椅的消声量达到了6.56dB,而皮质表面座椅的消声量仅为1.89dB;当矩形声腔壁面存在通孔时,随着通孔孔径的增大,矩形声腔系统中声学响应的主要峰值频率及其幅值均会受到影响,其中矩形声腔系统的模态频率随着通孔孔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各峰值频率的幅值均随着孔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5)以轮式装载机的驾驶室噪声和机外噪声为研究对象,基于心理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声品质客观参量分析。首次设计了工程机械噪声的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分析了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与各声品质客观参量之间的相关性。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轮式装载机四种工况下的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并对部分样本的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A计权声压级、语言清晰度、语言清晰度指数和响度四个参量与主观评价结果之间存在高相关性;在最大转速工况下,四个参量则为A计权声压级、语言清晰度指数、尖锐度和响度。利用装载机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对样本的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表明主观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这对建立和完善工程机械的声品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工程机械驾驶室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与声品质评价研究,建立了典型结构形式工程机械驾驶室封闭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变化对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封闭声腔系统中低频噪声的控制方法及工程机械驾驶室噪声的声品质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对降低工程机械驾驶室内低频噪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机械驾驶室噪声的声品质评价与建模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冼志勇[9](2015)在《抛光砖废料开口连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为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开发优良的吸声材料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根据吸声材料应具备安全性、装饰性和低成本的原则,采用严重污染环境的陶瓷抛光砖废料为原料,制备出适于在多种场合使用的多孔陶瓷吸声材料。课题的开展对资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和促进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抛光砖废料的掺量为25~35 wt%,普通水泥的掺量5-15 wt%。设计了L9(3。)正交实验,以抛光砖废料、普通水泥、冷却速度作为因素,平均吸声性能和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了最佳的组成配方:陶瓷基础料75 wt%,抛光砖废料25 wt%,外加普通水泥10 wt%;冷却速度30min。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吸声材料综合性能和平均吸声系数的影响最显着,而冷却速度对强度的影响不显着。普通水泥加入量愈多,发泡效果愈好,吸声效果愈明显,但制品强度愈差;冷却速度越快,平均吸声性能越好,对强度影响不大。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陶瓷砖发泡的原因。排除了有机物和普通水泥引致材料发泡的可能,证实了陶瓷砖发泡主要是抛光砖废料中的SiC在高温下氧化形成气体所致,同时,各种碱性氧化物形成的低共熔物加速了SiC与氧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CO或CO2气体被封闭在高温液相中来不及排出,从而形成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导致陶瓷材料出现发泡效果。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了抛光砖废料对陶瓷砖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抛光砖废料的增加,莫来石析晶活化能从780 kJ/mol降低至530kJ/mol,析晶活化能越低,莫来石越容易形成。同时,随着抛光砖废料的增加,Avrami常数从1.82降低至1.12,说明莫来石的析晶生长维度逐渐减小,较小的生长维度有利于形成针状莫来石交错网络,在显微结构上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普通水泥的加入使得陶瓷砖在1200℃出现大量的熔融液相,加快了氧的扩散速度,促进了发泡,同时也得到了连通气孔结构。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证明随着CaO的加入,在Si02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钙长石的形成趋势大于莫来石。XRD分析结果也表明:当CaO含量在5%时,试样的主晶相为石英和钙长石。同时,当普通水泥加入量为10%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好。此外,水泥的水化作用对陶瓷砖的发泡性能并无影响。研究了多孔陶瓷吸声材料孔隙结构、孔隙率对吸声性能和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致孔过程。结果表明:SiC高温下的氧化反应产生发泡,由于水泥的加入,产生大量高温黏度适当高的熔融相,促进了发泡反应,使气孔连通,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连通孔结构凝固成形。材料吸声系数与孔隙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显气孔率越高,其吸声性能愈好;在不影响连通气孔率的情况下,孔径越小,吸声性能越好。同时,以废料含量、水泥含量、冷却速度、显气孔率和真密度为输入变量,建立材料体系输入-输出模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自行设计的神经网络进行样本数据的训练和测试样的预测,得到了较满意的预测结果,并最终获得与正交实验分析结果一致的优选配方。对最优配方制备的吸声材料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160~2000 Hz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255,抗折强度3.93 MPa,真气孔率64.45%,显气孔率42.05%,容重0.89g/cm3。材料厚度、容重与背后空腔等因素均会对多孔陶瓷吸声材料吸声频谱特性产生影响:随着材料厚度、容重、材料背后空腔厚度的增加,第一共振频率往低频方向移动,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提高。论文利用CFD软件Fluent模拟了声波在驻波管内的传播过程,详细介绍了驻波管CFD分析方法,并从全频段、不同背后空腔、不同厚度等多方面与实验中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利用该模型可以辅助研究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

蔡曦,欧阳东[10](2013)在《复合墙板绝热保温材料的应用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常用复合墙板绝热保温材料进行了简洁的分类介绍和性能比较,总结了其各自的优点及性能上的不足,并针对现有问题从绝热材料的复合设计、绝热机理的综合考虑及墙板结构的改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

二、我国绝热吸声材料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绝热吸声材料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变电站噪声
        1.2.1 噪声概述
        1.2.2 低频噪声及其危害
        1.2.3 变电站噪声特性
        1.2.4 变电站噪声控制
    1.3 声子晶体与声学超材料
        1.3.1 声子晶体概述
        1.3.2 声子晶体的研究现状
        1.3.3 声学超材料概述
        1.3.4 声学超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声学理论基础
        2.1.1 声的机理与声速
        2.1.2 声的传播与波动方程
        2.1.3 声压与声压级
        2.1.4 声强与声功率
    2.2 声子晶体理论基础
        2.2.1 固体物理基础
        2.2.2 弹性波波动理论
        2.2.3 周期性理论
        2.2.4 Bloch定理
        2.2.5 带隙计算方法
    2.3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理论及其关系
        2.3.1 弹性力学基础
        2.3.2 有限元理论
第3章 变电站噪声及其等效声源模型
    3.1 变电站噪声测量方法
        3.1.1 声压法测量
        3.1.2 声强法测量
        3.1.3 振动法测量
    3.2 变电站噪声布点方法
        3.2.1 近场布点法
        3.2.2 衰减布点法
    3.3 变电站噪声实测及其特性
        3.3.1 变电站噪声实测
        3.3.2 变电站噪声频谱特性分析
        3.3.3 变电站主要噪声源
    3.4 变电站主设备等效声源模型
        3.4.1 变压器等效声源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3.4.2 三相电抗器等效声源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声子晶体的带隙及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4.1 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
        4.1.1 计算方法
        4.1.2 带隙特性分析
    4.2 声子晶体的声传输损失特性
        4.2.1 计算方法
        4.2.2 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4.3 空腔声子晶体板的带隙与声传输损失特性分析
        4.3.1 引言
        4.3.2 材料与模型
        4.3.3 结果与分析
        4.3.4 结构参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声子晶体降噪机理研究
    5.1 动力减振降噪
    5.2 动态质量密度
    5.3 模态参与因子
    5.4 振型位移分析
    5.5 等效质量-弹簧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混合声弹超材料的带隙与声振特性
    6.1 引言
    6.2 材料与结构
    6.3 带隙特性
    6.4 传输损失特性
    6.5 减振与降噪机理分析
    6.6 传输损失的影响因素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前置径向膜声学超材料的带隙与声学特性
    7.1 引言
    7.2 材料与结构
    7.3 带隙特性
    7.4 声传输损失特性
    7.5 降噪机理分析
        7.5.1 膜的动态质量密度
        7.5.2 板的等效质量-弹簧模型
    7.6 声传输损失的影响因素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声子晶体的工程应用探索
    8.1 工程应用的普适性流程
    8.2 变电站低频噪声控制工程
        8.2.1 变电站噪声相关法律与标准
        8.2.2 声子晶体在变电站的应用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泡沫铝微孔加工及声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泡沫铝的制备
    1.3 泡沫铝的性能
        1.3.1 工艺性能
        1.3.2 声学性能
        1.3.3 其他性能
    1.4 泡沫铝的应用
        1.4.1 结构材料
        1.4.2 功能材料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5.2 声学性能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泡沫铝的声学理论
    2.1 声波的基本理论
        2.1.1 理想流体介质中的声波方程
        2.1.2 圆形管道平面波传播理论
    2.2 泡沫铝声学性能指标
        2.2.1 吸声系数
        2.2.2 反射系数
        2.2.3 声阻抗与声阻抗率
    2.3 泡沫铝吸声机理
        2.3.1 开孔泡沫铝吸声机理
        2.3.2 闭孔泡沫铝吸声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泡沫铝的表征与选材
    3.1 试验条件
    3.2 泡沫铝结构表征
        3.2.1 表面形貌表征
        3.2.2 打孔结构表征
    3.3 泡沫铝选材分析
        3.3.1 不同类型开孔泡沫铝
        3.3.2 不同孔隙率闭孔泡沫铝
        3.3.3 不同厚度闭孔泡沫铝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闭孔泡沫铝高速电火花微孔加工与形貌测试
    4.1 试验设计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案
    4.2 加工试验
        4.2.1 不同峰值电流加工试验
        4.2.2 不同脉冲宽度加工试验
        4.2.3 不同电极直径加工试验
    4.3 闭孔泡沫铝孔结构表征
        4.3.1 微孔形貌表征
        4.3.2 元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打孔闭孔泡沫铝的吸声性能
    5.1 孔结构参数的影响
        5.1.1 打孔孔径的影响
        5.1.2 打孔率的影响
        5.1.3 打孔深度的影响
    5.2 微孔分布的影响
        5.2.1 排列方式的影响
        5.2.2 疏密程度的影响
        5.2.3 区域分布的影响
    5.3 空腔深度的影响
    5.4 组合结构的吸声性能
        5.4.1 打孔泡沫铝与泡沫铝板组合
        5.4.2 不同放置顺序组合结构
        5.4.3 不同类型泡沫铝组合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多种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1.2.1 赫姆霍兹共振器研究现状
        1.2.2 扩张式消声结构研究现状
        1.2.3 吸声材料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声学理论基础
        2.1.1 一维声波方程
        2.1.2 平面波声波方程的解
        2.1.3 圆柱形声波导管理论
        2.1.4 赫姆霍兹共振器
        2.1.5 消声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2.2 声电类比
        2.2.1 巴特沃斯LC滤波器
        2.2.2 声电基本元件类比
        2.2.3 声电线路图类比
    2.3 设计与仿真软件概述
        2.3.1 声学有限元软件Comsol简介
        2.3.2 LC滤波器设计软件FilterSolutions10.0 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电声类比法的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3.1 基于三阶电滤波器的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3.1.1 消声结构设计原理
        3.1.2 三阶带阻电滤波器设计
        3.1.3 三阶声滤波器结构设计
        3.1.4 三阶声滤波器性能分析
        3.1.5 仿真方法可行性验证
    3.2 基于五阶电滤波器的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3.2.1 五阶带阻电滤波器设计
        3.2.2 五阶声滤波器结构设计
        3.2.3 五阶声滤波器性能分析
    3.3 消声结构的性能优化
        3.3.1 三阶声滤波器性能优化
        3.3.2 五阶声滤波器性能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的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1 赫姆霍兹共振器径轴向周期性研究
        4.1.1 单个赫姆霍兹共振器特性研究
        4.1.2 赫姆霍兹共振器轴向周期性研究
        4.1.3 赫姆霍兹共振器径向周期性研究
        4.1.4 消声结构设计原理
    4.2 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复合消声结构设计
        4.2.1 复合消声结构的设计目标
        4.2.2 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复合消声结构设计
        4.2.3 复合消声结构性能分析
    4.3 消声结构的轴向周期性研究
        4.3.1 轴向双周期消声结构性能分析
        4.3.2 轴向三周期消声结构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扩张管的复合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5.1 基于扩张管的复合消声结构设计
        5.1.1 单个扩张管的传递损失
        5.1.2 单个扩张管消声结构设计
        5.1.3 带共振器的扩张管消声结构设计
        5.1.4 带伸长管的扩张管消声结构设计
    5.2 周期性对复合消声结构的影响
        5.2.1 周期性对A型消声结构的影响
        5.2.2 周期性对B型消声结构的影响
    5.3 吸声材料对复合消声结构的影响
        5.3.1 吸声材料模型
        5.3.2 吸声材料对A、B型消声结构的影响
        5.3.3 吸声材料厚度对A型消声结构的影响
        5.3.4 吸声材料厚度对B型消声结构的影响
        5.3.5 吸声材料对A型周期性消声结构的影响
        5.3.6 吸声材料对B型周期性消声结构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关键词释义
    1.2 研究目的及创新性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研究创新性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后评估方法
    2.1 玻璃幕墙发展研究综述
        2.1.1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现状
        2.1.2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趋势
        2.1.3 相关研究及不足之处
    2.2 后评估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2.2 我国评价体系新旧对比
        2.2.3 建筑后评估基础理论
        2.2.4 后评估方法综述
    2.3 本文后评估体系与方法
第三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现状分析及技术评价
    3.1 调研前准备
        3.1.1 调研测量项目概况
        3.1.2 调研测量基本情况
    3.2 能耗现状
        3.2.1 总能耗研究
        3.2.2 分项能耗研究
    3.3 室内环境质量现状
        3.3.1 室内热湿环境分析
        3.3.2 室内光环境分析
        3.3.3 室内声环境分析
        3.3.4 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3.4 技术评价的必要性
    3.5 绿色建筑评价程序
    3.6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大厦
        3.6.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6.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6.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6.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6.5 室内环境质量
        3.6.6 施工管理
        3.6.7 运营管理
        3.6.8 评价小结
    3.7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大楼
        3.7.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7.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7.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7.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7.5 室内环境质量
        3.7.6 施工管理
        3.7.7 运营管理
        3.7.8 评价小结
    3.8 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建屋广场
        3.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8.5 室内环境质量
        3.8.6 施工管理
        3.8.7 运营管理
        3.8.8 评价小结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综合分析
    4.1 外环境设计阶段
    4.2 建筑设计阶段
        4.2.1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4.2.2 水耗影响因素分析
    4.3 施工管理
    4.4 运营管理
第五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进设计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模拟
    5.2 围护结构遮阳措施改进
第六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可持续发展优化策略
    6.1 外环境设计优化策略
    6.2 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6.2.1 建筑幕墙设计优化策略
        6.2.2 建筑节水设计优化策略
    6.3 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6.4 运营管理优化策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
致谢
作者简历

(5)消声器声学特性计算的流声耦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消声器声学特性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1 解析方法
        1.2.2 数值方法
    1.3 消声器流声耦合问题研究现状
    1.4 消声器自激振荡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流状态下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与分析
    2.1 声波控制方程
    2.2 有限元方程
        2.2.1 近似形式
        2.2.2 边界条件
    2.3 传递损失
    2.4 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与分析
        2.4.1 双级膨胀腔消声器
        2.4.2 三通穿孔管消声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声单向耦合计算方法
    3.1 运流声场控制方程
    3.2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3.3 流声单向耦合方法
        3.3.1 计算流程
        3.3.2 数据传递
        3.3.3 数值误差
    3.4 传递损失
    3.5 穿孔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与分析
        3.5.1 直通穿孔管消声器
        3.5.2 横流穿孔管消声器
        3.5.3 两通穿孔管消声器
        3.5.4 三通穿孔管消声器
        3.5.5 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线性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方法
    4.1 线性Navier-Stokes方程
    4.2 有限元方程
    4.3 数值计算
        4.3.1 数值误差
        4.3.2 计算效率
    4.4 声能量与涡声理论
        4.4.1 声能量
        4.4.2 涡声理论
        4.4.3 涡波
    4.5 传递损失
    4.6 典型结构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与分析
        4.6.1 共振器
        4.6.2 膨胀腔消声器
        4.6.3 穿孔管消声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声耦合作用下线性判稳方法
    5.1 声学系统判稳理论
        5.1.1 状态空间模型
        5.1.2 传递函数矩阵
        5.1.3 稳定性
        5.1.4 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1.5 声能稳定判据
        5.1.6 线性散射矩阵和反射矩阵
    5.2 基于线性Navier-Stokes方程的流致噪声预报
        5.2.1 不稳定声学系统的候选流速和频率
        5.2.2 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结果
        5.2.3 声能稳定判据的预报结果
    5.3 实验测量
        5.3.1 实验台架
        5.3.2 测试过程
        5.3.3 测量结果
    5.4 计算实例与分析
        5.4.1 阻式和双颈管式Helmholtz共振器
        5.4.2 直通穿孔管消声器
        5.4.3 反射矩阵的调整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汽车噪声现状及法规
        1.2.1 汽车噪声产生概述
        1.2.2 减少汽车噪声方法概述
        1.2.3 国外汽车噪声法规标准概述
        1.2.4 国内汽车噪声法规标准概述
    1.3 汽车声学包装的研究现状
        1.3.1 汽车声学包装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1.3.2 汽车声学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多孔吸声材料研究现状
        1.4.1 多孔吸声材料概念及分类
        1.4.2 聚氨酯吸声材料研究现状
    1.5 生物基聚氨酯研究现状
        1.5.1 生物基聚氨酯的概念
        1.5.2 生物基聚氨酯研究现状
        1.5.3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2.1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2.1.1 聚氨酯材料合成原理及方法
        2.1.2 聚氨酯材料制备过程
    2.2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性能分析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2.2 微观形态分析
        2.2.3 声学性能分析
        2.2.4 力学性能分析
        2.2.5 降解性能分析
        2.2.6 阻燃性能分析
        2.2.7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蓖麻油基聚氨酯声学性能优化
    3.1 各组分对聚氨酯合成的影响
    3.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3.2.1 响应面实验设计
        3.2.2 响应面模型分析
    3.3 基于NSGA-Ⅱ算法的声学性能优化
        3.3.1 NSGA-Ⅱ算法介绍
        3.3.2 NSGA-Ⅱ算法优化分析
    3.4 优化结果验证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填料改性蓖麻油基聚氨酯研究
    4.1 含填料的蓖麻油基聚氨酯的制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过程
    4.2 纤维填料改性分析
        4.2.1 纤维填料改性聚氨酯声学性能分析
        4.2.2 纤维填料改性聚氨酯压缩性能分析
    4.3 粉末填料改性分析
        4.3.1 粉末填料改性聚氨酯声学性能分析
        4.3.2 粉末填料改性聚氨酯压缩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孔材料开孔特征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5.1 多孔材料JCA声学模型简介
    5.2 多孔材料模型和阻抗管模型的建立
        5.2.1 多孔材料模型的建立
        5.2.2 驻波管模型的建立
    5.3 开孔形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开孔形状多孔材料特征参数求解
        5.3.2 不同开孔形状多孔材料吸声系数求解
    5.4 开孔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5.4.1 不同开孔结构多孔材料特征参数求解
        5.4.2 不同开孔结构多孔材料吸声系数求解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物基聚氨酯在汽车声学包装中的应用
    6.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概述
        6.1.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原理
        6.1.2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6.2 轿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6.3 生物基聚氨酯在汽车声学包装上应用仿真
        6.3.1 防火墙声学包装
        6.3.2 顶棚声学包装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COMSOL的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消声器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方案
第二章 消声器声学理论基础
    2.1 声学的基本概念
    2.2 理想流体媒介中声波方程
    2.3 管道中的声传播理论
    2.4 吸声材料和穿孔元件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 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3.1 COMSOL软件简介
    3.2 吸声材料与穿孔元件吸声系数的仿真分析
    3.3 抗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3.4 阻性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3.5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第四章 消声器声学性能实验测试
    4.1 不同结构参数吸声材料与穿孔元件吸声系数测量
    4.2 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原理与方法
    4.3 某型号摩托车消声器声学性能的优化设计
    4.4 实验误差来源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工程机械驾驶室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与声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封闭声腔声振耦合特性研究的文献概述
        1.2.1 模态分析法在声振耦合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2.2 有限元法在声振耦合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2.3 边界元法在声振耦合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2.4 统计能量法在声振耦合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2.5 其它方法在声振耦合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1.3 声品质理论应用研究的文献概述
        1.3.1 声品质客观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声品质主观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动态总结与分析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矩形结构形式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矩形结构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基础理论
    2.3 弹性板与矩形声腔系统的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弹性板边界条件对矩形封闭声腔系统耦合系数的影响分析
        2.3.2 不同结构参数对矩形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分析
        2.3.3 不同弹性板材料对矩形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分析
    2.4 结构参数变化对矩形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综合影响分析
        2.4.1 不同边界条件下结构参数变化对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综合影响
        2.4.2 不同弹性板面积下结构参数变化对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综合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梯形结构形式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梯形结构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基础
    3.3 刚性壁面梯形声腔模态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边界矩形声腔模态数对梯形声腔模态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3.3.2 梯形声腔斜面倾角变化对其声腔模态共振频率变化的影响分析
    3.4 弹性板与梯形封闭声腔系统的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弹性板模态与梯形声腔模态之间的耦合条件分析
        3.4.2 结构参数变化对梯形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结构形式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
    4.1 概述
    4.2 复杂结构声腔系统的声振耦合理论基础
    4.3 刚性壁面复杂声腔模态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边界矩形声腔模态数对复杂结构声腔模态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4.3.2 复杂声腔斜面参数变化对其声腔模态共振频率变化的影响分析
    4.4 弹性板与复杂封闭声腔系统的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弹性板模态与复杂声腔模态之间的耦合条件分析
        4.4.2 结构参数变化对复杂封闭声腔系统全局耦合特性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封闭声腔耦合系统受激励下的声学响应及噪声控制实验研究
    5.1 概述
    5.2 封闭声腔系统的有限元理论与噪声控制理论基础
        5.2.1 考虑吸声材料的封闭声腔系统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5.2.2 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的噪声控制理论基础
    5.3 声振耦合对复杂声腔系统模态特性与声学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复杂结构声腔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2 复杂声腔系统中声振耦合对弹性板模态固有频率的影响
        5.3.3 弹性板边界条件对复杂声腔系统声学响应的影响
        5.3.4 弹性板厚度变化对复杂声腔系统的声学响应的影响
    5.4 封闭声腔系统的声场影响因素分析及低频噪声控制的实验验证
        5.4.1 实验测试系统的搭建
        5.4.2 不考虑内饰影响的封闭声腔声场受激励下的声学响应
        5.4.3 考虑驾驶室座椅影响的封闭声腔声场受激励下的声学响应
        5.4.4 考虑吸声材料影响的封闭声腔声场受激励下的声学响应
        5.4.5 赫姆霍兹共振器在封闭声腔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5.4.6 壁面通孔对弹性板矩形声腔系统声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机械噪声的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与分析研究
    6.1 概述
    6.2 心理声学及声品质理论基础
        6.2.1 掩蔽效应与特征频带
        6.2.2 声品质客观评价指标
    6.3 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研究流程
    6.4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6.5 工程机械驾驶室声品质评价主观实验设计
        6.5.1 评价样本的采集
        6.5.2 评价人员的情况
        6.5.3 评价词汇的选择
        6.5.4 成对比较法的实验设计
        6.5.5 声品质主观评价实验
    6.6 工程机械驾驶室声品质主客观评价结果分析
        6.6.1 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分析
        6.6.2 声品质的客观评价分析
        6.6.3 声品质主观评价数据分析
    6.7 工程机械驾驶室声品质主观评价的建模研究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博士学习期间参与的课题及研究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9)抛光砖废料开口连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抛光砖废料的产生及利用现状
        1.2.1 陶瓷工业废料及抛光砖废料的产生
        1.2.2 抛光砖废料的利用现状
    1.3 多孔陶瓷的分类和制备
        1.3.1 多孔陶瓷的分类
        1.3.2 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
    1.4 噪声评价及控制
        1.4.1 声音的计量
        1.4.2 噪声评价常用声学量
        1.4.3 噪声控制
    1.5 吸声材料吸声机理及分类
        1.5.1 吸声机理
        1.5.2 吸声材料的分类
    1.6 材料吸声性能的测定及性能评价
        1.6.1 材料的吸声系数
        1.6.2 其他吸声性能指标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7.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工艺与测试表征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用原料
        2.1.2 实验用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工艺流程及烧成制度
        2.2.1 工艺流程
        2.2.2 实验用烧成制度
    2.3 主要测试表征参数
        2.3.1 吸水率、显气孔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2.3.2 真密度,真气孔率和闭气孔率的测定
        2.3.3 线收缩率的测定
        2.3.4 抗折强度的测试
        2.3.5 吸声性能的测试
        2.3.6 X射线衍射分析
        2.3.7 热分析
        2.3.8 其他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利用抛光砖废料制备多孔陶瓷吸声材料
    3.1 主要原料分析
        3.1.1 陶瓷基础料
        3.1.2 抛光砖废料
        3.1.3 外加剂的选择与分析
        3.1.4 冷却速度的控制
        3.1.5 三聚磷酸钠的影响
    3.2 正交实验优化配方
        3.2.1 正交实验设计
        3.2.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抛光砖废料对多孔陶瓷发泡的影响
    4.1 碳化硅发泡作用的论证
        4.1.1 有机物、氯化镁发泡的分析
        4.1.2 普通水泥发泡的分析
    4.2 抛光砖废料对烧结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设计
        4.2.2 物化性能
        4.2.3 试样烧结特性
        4.2.4 显微结构
        4.2.5 试样的发泡
        4.2.6 动力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普通水泥对多孔陶瓷发泡的影响
    5.1 普通水泥对发泡的影响
        5.1.1 热分析
        5.1.2 体收缩-膨胀测试
        5.1.3 X射线衍射分析
        5.1.4 热力学分析
        5.1.5 烧成温度
    5.2 普通水泥掺量的影响
    5.3 水泥水化的影响
        5.3.1 水泥的水化产物
        5.3.2 水化后水泥的热分析
        5.3.3 水化后水泥的显微分析
        5.3.4 烧成样品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孔陶瓷吸声材料吸声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1 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孔隙结构
        6.1.1 吸声与隔声
        6.1.2 孔隙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6.1.3 孔隙率对强度的影响
    6.2 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致孔过程
        6.2.1 抛光砖废料的发泡
        6.2.2 普通水泥促进剧烈发泡
        6.2.3 快速冷却形成连通孔形态
        6.2.4 实验样品的连通孔结构
    6.3 利用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指导实验研究
        6.3.1 人工神经网络excel建模
        6.3.2 神经网络权值的优化
        6.3.3 材料吸声性能的神经网络预测
        6.3.4 优选配方制品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多孔陶瓷吸声频谱特性影响因素及模拟仿真
    7.1 多孔陶瓷吸声材料吸声频谱特性的影响因素
        7.1.1 厚度对材料吸声频谱特性的影响
        7.1.2 容重对材料吸声频谱特性的影响
        7.1.3 背后空腔对材料吸声频谱特性的影响
    7.2 驻波管CFD分析方法
        7.2.1 模型描述
        7.2.2 建立网格模型
        7.2.3 Fluent中的分析过程
    7.3 模型验证
        7.3.1 全频段验证
        7.3.2 不同背后空腔验证
        7.3.3 不同厚度验证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附件

(10)复合墙板绝热保温材料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绝热保温材料
    1.1 纤维类绝热材料
    1.2 无机多孔状绝热材料
    1.3 泡沫塑料类绝热材料
    1.4 其他绝热材料
2 绝热材料性能比较
3 问题与讨论
    3.1 绝热材料的复合型设计
    3.2 绝热机理的综合性考虑
    3.3 墙板结构的改良与创新
    3.4 绝热材料的环境友好性
4 结语

四、我国绝热吸声材料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声子晶体对变电站低频噪声调控机理研究[D]. 郭兆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泡沫铝微孔加工及声学性能研究[D]. 刘胜甫.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2)
  • [3]多种消声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 程伟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4]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D]. 张晓霞.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5]消声器声学特性计算的流声耦合方法研究[D]. 黄虹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
  • [6]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戢杨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7]基于COMSOL的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D]. 付强. 宁夏大学, 2019(02)
  • [8]工程机械驾驶室全局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与声品质评价研究[D]. 薛飞. 东南大学, 2018
  • [9]抛光砖废料开口连通孔陶瓷吸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冼志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1)
  • [10]复合墙板绝热保温材料的应用与展望[J]. 蔡曦,欧阳东. 混凝土, 2013(09)

标签:;  ;  ;  ;  ;  

我国保温吸声材料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