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资金汇划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鑫[1](2020)在《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 ——基于金融市场的联动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间联动性不断增强,金融市场联动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但也成为了风险传染通道。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因此,如何结合我国试点碳市场实践、在金融市场联动视角下识别并评估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武汉五个试点碳市场日收益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来刻画碳价格波动风险与能源市场、外汇市场、国际碳市场、气候市场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述试点碳市场受到布油期货收盘价、气温均值、EUA期货结算价的影响最显着,天然气期货价格影响不明显。由于这些因素都与主要金融市场相关,因此后文基于金融市场联动视角展开研究:利用GPD-GARCH模型为各序列收益率尾部数据的边缘分布建模得到标准残差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Copula模型刻画风险因子与我国试点碳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复杂模型测度我国试点碳市场的在险价值VaR,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五个试点碳市场的风险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其中深圳、广东试点碳市场较其他试点碳市场极端波动现象出现的数值更高。最后基于金融市场联动视角,从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方面提出风险规避策略,并以广东试点碳市场为例,具体设计了利用碳期货交易平抑市场波动、规避风险的策略。研究成果期望为政府提供监管依据、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方案,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张琰[2](2020)在《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文中提出JX铜业集团公司(后文简称JX铜业)成立于1979年7月,经过40年的逐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铜冶炼行业的领头羊。一个在行业内作为领先者的公司,往往首要任务是保持自身稳定性,控制风险,巩固市场地位。扩张型的企业发展战略必然是伴随风险的,JX铜业为何在此阶段仍然选择此种企业战略?在铜冶炼行业这样一个饱和度高、增量少的市场,它又如何规划自己的实施路径?基于以上两点疑问,再加上希望通过对其的战略评价来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几点个人认为可行的改进意见,笔者创作了本篇论文。本论文专门针对JX铜业企业扩张战略这一具体案例,实地收集相关资料,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解析了 JX铜业企业扩张的原因,详细解析了此次扩张型战略所规划的实施路径。介绍实施路径时,为清晰明了,分为了资源储备扩张、产能规模扩张、经营领域扩张和国际化四个方面。随后从一致性、协调性、优越性和可行性四方面对其战略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存在的各点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分为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机制四大块。通过以上分析,主要可以得出四点主要结论,关于JX铜业选择扩张型战略的原因,实施的扩张型战略的类型,对于其此次战略的评价以及可进行的改进。结论之后,笔者也介绍了几点个人的展望以及认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笔者认为JX铜业实施扩张战略案例,对相同或不同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具备良好的借鉴意义的
马弘扬[3](2019)在《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线上支付不断成熟,各大商业银行面对金融领域的创新,愈发重视围绕网上银行展开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必然。现阶段,网上银行业务不断趋于完善,公众对网上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网上银行业务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将网上银行业务作为积极发展的重点,有助于银行争夺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除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网上银行业务还为银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下,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要求越来越追求时效性和便捷性,传统模式下单纯依靠柜面服务进行转账、汇款、缴费等业务办理的形式,时间成本偏高,与当前的客户需求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网上银行顺势而生,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了一定的转变,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银行间的激烈竞争。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能够为银行的客户开发、柜面压力分流、服务效率优化、中间收入扩大等一系列活动提供便利,是体现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隶属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在支行体系中竞争力表现较为突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树立品牌形象,把握产品市场,落实质量发展,同步时代,深化创新,完善营销机制,提高宣传质量,优化产品功能,主动发展网上银行及相关业务,从战略角度深切理解网上银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蓬勃发展等因素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阻碍作用。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应该如何立足并实现发展,这是中国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为对象展开研究,梳理当前其网上银行营销的基本情况,设计针对性营销策略,落实对应性营销保障。首先,通过现状梳理,分析并挖掘网上营销的缺陷和不足:汽车厂支行客户范围狭窄、客户群体模糊、产品比较滞后、职工营销意识薄弱等。汽车厂支行周围环境不容乐观,老龄化程度高,银行分布密集,竞争大且市场已无剩余空间。业务方面,产品缺乏明显优势,市场上的网上银行业务同质化较为严重。员工方面,大堂经理与柜员缺乏联动意识,难以形成营销合作,客户错失、流失比较严重。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解读汽车厂支行当前的网上银行营销环境,以SWOT理论为工具,深挖汽车厂支行的优缺点,更新市场定位,瞄准目标市场,提高机遇与挑战的应对能力。再次,依托4P理论,优化营销组合策略,立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角度实施策略调整,具体而言,产品策略应围绕产品创新和客户中心论两方面展开;价格策略则以渗透性策略和差别性定价策略为主,分别应对初期客户开发与个性化客户服务等问题;渠道策略对分销渠道进行筛选和确定,结果为营业网点、客户经理和网络三种渠道;促销渠道则分为四种,即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数据挖掘组合营销推广。另外,立足考核机制、人员产品和技术等角度针对营销策略设计配套的保障措施。最后,以汽车厂支行为对象实施STP分析,并以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为切入点,革新网上银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落实保障措施,完善考核机制;针对网上银行业务,深化认识,提升人员素质,强调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确保战略性平台地位,明确发展思路;以银行实际为指导,就网上银行业务发展问题设计契合稳妥的方案,建立营销风控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风控措施,落实奖惩和保障机制,实现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提速。
王雅舒[4](2018)在《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境贸易和跨国企业外币业务量的增多,外币资金在跨国企业资金管理中所占比例随之增大。跨国公司如何对外汇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外汇资金池作为新型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各跨国企业的追捧。外汇资金池的实施能够有效加强集团内部各国外汇的集中管理,提升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外汇融资费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也提升了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本文以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的视角对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资金池更为符合大型跨国集团进行资金管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金池的适用条件,总结了外汇资金池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以中粮集团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中粮集团设立外汇资金池,对境外的下属公司账户内的各外币资金进行汇集并统一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案例通过介绍中粮集团面临的问题引出中粮集团新建的资金池框架,重点分析了中粮国际的外汇资金池模式及流程,介绍了资金池管理步骤,进一步分析了资金池模式下的财务状况以及其风险、外汇资金池模式下的运行效果及后续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中粮资金池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为其他跨国公司筹建资金池提供建议。
刘旭[5](2017)在《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研究》文中提出长久以来以“司法地方化”为议题展开的讨论,构成了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举措提出的历史背景。使法院摆脱地方行政区划板块的不良影响,以及革除司法地方保护现象,便成为理论界对于司法改革的强烈期待。这一期待和呼吁,与传统专门法院的转型需求相结合,促成了在铁路运输法院系统率先开展的跨行政区划法院实验。我国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改革显然受到了防范司法地方保护及矫正专门法院不足两方面取向的促动,但是,跨行政区划法院议题的问题意识及问题视角并不止以上两方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还要从国家整合、法制统一、权利救济以及程序正义等其他多个视角予以审视。这一举措是以法治方式实现国家整合的重要路径,推动着利益分化加剧及纠纷普遍化条件下共同法律秩序的营造。跨行政区划法院还通过对基准价值内涵的阐释和界定,维持规则统一与规则多元之间的平衡。跨行政区划法院不可或缺性,还体现在对区域内及区域间权利受损风险的防治。它还集中表达了现代国家治理的程序正义,凸显了“外观上的正义”的重要意义。自清末以来,以分院、分庭的设立为内容的新式法院建设,成为我国近代司法组织变革及其制度演进的主线。分院及分庭亦演变成为近代以来司法组织设置的重要传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及战争时期的司法开拓,彰显了在人民司法要旨下,着力于面向乡村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延伸。这一开拓在建国之后的政治及经济运动中继续得到强化,人民法庭建设始终在我国的法院组织建设中获得重视。近年来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置,也彰显着历史传统演进中的制度变革轨迹。以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为内容的我国法院组织体系的革新,相关理念的转换体现在制度构成、运行机理以及组织定位等方面。对于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面临的制度建设的问题,首先要走出单一中心和集中统筹创制的老路。要为保有司法制度的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而赋予司法区及事权法院以充分的规则创制权,同时还要以价值协调为指导、以受案启动为方法开展相关的制度协调。法院自身使命及法院改革目标的完成,也要遵循竞争与协作的结合,以当前改革突破为起点,通过并行管辖的系统性运用,推动法院向制度创新竞争、自我实现激励竞争以及可选择性竞争的转型,同时,还以协作为法院制度演进的内生机理,以自主性为基础并配合以双边及多边的协商,推动法院在人员要素、制度文化以及行政管理上的协作。新型法院的理念基础还包括了超脱性与接近性相结合的设计,法院跨行政区划所要求的,同时包括了法院在内部及外部保持超脱性,这种超脱性并非封闭隔绝,相反,法院还要在组织布局、硬件设计、软件平台以及诉讼服务等方面便利公民接近司法。我国的法院改革已然形成了专门法院转型、普通法院改革以及最高法院巡回法庭设置,三方面领域整体推进的格局。今后的改革便要延续及发展这一改革进路,以自主探索、相互协作、创新发展为指引,推动我国法院体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而实现重整和革新。跨行政区划法院在总体上涵盖了一审司法区、二审司法区、专门司法区和实验司法区的设计,各法院及其司法区的设置遵循去等级化的方针,从原来那种过度依赖纵向垂直架构转变为横向上的协商与协作型的架构,进而为法院组织及其制度发展明确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内生演进机理;法院及司法区还要体现便民宗旨,通过对交通耐受适距的测算,确定司法区的覆盖半径;还要通过多中心驻点的布局,打破传统法院布局的单一中心性,为巡回审判的实施创造条件。在总体的跨行政区划法院及其司法区的布局内,还要开展有关人、组织、经费等方面具体制度的构造。与跨行政区划相适应的法官选任,要着力革除以往行政化、形式化、内部化所带来的本地化现象,推动实现以遴选委员会为平台的中立性选任,以司法区为单位的扁平化选任,以及以遴选对象、遴选流程全方位开放为内容的开放性选任。法院组织机构革新要反映现代组织管理发展的规律,也要反映法院工作的特性。为此,要对委员会类型的机构加以清理,依照其是代表性还是专业性,配套实施以相应的履职保障和责任约束,不断挖掘委员会机构精干集约的效能;法院业务庭机构的改革要以尊重法官独立裁判要求为前提,重在去除各种形式的职级管理、身份管理和强制性绩效管理,构筑协作性的法院组织架构和法官关系;法院行政科室类型的机构,要适应组织扁平化和组织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消减层级及环节为内容,推行服务外包及引入社会力量,同时还要构建协商型的议事平台。法院经费供给要与法院人事及组织管理相协同,按照近距、扁平、均衡的要求,要发挥司法区的人大代表会议及相关机构相应的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同时,还要通过渐进改革、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推动实现法院独立预算、中央全额供给的最终目标。
李小莹[6](2016)在《WF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金融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环节、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WF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小微信贷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贷后管理环节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为资产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本文在对现存研究进行客观研究的基础上,以WF银行的贷后管理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其贷后管理的流程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分析借鉴,构筑了WF银行贷后管理的专业体系。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首先,对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的梳理。文章首先陈述了研究的背景,然后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充分学习和了解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以此为依据确定文章的研究方向,最后对现有的成熟理论进行归纳,为下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其次,WF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现状。文中对于当前WF银行贷后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全面的介绍了WF银行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包括管理的目标、原则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归因导向,为下一步的研究明确了方向。再次,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模式。这部分主要归纳了富国银行、浙江泰隆银行、哈尔滨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的做法,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此作为以后开展工作和进行方法探讨的重要依据。最后,针对WF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这一部分系统的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完善贷后集中专业化管理体系。从风险源头封堵、预警信息抓取、提升风控能力、建立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围绕WF银行的贷后管理,在文献综述及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WF银行贷后管理的问题并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解决WF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方法。
刘丽[7](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研究 ——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与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稳定高效的金融系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要素,健康运行的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稳定高效运转的平衡中枢。商业银行要按照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而这三者之间既统一,又矛盾,建立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评价方法不能科学客观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价研究,因此,在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情况下,运用建立在突变理论基础上的突变级数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价研究,不仅对丰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评价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作了简要阐述,然后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实质是围绕三大原则权衡的理论,并对突变级数法的机理进行了阐述,紧接着从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突变级数法对样本银行进行要素评价、综合评价和要素模拟研究。本文共有以下几点创新:一是运用建立在突变理论基础上的突变级数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进行评价研究,对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了客观、科学地评价;二是将综合评价和要素评价进行逻辑结合,并引入了要素模拟分析。
谭德彬[8](2013)在《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2007-2010年面板数据》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简称财务公司)是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设立财务公司,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利于服务集团战略发展,促进企业集团产业发展;利于构建财务控制体系,提高财务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利于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利于发挥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提升集团竞争力;利于促进集团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利于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发展。自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1987年5月7日成立以来,财务公司已经历26年的发展,财务公司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为集团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已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纵观国外对财务公司的研究文献中,关于财务公司的理论研究本来就不多,而对财务公司运营效率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而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财务公司的业务发展、功能定位、发展模式等定性研究,而关于财务公司运营效率方面的定量研究也是少之又少。主要业务范围局限于企业集团内部、规模偏小无法引起足够重视、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是导致我国财务公司研究不深入的主要原因。理论和实践均认为,财务公司通过集中集团资金可以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此处有一个隐含假设即财务公司本身的资金运用是有效率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研究财务公司提升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上,都只注重了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并没有关注到财务公司本身资金运用是否有效率。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财务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运用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综合效率的数据包括分析法(DEA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财务公司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横向静态和纵向动态研究,针对结果提出提升我国财务公司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改进建议。本文的结构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章首先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对于财务公司运行的意义;接着对目前国内外对于财务公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述评;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整体框架等要内容作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本文对于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研究中的主要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章,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回顾与现状慨述。本章首先分析了银监会、国资委和企业集团对我国财务公司的定位,接着对我国财务公司四个发展阶段的背景以及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目前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慨述。第三章,财务公司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本章首先阐述了财务公司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融结合理论、内部市场理论等;然后,就国内外对财务公司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本文发现,国外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公司功能及财务公司的财务处理两个方面;而国内的研究则重点集中于业务发展、发展模式、与国外的对比等方面,而对财务公司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则非常少。第四章,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使用效率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本章首先对前沿效率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概述,接着介绍了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研究的DEA模型以及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模型,并对两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本章随后也对样本选择、指标选择、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指标的有效性检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五章,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本章运用上一章介绍的研究方法对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使用效率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说本章首先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接着对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横向静态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也对资金使用效率纵向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标杆财务公司和外资财务公司等典型财务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六章,提升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本章基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提出建议:直接作用是从财务公司自身视角出发,而间接作用是从企业集团和监管机构视角出发。第七章,结论及展望。本章首先对本论文关于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效率动态变化的相关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接着归纳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最后对进一步研究我国财务公司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从对财务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我围财务公司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机构数量急剧扩张、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运营逐渐规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强。通过投入产出指标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我国财务公司差异十分明显,因此需要差异化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政策。第二、本文从横向角度研究了2007-2010年各年度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情况,得到主要结论有:总体上来讲,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近50%的财务公司效率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纯技术无效率对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负面影响要大于规模无效率;要提升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纯技术效率为首选。规模效率状态上,2007-2010年,只有5家财务公司规模效率一直递增,而11家财务公司规模效率一直递减。投入产出冗余方面,32家财务公司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其中自有资本约有10.49%的投入冗余、营业成本投入冗余达到37.45%。13家财务公司在投资收益上存在产出不足的问题。第三、本文从纵向角度研究了2007-2010年度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2007-2010年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上升了约4.8%,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但Malmquist生产率指标下降了约11%,主要受技术退步15.2%的影响。第四、本文分类研究了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从企业性质分类来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近4年一直较低,外资财务公司资金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不同行业来看,2010年军工行业和钢铁行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处于领先,原因是这两个行业的财务公司在纯技术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电力行业财务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最低,主要也是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变化上,汽车行业上升了7.3%,电力行业下降了0.2%。在规模效率的变化上,只有电力行业下降了0.2%,其他5个行业增加。在纯技术效率的变化上,军工行业变化最快,达到5.2%,而石油化工行业则下降了5.8%。第五、通过对标杆财务公司进行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鞍钢财务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上升了2.6%,主要原因是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而中船重工则下降了1.2%,主要原因是受技术退步的影响。鞍钢财务公司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较中船重工财务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更稳定。另外,本文从财务公司视角和企业集团与监管机构的视角,结合实证结果对财务公司提升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在参考现有主要研究文献,并借鉴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本文的创新点如下:第一、以全国2007-2010年67家财务公司为样本,用DEA法评价了每一年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并从总体、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等视角对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横向状况进行了分析,丰富了从效率角度评价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内容,对研究财务公司健康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第二、本文以67家财务公司2007-2010年共4年平衡面板数据,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了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动态变化。并从总体上、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标杆财务公司等视角对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纵向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弥补了从效率角度纵向评价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内容,对研究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第三、本文在对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在财务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笔者的知识面和写作时间等的局限,文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给予批评和指导。
陈涛[9](2013)在《某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设计网上银行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业务服务。然而,各个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功能多样,业务种类繁多,版本多样,使得用户有些难以适应,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更简洁的网上银行平台来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本文在对网上银行进行详细的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设计的相关工具和关键技术方面,本文运用ASP,ASP主要是针对对象来进行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工作,在系统的结构方面,采用B/S的模式,系统客户端的工作主要由具有独立性的应用服务器来完成,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系统的需求分析是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本文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技术先进程度,经济合理性和条件可能性的分析论证,选择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取得最佳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切实方案。然后分析了网上银行的业务需求,和传统的业务相比,网上银行减少了相关的成本,提升银行形象,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心,优势更加的明显。根据系统设计要达到的目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模型将信息系统中比较关心的对象分为三层:用户界面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系统详细设计成四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涉及用户登录、密码修改、用户注册;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信息修改、账户挂失、账户修改功能;业务管理模块,具有转账、账户查询、账号绑定等功能;公共信息模块负责新闻和管理。本文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实现过程设计了程序流程,实现的界面和关键代码。最后经过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基本能实现预期设计的功能,同时性能方面也反馈良好,用户操作便捷。但是,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李国富[10](2012)在《基于J2EE架构的网上银行管理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是主要的应用,主要通过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技术给客户提供综合与实时的网上银行的服务。一般来说,对于网上银行与传统的实体银行相比,前者是银行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手段与形式。在服务于成本方面,传统银行是无法比拟。网上银行是通过市场竞争与互联网技术的结果产生的。它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重要领域。对于网上银行的研究,近年来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说明的网上银行的概述,特点与实现的功能等。对网上银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网上银行的系统建设策略。主要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并辅以JSP,通过MYSQL DBMS对网上银行进行设计和实现。解决了传统管理效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并且实现了友好操作界面的设计,维护等。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在应用领域得到的大量应用,实现的网上银行网络化。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网上银行的发展经验成果,通过业务分析,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实现了网上银行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与系统化。
二、新资金汇划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资金汇划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 ——基于金融市场的联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应用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碳市场风险识别研究现状 |
1.3.2 碳市场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3 熵权-TOPSIS研究现状 |
1.3.4 极值理论研究现状 |
1.3.5 Copula函数模型研究现状 |
1.3.6 我国试点碳市场建设研究现状 |
1.3.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相关理论与影响机理 |
2.1 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相关理论 |
2.1.1 科斯理论 |
2.1.2 环境经济学理论 |
2.1.3 碳市场风险 |
2.1.4 碳市场风险管理理论 |
2.2 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影响机理分析 |
2.2.1 能源价格因素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机理 |
2.2.2 气候因素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机理 |
2.2.3 汇率等宏观经济因素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机理 |
2.2.4 国外碳市场因素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机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碳市场风险识别 |
3.1 熵权—TOPSIS模型概述 |
3.1.1 熵权—TOPSIS基本原理 |
3.1.2 熵权—TOPSIS模型构建 |
3.2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下的碳市场风险因子实证研究 |
3.2.1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3.2.2 熵权-TOPSIS排序的实证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融市场联动视角下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特征描述 |
4.1 GPD-GARCH模型理论 |
4.2 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理论 |
4.3 超阈值模型(POT)构建 |
4.3.1 构建阈值模型 |
4.3.2 阈值的选择 |
4.3.3 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 |
4.3.4 GPD模型的参数 |
4.3.5 金融市场联动视角下碳市场风险特征描述GPD-GARCH模型实证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GPD-COPULA模型下的试点碳市场风险测度实证研究 |
5.1 基于COPULA函数的尾部相关性测度 |
5.1.1 Copula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
5.1.2 Copula函数相关性测度 |
5.1.3 全局相依性测度 |
5.1.4 尾部相依性测度 |
5.1.5 最佳Copula函数模型 |
5.2 COPULA函数的类型 |
5.2.1 椭圆Copula函数簇 |
5.2.2 阿基米德Copula函数簇 |
5.2.3 极值Copula函数簇 |
5.2.4 Archimax Copula函数簇 |
5.3 TOPSIS-GPD-COPULA模型的碳金融市场风险识别实证研究 |
5.3.1 样本的选择及统计特征 |
5.3.2 构建边缘分布模型 |
5.3.3 最佳Copula的选择和拟合优度检验 |
5.3.4 碳市场与布油期货市场风险溢出VaR测度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碳试点市场风险管理建议 |
6.1 碳试点碳市场风险管理建议 |
6.2 市场监管机构方面 |
6.2.1 金融机构方面 |
6.2.2 投资者方面 |
6.3 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广东碳市场为例 |
6.3.1 打造优越的交易环境 |
6.3.2 形成充沛的交易活力 |
6.3.3 秉持穿透式、跨市场的风险管控思路 |
6.3.4 开发合理的风险缓释工具 |
6.4 本文总结 |
6.4.1 研究结论 |
6.4.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基本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战略理论 |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 |
2.2 扩张型企业战略 |
2.3 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
2.4 企业战略管理 |
2.5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
第3章 JX铜业公司的企业战略选择 |
3.1 JX铜业公司发展现状 |
3.1.1 JX铜业公司概况 |
3.1.2 JX铜业公司发展状况 |
3.1.3 JX铜业公司所处行业状况 |
3.2 JX铜业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内部体制问题 |
3.2.2 外部竞争问题 |
3.2.3 经营风险问题 |
3.3 JX铜业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
3.3.2 行业情况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3.3.3 企业微观分析(SWOT模型) |
3.4 JX铜业公司的扩张型战略选择 |
3.4.1 选择扩张型战略的原因 |
3.4.2 扩张型战略的目标 |
第4章 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的实施路径 |
4.1 资源储备扩张 |
4.1.1 推进国内资源整合收购 |
4.1.2 积极参与新生资源探索 |
4.1.3 加大国外现存资源并购力度 |
4.2 产能规模扩张 |
4.2.1 并购重组现有产能为主 |
4.2.2 挖潜扩能、投资新建为辅 |
4.3 经营领域扩张 |
4.3.1 加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 |
4.3.2 大力推进金融、贸易产业 |
4.3.3 提质增效物流产业 |
4.4 国际化经营 |
4.4.1 品牌国际化 |
4.4.2 平台国际化 |
4.4.3 布局国际化 |
第5章 JX铜业扩张型战略的评价和改进 |
5.1 JX铜业公司扩展型战略的战略评价 |
5.1.1 一致性分析 |
5.1.2 协调性分析 |
5.1.3 卓越性分析 |
5.1.4 可行性分析 |
5.2 JX铜业公司扩展型战略的改进措施分析 |
5.2.1 组织形式改进 |
5.2.2 管理模式改进 |
5.2.3 创新体系改进 |
5.2.4 人力资源机制改进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营销现状 |
2.2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微观环境分析 |
3.3 SWOT模型分析 |
第4章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与实施保障 |
4.1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STP策略 |
4.2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4.3 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
3.1 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对比 |
3.2 资金池的适用条件及分类 |
3.3 外汇资金池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粮集团外汇资金池管理模式及分析 |
4.1 相关主体介绍 |
4.2 中粮集团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
4.3 中粮集团资金池管理模式应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启示 |
5.3 本文的创新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问题提出 |
第一节 长久以来司法地方化的问题归结 |
一、国内司法地方化议题研究综述及阶段划分 |
二、对司法地方保护表现的总结 |
三、对司法权性质的争论 |
第二节 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直接触发 |
一、专门法院系统转型的要求 |
二、专门法院系统转型的动向 |
第三节 其他问题视角下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意义阐释 |
一、多区域单元条件下国家整合的问题视角 |
二、区域规则差异化基础上法制统一的问题视角 |
三、区域内以及跨区域的权利救济的问题视角 |
四、国家治理层级体系程序正义的问题视角 |
第二章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国内实践 |
第一节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历史镜鉴 |
一、清末的司法革新 |
二、民国时期的新式法院建设 |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司法开拓 |
四、建国初期的司法探索 |
第二节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当代实践 |
一、带有跨行政区划性质法院的类型分析 |
二、带有跨行政区划性质法院的特征总结 |
第三章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域外经验 |
第一节 单一制国家的制度设计经验 |
一、英国的经验 |
二、法国的经验 |
第二节 联邦制国家的制度设计经验 |
一、德国的经验 |
二、美国的经验 |
第四章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理念基础 |
第一节 形成多样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法院制度体系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多样性统一的内涵 |
二、国内外法院多样性统一的实践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多样性与协调性的制度设计 |
第二节 彰显竞争性与协作性相结合的法院内生机理 |
一、我国法院竞争及协作的现状 |
二、域外法院竞争与协作的做法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竞争与协作的制度设计 |
第三节 实现超脱性与接近性相结合的法院组织定位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超脱性与接近性的内涵 |
二、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超脱性的制度设计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接近性的制度设计 |
第五章 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制度设计 |
第一节 跨行政区划法院及其司法区的总体方案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及其司法区的设置依据 |
二、跨行政区划法院及其司法区的研究综述 |
三、跨行政区划法院及其司法区的框架设计 |
第二节 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法官选任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背景下法官选任现状 |
二、跨行政区划法院法官选任的域外经验借鉴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法官选任的制度设计 |
第三节 跨行政区划法院的组织构造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组织机构变革面临的问题 |
二、跨行政区划法院组织机构设置的比较观察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组织机构的设置构想 |
第四节 跨行政区划法院的经费保障 |
一、跨行政区划法院经费保障遭遇的主要问题 |
二、跨行政区划法院经费保障的域外做法介绍 |
三、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经费保障机制的设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WF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风险 |
2.1.2 信贷风险 |
2.1.3 贷后管理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论 |
2.2.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关于信贷风险的研究 |
2.3.2 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
2.3.3 贷后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2.3.4 简要评述 |
第3章 WF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3.1 WF银行简介 |
3.2 WF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 |
3.2.1 管理目标 |
3.2.2 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 |
3.2.3 原则与要求 |
3.2.4 工作流程 |
3.3 WF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重营销轻贷后管理现象明显 |
3.3.2 客户经理的利益与风险不对称 |
3.3.3 科技水平不高 |
3.3.4 专业化程度不够 |
3.3.5 贷后管理职能过于分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及启示 |
4.1 国外金融机构 |
4.1.1 美国富国银行 |
4.1.2 日本八千代银行 |
4.2 国内金融机构 |
4.2.1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
4.2.2 哈尔滨银行 |
4.3 经验启示 |
第5章 完善WF银行贷后管理的对策 |
5.1 注重风险源头封堵 |
5.1.1 完善工作流程及岗位配置 |
5.1.2 强化贷款“三查”落实 |
5.1.3 严格授信准入标准 |
5.2 持续强化系统管理 |
5.2.1 加强数据源质量管理 |
5.2.2 加强信贷结构管理 |
5.2.3 强化客户评级系统建设 |
5.2.4 加强出账环节管理 |
5.2.5 强化贷后环节管理 |
5.2.6 加强不良贷款管控 |
5.3 完善预警信息采集 |
5.3.1 信息采集 |
5.3.2 日常监测 |
5.3.3 大客户监测 |
5.3.4 行业风险监测 |
5.3.5 现场检查 |
5.4 强化内部控制 |
5.4.1 牢固确立内部控制意识 |
5.4.2 认真落实内部控制责任 |
5.4.3 完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研究 ——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1.2.3 文献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框架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突变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
2.2 突变级数法的机理 |
2.2.1 基本突变模型 |
2.2.2 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准则 |
2.2.3 基础指标的突变级数转换 |
2.2.4 突变级数评价的基本步骤 |
2.3 突变级数法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
3.2.1 盈利性指标 |
3.2.2 安全性指标 |
3.2.3 流动性指标 |
3.3 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的实证研究 |
4.1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4.2 要素评价研究 |
4.2.1 盈利性要素评价 |
4.2.2 安全性要素评价 |
4.2.3 流动性要素评价 |
4.3 综合评价研究 |
4.4 要素模拟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 |
5.1 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
5.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5.3 城市商业银行 |
5.4 研究工作展望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2007-2010年面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选题背景及目的 |
1.1.1 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2 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现状 |
1.2.1 本文研究对象 |
1.2.2 本文研究内容 |
1.2.3 财务公司研究现状述评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1.3.2 本文将采用的主要研究工具 |
1.3.3 本论文研究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1.4.3 研究展望 |
2 财务公司发展回顾与现状概述 |
2.1 财务公司的定位 |
2.1.1 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定位 |
2.1.2 国资委对财务公司的定位 |
2.1.3 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 |
2.2 财务公司的发展阶段 |
2.2.1 积极探索阶段(1987-1991) |
2.2.2 逐步规范阶段(1992-1997) |
2.2.3 功能调整阶段(1997-2003) |
2.2.4 快速发展阶段(2004-今) |
2.3 财务公司发展现状 |
2.3.1 机构情况 |
2.3.2 人员情况 |
2.3.3 资产情况 |
2.3.4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3.5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3 财务公司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3.1 财务公司的理论基础 |
3.1.1 产融结合理论 |
3.1.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3.2.1 关于财务公司功能 |
3.2.2 关于财务公司是否纳入集团合并报表 |
3.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3.3.1 关于财务公司功能定位等的定性研究 |
3.3.2 关于财务公司效率的定量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本文研究方法 |
4.1 前沿效率研究方法简述 |
4.1.1 前沿效率分析的参数方法 |
4.1.2 前沿效率分析的非参数方法 |
4.2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研究的DEA模型 |
4.2.1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评价——DEA模型的生产效率 |
4.2.2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分解——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
4.3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4.4 DEA模型的应用 |
4.4.1 运用于金融机构效率评价 |
4.4.2 运用于其他方面的效率评价 |
4.5 样本与指标选择 |
4.5.1 样本和指标选择 |
4.5.2 指标相关性分析 |
4.5.3 样本数与指标数的合理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5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 |
5.1 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2.1 总体分析 |
5.2.2 分类分析 |
5.2.3 规模效率的状态分析 |
5.2.4 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分析 |
5.3 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动态变化分析 |
5.3.1 总体分析 |
5.3.2 分类分析 |
5.4 典型案例分析 |
5.4.1 标杆财务公司—鞍钢和中船重工财务公司分析 |
5.4.2 外资财务公司—松下电器财务公司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提升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
6.1 直接作用:基于财务公司的视角 |
6.1.1 明确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
6.1.2 降低投入冗余 |
6.1.3 尽量避免产出不足的现象 |
6.1.4 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财务公司的纯技术效率 |
6.1.5 提升财务公司行业的技术进步 |
6.1.6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融资成本 |
6.2 间接作用:基于企业集团和监管机构的视角 |
6.2.1 基于企业集团的视角 |
6.2.2 基于监管机构的视角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点、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本文的创新点 |
7.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7.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9)某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现有网上银行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
1.3.3 网上银行技术发展现状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关键技术和工具 |
2.1 ASP 技术 |
2.2 .NET 技术 |
2.3 B/S 模式 |
2.4 SQL Server 2005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3.2 网上银行的业务需求 |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4 系统的性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4.1.1 架构设计目标 |
4.1.2 系统架构设计模型 |
4.2 系统架构类图设计 |
4.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
4.5 系统 E-R 图 |
4.6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字典 |
4.6.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7 系统的安全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业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公共信息模块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的重要性及目的 |
6.2 测试的方案 |
6.3 测试结果及评价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J2EE架构的网上银行管理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特征 |
1.1.2 实现功能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研究 |
1.4.2 论文设计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和理论基础 |
2.1 HTML |
2.2 JAVA 介绍 |
2.3 MySQL 的历史 |
2.4 Mysql 数据库 |
2.5 MySQL 稳定性 |
2.6 B/S 模式 |
2.7 J2EE 简介 |
2.7.1 J2EE 概念 |
2.7.2 J2EE 优势 |
2.7.3 J2EE 模式 |
2.7.4 J2EE 结构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分析 |
3.1.1 系统实现目标 |
3.1.2 系统体系分析 |
3.1.3 主控流程图 |
3.1.4 系统 ER 图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概要设计 |
3.2.2 系统构成设计 |
3.3 J2EE 架构及其相关技术 |
3.3.1 J2EE 体系架构 |
3.3.2 XML 技术介绍 |
3.3.3 交互架构采用 BS/模式与 CS/模式 |
3.3.4 MVC 模式介绍 |
3.3.5 SSL 介绍及其应用 |
3.4 网上银行系统的功能架构 |
3.4.1 个人网银专业版实现的功能 |
3.4.2 企业网银集团用户版实现的功能 |
3.5 软件体系架构 |
3.5.1 总体结构 |
3.5.2 内部结构 |
3.6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库设计 |
4.1.1 数据库表 |
4.1.2 操作数据库 |
4.2 网页设计与实现 |
4.2.1 用户登录界面 |
4.2.2 安全管理 |
4.2.3 历史交易明细 |
4.2.4 账户余额查询 |
4.2.5 网上转账 |
4.2.6 网上支付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维护与测试 |
5.1 系统的编码调试 |
5.2 系统的测试 |
5.2.1 测试的类型 |
5.2.2 系统测试的步骤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新资金汇划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试点碳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 ——基于金融市场的联动视角[D]. 杨鑫.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2]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D]. 张琰. 南昌大学, 2020(01)
- [3]中国银行长春汽车厂支行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马弘扬. 吉林大学, 2019(12)
- [4]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D]. 王雅舒. 北方工业大学, 2018(11)
- [5]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研究[D]. 刘旭.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6]WF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D]. 李小莹. 山东财经大学, 2016(10)
- [7]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研究 ——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D]. 刘丽. 山东财经大学, 2014(09)
- [8]我国财务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2007-2010年面板数据[D]. 谭德彬.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7)
- [9]某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10]基于J2EE架构的网上银行管理设计与实现[D]. 李国富.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