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监测体会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监测体会

一、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的监护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领[1](2021)在《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胸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及传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数据,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及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外科微创价值。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在2015年09月~2019年12月期间89例CHD患者的手术资料,按术式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及传统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常规组33例,右胸组30例,胸腔镜组26例。三组统计的指标包括:术中需观察的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需观察的指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无死亡病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方面,右胸组有着明显优势(P值分别为0.022、0.029、0.030);在输血量方面,胸腔镜组有明显优势(P值为:0.001);在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右胸组和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值分别为:0.003、0.023);在术后24小时引流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胸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随访1~5年,三组均未见有残余分流及明显的瓣膜关闭不全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获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并带来了美容效果,是安全、可行的两种微创手术方法,与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相比,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手术具有更好的微创及美容效果。

王鹏[2](2020)在《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手术与常规胸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组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就诊,明确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52例,分别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常规胸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手术组)25例,年龄(36.36±15.60)岁,体重(55.28±11.78)kg,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长径(29.32±5.21)mm;对照组(常规胸正中心脏停跳手术组)27例患者,年龄(36.17±19.89)岁,体重(50.11±17.23)Kg,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长径(28.52±8.69)mm。分别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监测指标:手术时间(min)、CPB时间(min)、主动脉阻断时间(min)、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min)、术中输血量(ml);术后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机辅助时间(h)、术后24小时引流量(ml)、ICU时间(h)、术后住院天数(d)、住院天数(d)、围术期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完成顺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呼吸机辅助时间[(10.80±4.70)h比(14.28±6.13)h,t=2.282,P=0.027]、监护室(ICU)时间[(28.19±9.15)h比(46.54±21.51)h,t=4.053,P=0.000]、术中输血量[(216.00±172.43)ml比(366.67±227.02)ml,t=2.679,P=0.010]、术后24小时引流量[(146.32±157.78)ml比(315.37±251.87)ml,t=2.893,P=0.006],住院天数[(14.84±3.33)d比(19.48±7.46)d,t=2.933,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无残余漏、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不仅取得了传统手术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杨胜壮[3](2014)在《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对于心功能较差,特别是合并心肌肥厚的大心脏病人,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大多学者认为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1]。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冷晶体心停搏液结合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并且已为很多医疗机构常规应用。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对大心脏、心功能差及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等并发症常明显升高,这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寻找更理想的心肌保护的办法,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采取一种新的保护方法即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的条件下不阻断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进行手术,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但是,至今对于心功能差并合并心肌肥者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的还没有较具针对性的临床对比研究。本课题拟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分别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及心脏停跳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相关指标和愈后情况作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和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对照组17例,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方式,统计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愈后情况,分别以下时间点:T1(转机前);T2(阻断主动脉30min);T3(开放主动脉30min);T4(开放主动脉1h);T5(术后6h);T6(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Troponin I)和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ME)血清浓度。结果经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多巴胺使用量和I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死亡3例,其中,心脏不停跳组1例,心脏停跳组2例;心脏不停跳组未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停跳组出现2例低心排综合征;不停跳组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停跳组1例。两组超氧歧化酶(SOD)血清浓度自转机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以不停跳组增高明显,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阻断主动脉后30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1h(T4)都明显升高(P<0.01),术后6h(T5)、术后24h(T6)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转机前(P<0.01),且心脏不停跳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1)。结论利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行AVR治疗重度AS并左室心肌肥厚,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和临床效果。

黄红珊[4](2013)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中监测与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使心脏在有节律的空跳状态下完成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是90年代初期在国内兴起的一种较接近生理的心肌保护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应用的又一进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低温停跳心肌保护技术,无法避免的心肌缺血性损害及再灌注损伤等缺点[1],有效地防止了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2]。

陈慧敏,贾洪峰,罗瑜,苏艺峰[5](2013)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静吸复合麻醉,建立体外循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术中控制鼻温31~33℃,控制心率45~60 b/min,主动脉灌注压80~100 mmHg,平均动脉压60~80 mmHg,体外循环灌注流量成人80~120 ml/(kg·min),儿童100~160 ml/(kg·min),维持动脉压平稳,保持尿量,主要操作完成后即开始升温至36~37℃,心内操作结束后心内排气,开放腔静脉,停止体外循环。结果 35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0~117 min;手术结束时MAP60~80mmHg,HR 90~110次/分,Hb 65~105g/L,HCT 23.0%~31.5%,血气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浅低温不停跳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心肌保护效果好,平均转流时间短,可有效减少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脑等脏器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陈华夏[6](2010)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同种健康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测定两组不同时点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心钠素(A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MDA、cTn-I和ANP在CPB期间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MDA、cTn-I和ANP虽也有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两组SOD活性均降低,但实验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邢旺[7](2010)在《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小型猪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小型猪12例,常规建立CPB,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行三尖瓣成形术。,采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方案。麻醉诱导:氯胺酮3~5 mg·kg-1。肌注,3%戊巴比妥钠15~20 mg·kg-1静注;麻醉维持:异氟烷持续1~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吸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5~20 ug·kg-1、维库溴铵0.10~0.15 ug·kg-1和咪唑安定0.1~0.2 mg·kg-1。检测有创动脉血压,动脉血气分析。CPB期间维持肛温35~37℃上,CPB转机流量60~80 ml·kg-1·min-1,平均动脉压(MAP)5.33~9.33 kPa(60~90mmHg),血红蛋白浓度(Hb)60~80g/L,红细胞压积(Hct)25~30%。记录麻醉诱导时间、CPB转机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等,观察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记录麻醉及CPB相关并发症。结果:麻醉诱导10.0±2.9 min、CPB转机83.4±8.0 min、麻醉维持248.7±46.8 min、呼吸机辅助344.3±37.5 min。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乳酸值转机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胸即刻恢复;Hb及Hct转机后降低(P<0.05),停机后恢复。无窒息、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死亡3例,其中2例非麻醉及CPB因素,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结论: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稳定,苏醒快;心脏不停跳CPB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两种技术联合应用,优化了围术期麻醉和CPB管理方案,减少了组织器官的损伤,为心内直视手术较理想的选择。

赵伟,黄克诚,吴凯,张怀军[8](2009)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4例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进行矫治,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venous connection,PAPVC)者扩大房缺,并用补片将引流到右房的右肺静脉隔到左心房,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行瓣叶交界处切开,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气栓、低心排血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手术中分别损伤右房后壁及右下肺静脉,1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出现心律紊乱。结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意义,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应建立在安全、精确的心脏畸形纠治基础上。

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刘勇,赵涛,彭雪华[9](2008)在《不中断冠脉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不中断心脏冠脉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体会。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不中断心脏冠状循环下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术235例,其中心肌顺行灌注162例、逆行灌注73例;81例在心室颤动下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在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死亡4例(1.70%),心脏跳动中和心室颤动下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在术中保持持续、有效的心肌有氧灌注,无论在心脏跳动中或心室颤动下手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吴军[10](2008)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分析56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26例(组Ⅰ)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30例(组Ⅱ)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中低温停跳组短(P<0.01),并且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低心排发生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停跳组低(P<0.05),并且术后住院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

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的监护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的监护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胸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2)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3)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5)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体外循环
2 结果
3 讨论

(6)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浅低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未成熟 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指标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立题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常用实验药品
        1.2 常用器械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麻醉方法
        2.3 CPB管理
        2.4 手术过程
        2.5 术后监护
        2.6 恢复期管理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气分析结果
    3 麻醉及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
讨论
    1 麻醉管理
    2 体外循环管理
    3 术后管理
        3.1 拔管后管理
        3.2 胸腔引流的管理
        3.3 术后喂养的观察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历史回顾
    2 浅低温体外循环的特点
        2.1 理论依据
        2.2 基本方法
        2.3 心肌保护
    3 优点
    4 缺点及预防
        4.1 气栓
        4.2 术野
        4.3 血尿
        4.4 应用
    5 心肌保护效果
        5.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5.2 并发症及死亡率
        5.3 存在的问题
    6 评价
    7 展望
    参考资料
在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临床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二、综述: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现状与进展
    1. 综述内容
    2. 参考文献
三、致谢

四、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术的监护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操作孔胸腔镜、右胸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D]. 王领.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D]. 王鹏.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3]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杨胜壮.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4]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中监测与护理进展[J]. 黄红珊. 临床护理杂志, 2013(02)
  • [5]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体会[J]. 陈慧敏,贾洪峰,罗瑜,苏艺峰.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01)
  • [6]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D]. 陈华夏. 桂林医学院, 2010(02)
  • [7]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D]. 邢旺. 兰州大学, 2010(11)
  • [8]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分析[J]. 赵伟,黄克诚,吴凯,张怀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04)
  • [9]不中断冠脉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临床研究[J]. 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刘勇,赵涛,彭雪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8(06)
  • [10]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D]. 吴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监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