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影之行》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启晨[1](2021)在《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学生的历史学习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引导和帮助。鉴于网络的普及,它成为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的有效辅助渠道,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广泛的历史知识,拓宽历史视野,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的效率,历史教师有责任将历史网络学习资源加以筛选整合并使其以最严整高效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简单便捷的建站平台构建“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丰富课外学习的方式,夯实历史知识基础。基于目前网络发展与普及的现状,论文分析了“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网站对初中生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的期望目标提出了建构的四大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建构及运用过程。首先,对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需求分析,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为例具体描述了利用“凡科建站平台”建构“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详细步骤,最终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网页;其次,详细说明了“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操作步骤,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分析了网站的运用成效,剖析了建构与运用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最后,通过《戊戌变法》这一案例详细展示了“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运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建构与运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历史课外拓展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此网站的建构与运用对其它学科课外学习网站的建设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倩[2](2020)在《HSK在线教育网站的特征分析与启示》文中提出近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逐渐增多,评判汉语学习水平的标准是汉语水平考试(HSK)。根据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划分成6个不同的HSK等级,即HSK1至HSK6。2015年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修订之后,教考的原则从“考教分离”到“考教结合”,使考试与教学进一步紧密结合,HSK成为汉语水平测试与教学的重要标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提倡下,网络课程成为学习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网络课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从小学教育至大学教育、成人教育、艺术教育等,都可选择智能化教学。HSK的授课方式也从之前的线下教育发展到可以线上进行学习的方式,解决了授课地点不匹配、授课教师分布不均、学习者学习条件不足等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需要实践解决的问题。笔者将通过对现存重要的HSK在线教育网站的特征分析,尝试就其经验与不足进行总结,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本文将选取唐风教育、汉声中文、HSK Online、HSK Academy、泡泡中文(Popup Chinese)、Dig Mandarin、That’s Mandarin、LTL School、Chinese zero to hero九个有关HSK教学的网站作为目标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简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从网站设置差异、网站教学差异、营销模式差异的角度横向、纵向分析各网站的异同点。其中网站教学差异部分将教学对象方面的差异、课程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方法、在线学习实施方法方面的差异、教材选用方面的差异、师资队伍方面的差异等对比分析各网站,并在小结部分总结每部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问卷调查与分析。问卷题目的设计配合上述研究角度,提问相关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得出调查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关结论。第四部分论述了对研发在线HSK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从课程建设方面和课程形象包装方面提出分析建议。总之,汉语国际教育借助“互联网+”的模式,推动汉语国际教学的深化与普及。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做到更优化的教学体验,仍需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通过探讨各网站的教学特色,以期对汉语国际教学的“互联网+”提供有益借鉴。
黄瑶[3](2020)在《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在促成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交融、文化交流的同时,也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使得当今人们的思想倾向、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而在思想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作为大学生群体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理论学习必须顺应时事采取有效措施,以不断创新、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渠道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抓手。让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覆盖的新领域,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我国理论体系、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识,以筑牢当代大学生思想根基,抵制消极价值观念和西方价值对其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培养具备担当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思想觉悟、洞察世界的能力、完整良好人格身心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发展现状、概念、重要性及优势和具体优化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首先,在对研究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进行阐释,厘清了研究对象的内涵。进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广西桂林高校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从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平台的内容、形式、受众体验、队伍建设等层面提出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在深刻分析、掌握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现实状况的同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主要问题提出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应从实现平台创新发展,以科学性与创新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推进校内网站建设,以常态性与鼓励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自我学习作用,以适当性与合理性提升理论学习效果;重视社会协调功能,以协同性推动网络理论学习安全开展四个层面实现优化。
王晓文[4](2019)在《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历史探究学习指导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的时代,它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向教学领域渗透着,网络资源的特性也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正式提出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学习是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将网络资源与历史的探究学习相结合以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更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能够适当缓解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而言,使用网络资源则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使课堂更充实,使教学更有趣。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将网络资源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以此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促进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由、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网络资源与探究学习的概念。第三部分是网络资源在高中历史探究学习应用中的策略与案例分析,主要分为原则和策略实施两大模块。其中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主要坚持的原则有学生为主体、技术服务教学、坚持提升素养的原则;策略实施模块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坚持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其次,是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策略实施,最后,是使用网络资源的途径指导。第四部分是关于探究学习的评价,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是评价的原则,主要有两点即过程性评价、梯度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第二节是评价的维度,分为三个小部分,分别是评价内容的维度即关注学生必备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维度、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主体的维度、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维度。最后是结语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发现的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王晓欢[5](2019)在《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堂吉诃德》专题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具有整合性、综合性的学习导向。然而,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仍是以单篇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带来碎片化、形式化和脱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以及新课标提出的的任务群课程设计相互吻合,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以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为例进行专题教学,以网络为学习平台,以课段为教学流程尝试进行专题教学设计课例,对以整本书阅读为专题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主要从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方法、研究特色和创新点进行梳理。本论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堂吉诃德》专题教学进行研究:第一章从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专题教学实践原则和实践框架这两个方面为《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探究。第二章《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设计探索从两个方面阐述,首先是专题教学设计说明即学生要达成的语言、思维和价值目标;其次语文专题教学设计内容,分别从专题方向、专题准备和专题实施三方面进行设计;第三章《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施探索,对《堂吉诃德》语文专题实施过程设计专题教学优化活动方案,同时对于专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及专题教学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结语,总结此次专题教学的成效,并强调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付怡[6](2018)在《“Chinesepod”、“CCTV Learn Chinese”、“网络孔子学院”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让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面临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远程教育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弥补传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远程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了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选择。“学习支持服务”在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中处于中心地位。缺乏科学、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将会严重阻碍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Alexa网站提供的访问量排名为依据选择三个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在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文献阅读的方法对三个网站的远程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展开对比研究,在远程汉语学习者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问题及成因并对系统建设提出建议。全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把研究对象提供的学术性支持服务分为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两个项目,分别从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方面对前者进行对比,从导学服务、学习辅导、学习监控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对后者进行对比。第二章从管理支持、情感支持、技术支持三个方面为研究对象提供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在对远程汉语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重视课程资源建设质量、服务的公益性质和技术支持服务不断改进的特点,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情感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第四章从上述研究中获得启示并针对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出建议,应从数字图书馆、“直播课堂”、课程资源、学习过程方面对学术性支持服务进行完善,从管理、情感、技术支持方面对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进行改进,同时利用营销宣传扩大网站的知名度。
杨淋[7](2017)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专题的设计是2001版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创新之处,也是最大的亮点。它很好地把学生语文素养、思想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力求使专题成为“三个维度”结合的重要“把手”和载体。合理开发利用好专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促使他们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语文学习资源,都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觉得“专题”很难把握,通过专题提高各方面能力的预期很难实现。本文由此展开,由三章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了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中高认可低实施的矛盾现状,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三大原因:时间短缺、高投入低产出、路径缺乏。针对出现的文本阅读和综合探究分离、语文“专题”失去“语文”特质的两类误区,追根溯源,从理论角度厘清“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综合学习与探究”“综合学习”四者区别和联系。针对建设、使用“专题”学习网站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只能作为专题教学的辅助手段,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常态化的教学中。第二章着力从专题具有的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传统文化衰微的现状,指出专题教学中应当弘扬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作用,提醒我们应关注“专题”中的多元文化。强调要重视专题教学中的文化选择,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使用“文化角色转换”策略来解决文本阅读和综合探究割裂问题的可行性。第三章探讨开展专题学习的途径和方式。针对学习中最常用的小组合作,先研究如何使用导学案等手段充分开展前置学习,接着探讨如何通过制定具体的小组评价细则以评促学,最后分析了小组合作中常见冲突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简明的管理规则、实施有效的冲突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节奏等措施。其次从专题作业设计要注重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作业形式要多样化的原则入手,结合实践提出了自己对布置和评测专题作业的具体建议。
杨滨[8](2016)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彰显为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变革本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解决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切入点,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确立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诉求,从实践的角度聚焦,利用技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自2013年至2015年,研究选择L市城关区Intel项目学校为研究样本,采用设计研究范式,从理论解析、模式构建和教学实证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理论解析部分,根据已有文献和相关研究梳理出问题解决过程的六个阶段,即“理解问题、描述问题—制订问题解决的方案—选择解决方案的策略—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反思、交流问题”和构成问题解决能力的六种子能力(理解问题、辨别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和问题解决方法的交流能力),并剖析了每种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分析了知识水平、个体特征、问题因素、心智技能等十四种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结合网络“教学空间”的功能,提出了网络“教学空间”对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培养和对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十一种因素产生的积极作用,建立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Q-C-Q综合测评体系,探寻了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模式构建部分,遵循模式构建的理论演绎法,从网络“教学空间”与问题解决子能力以及与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入手,结合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推导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五步骤,即“空间创设情景、提供问题支架—空间提供工具、辅助表征问题—空间组织研讨、设计实施方案—空间组织互评、展示反思方案—空间演示过程、总结交流经验”,进而构建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并采用专家咨询对模式进行初步修正。教学实证部分,是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所构建的模式设计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并应用于具体学科教学,经过三门课程两轮行动研究穿插准实验研究的迭代过程,验证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对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性,并对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和应用模式进行了三次修订。同时,总结了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四原则,即“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提出了学科教师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的七种应用方法,即“开放法、命题法、自主发现法、专题发散法、体验法、创客法和竞赛法”以及十七种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证明,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实施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适宜于常规化教学应用。本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命题,系统研究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首次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全新路径,弥补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不足;2.构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模式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的过程,为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理论框架;3.打破了以专项培训为主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科常规教学中,探索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常态化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雷满元[9](2015)在《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当代国际社会》的课程内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热点,它是针对思想政治课某一专题内容,以网络作为平台,以创立一个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真实情景为手段,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到达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这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知识的探索过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探究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发展的问题也就迫在眉睫。为了全面地了解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现状,笔者结合相关基础理论对现存的一些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探寻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设计的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当代国际社会》,对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提出一些导向性建议。本研究使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详细梳理。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整合点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作为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论支撑,对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笔者使用抽样调查法对30个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分为网站结构、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网上协商讨论空间、自我评价系统、学习任务设置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七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着研究专题针对性不强;当前思想政课专题学习网站轻视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当前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缺乏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功能;当前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着评价系统的缺失。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基础理论对以上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笔者设计的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当代国际社会》,对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具体设计构想: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深刻体现研究性原则;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重视内容的重构性原则;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坚持知识融会原则;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坚持服务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建立完善的学习过程评价系统的原则。在总结部分,笔者指出了本研究的问题所在,并对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朱新玲[10](2014)在《“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首次提出“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习模式,这是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与研究的开端。随后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了对专题学习网站的相关研究。通过前期的资料分析,笔者发现这些专题学习网站涉及学科类别过于集中,缺少研究新领域,以语文、物理、数学、地理、美术等学科内容为主题的较多,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领域的专题学习网站暂未发现。目前《历史与社会》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力求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理论联系实际,顺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传统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很好地实现对历史、人文地理等内容的教学整合,故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在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中与“过年传统习俗”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学习网站。网站包括“教材分析”、“专题知识”、“精品欣赏”、“学生作品”、“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使用说明”七大板块,并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选择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研究验证网站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学科教学新模式,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例证和价值参考。
二、《电影之行》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影之行》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创新之处 |
(五)相关概念解析 |
1.学习网站 |
2.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 |
一、研究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资源整合理论 |
(二)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的必要性 |
1.适应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
2.拓宽初中生历史视野的要求 |
3.解决初中生资源甄别能力弱问题的要求 |
4.改变现存学习网站冗杂不实现象的要求 |
(三)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的可行性 |
1.初中生网络水平的提高 |
2.历史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
3.丰富的历史课外拓展学习资源 |
二、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建构过程 |
(一)建构原则 |
1.适宜性原则 |
2.针对性原则 |
3.有效性原则 |
4.动态性原则 |
(二)建构步骤 |
1、用户需求分析 |
2、网站内容结构设计 |
三、“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的操作与使用 |
(一)“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操作步骤 |
1.学生注册 |
2.学生登录 |
3.选择年级与课时 |
4.进行历史课外拓展学习 |
(二)“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使用建议 |
1.充分利用,提升教学效果 |
2.及时引导,避免效率低下 |
3.积极完善,提升专业能力 |
(三)“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运用效果分析 |
1.成效分析 |
2.问题与局限 |
四、“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运用案例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二)运用步骤 |
1、收集上传资料 |
2、指导学生使用 |
3、效果验收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生利用网络进行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运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2)HSK在线教育网站的特征分析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一、网络教育方面研究现状 |
二、汉语网络教学方面研究现状 |
三、HSK互联网教学方面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
第二章 国内外HSK的培训网站和应用软件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网站差异 |
第二节 网站教学差异 |
一、教学对象方面的差异 |
二、教学环节方面的差异 |
三、教材选用方面的差异 |
四、师资队伍方面的差异 |
五、小结 |
第三节 营销模式差异 |
第三章 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 |
第二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三节 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基本信息分析 |
二、教学对象方面的差异 |
三、HSK应用软件和在线网站的使用率分析 |
四、HSK在线学习的侧重点分析 |
五、HSK在线学习的宣传分析 |
第四章 对研发在线HSK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课程建设方面的分析建议 |
第二节 课程形象包装方面的分析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留学生HSK在线学习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3)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选题依据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分析法 |
2.分析归纳法 |
3.问卷调查法 |
一、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 |
(一)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基本概念界定 |
1.网络学习 |
2.大学生理论学习 |
3.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 |
(二)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相关理论阐述 |
1.数字学习(E-learning)与泛在学习(U-learning) |
2.联通主义理论(Connectivism) |
3.非正式学习理论(Informal Learning) |
(三)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主要特点及其重要性 |
1.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主要特点 |
2.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
二、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一)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现状问卷设计 |
1.设计说明 |
2.调查说明 |
(二)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调查结果说明 |
(三)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调查情况分析 |
三、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桂林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网络理论学习内容、形式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
2.网络理论学习平台的设计、管理存在一定缺陷 |
3.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学习消化度较差 |
4.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自主学习意志较弱 |
(二)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1.网络理论学习平台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内部需求 |
2.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引导及建设不足 |
3.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开展存在认知偏差 |
4.“泛娱乐化”网络氛围影响学生学习动机 |
四、提升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成效的对策 |
(一)实现平台创新发展,以科学性与创新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 |
1.保证网络理论学习内容的优良性 |
2.进一步优化网络理论学习平台互动、反馈机制 |
3.加强网络理论学习平台队伍建设 |
4.实现网络理论学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
5.进一步更新网络理论学习平台的技术运用及传播方式 |
(二)推进校内网站建设,以常态性与鼓励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1.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高校理论学习网站 |
2.多途径鼓励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的主体参与 |
3.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 |
4.构建完整的校内理论学习环境 |
5.建立学生社团、班级的协同管理机制 |
6.加强理论学习网站的意识形态管理 |
(三)发挥自我学习作用,以适当性与合理性提升理论学习效果 |
1.端正理论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 |
2.掌握适当、合理的网络理论学习策略 |
3.在主动实践中掌握真知 |
(四)重视社会协调功能,以协同性推动网络理论学习安全开展 |
1.为网络理论学习的开展提供支持 |
2.支持各类网络平台“理论化”的实现 |
3.协助网络理论学习平台开展安全管理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4)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历史探究学习指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综述 |
(二)国内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网络资源 |
二、探究学习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案例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原则 |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二、技术服务教学的原则 |
三、坚持提升素养的原则 |
第二节 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学习的策略实施 |
一、坚持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策略 |
三、基于网络获取探究学习资源的途径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评价 |
第一节 评价的原则 |
一、梯度评价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
二、注意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
第二节 评价的维度 |
一、必备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维度 |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维度 |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维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堂吉诃德》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二、语文专题教学有待更多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 |
二、丰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和语文专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堂吉诃德》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专题教学 |
二、《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六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的理论探究 |
第一节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专题教学实践原则 |
一、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的基点: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
二、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的思路:以综合整合为方向 |
三、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以读写融合的活动为过程 |
四、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的内容:以整本书实践阅读和研讨 |
第二节 指向核心素养的《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践框架 |
一、教学切入:寻找与学生生命成长相关点 |
二、教学任务: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核心的任务群整合 |
三、教学内容:整合与《堂吉诃德》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源 |
四、教学方法:以“听说读写思”的体验为学习活动 |
五、教学流程:用课段设计来确定学生学习的逻辑和进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设计探索 |
第一节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设计说明 |
第二节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设计内容 |
一、专题方向 |
二、专题准备 |
三、专题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施探索 |
第一节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实施过程 |
一、前期准备阶段 |
二、《堂吉诃德》专题教学优化活动实施 |
第二节 《堂吉诃德》语文专题教学反思和启示 |
一、专题教学反思 |
二、专题教学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Chinesepod”、“CCTV Learn Chinese”、“网络孔子学院”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选题的缘起 |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
三、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四、选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五、选题研究对象的确定 |
六、选题研究材料来源 |
第一章 远程对外汉语学术性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第一节 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一、课程资源的对比 |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对比 |
第二节 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一、导学服务的对比 |
二、学习辅导的对比 |
三、学习监控、评价与反馈的对比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一、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对比分析 |
二、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对比分析 |
第二章 远程对外汉语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第一节 管理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一、学前指导的对比 |
二、注册的对比 |
三、交费的对比 |
四、帮助购买或领取课程资料的对比 |
五、学习者档案、学习信息管理的对比 |
第二节 情感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一、交互性的对比 |
二、学习激励机制的对比 |
三、学习进程提醒的对比 |
四、学习者调查的对比 |
五、实践活动的对比 |
六、帮助支持的对比 |
第三节 技术支持服务对比研究 |
一、下载的对比 |
二、移动终端APP应用的对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一、管理支持服务对比分析 |
二、情感支持服务对比分析 |
三、技术支持服务对比分析 |
第三章 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及分析 |
第一节 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 |
一、重视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 |
二、学习支持服务的公益性质 |
三、技术支持服务不断改进 |
第二节 国内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
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
第四章 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建议 |
第一节 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的建设建议 |
一、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 |
二、解决“直播课堂”的参与度问题 |
三、提供强化听说、写作的分项技能训练的课程资源形式 |
四、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 |
第二节 非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的建设建议 |
一、提升管理支持服务质量 |
二、建立和完善情感支持服务 |
三、改进和创新技术支持服务 |
第三节 营销宣传方面的建议 |
一、引擎热搜运用 |
二、社会化媒体分享 |
三、口碑营销策略 |
四、媒体报道宣传 |
结语 |
附录 |
远程汉语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与选题有关的研究现状 |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四、关键词涵义 |
第一章 初中语文“专题”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造成困境的原因 |
三、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
第二节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综合学习与探究” |
第三节 初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使用情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专题”的侧重点 |
第一节 弘扬语文专题学习中的传统文化 |
一、传统文化衰微的现状 |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
三、苏教版语文“专题”教学中的文化选择 |
第二节 关注“专题”教学中的多元文化 |
第三节 注重“专题”教学中的文化角色转换 |
一、“专题”教学中被割裂的文本和活动 |
二、文化角色转化策略的运用 |
第三章 开展“专题”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
第一节 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
一、开展明确、充分的自主学习 |
二、制定具体的合作评价细则 |
三、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后的评价和反馈 |
第二节 小组合作中的冲突处理 |
一、冲突的常见表现 |
二、冲突的处理策略 |
第三节 专题学习的作业设计 |
一、专题学习作业设计原则 |
二、“专题”作业设计实践 |
第四节 不容忽视的“专题”学习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21 世纪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1.1.2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令人堪忧 |
1.1.3“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设了条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阶段 |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问题解决”的已有研究 |
2.1.1“问题解决”的内涵 |
2.1.2 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 |
2.1.3 问题解决的过程 |
2.2 有关“问题解决能力”的已有研究 |
2.2.1 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 |
2.2.2 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研究 |
2.2.3 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 |
2.2.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
2.2.5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研究 |
2.3 利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
2.3.1 网络“教学空间” |
2.3.2 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3.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 |
3.1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理论依据 |
3.1.1 理论基础 |
3.1.2 网络“教学空间”与六种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的作用关系 |
3.1.3 网络“教学空间”与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因素的作用关系 |
3.2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实证依据 |
3.2.1 传统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问题 |
3.2.2 网络“教学空间”支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优势 |
3.2.3 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实证依据 |
3.3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 |
3.3.1 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构建过程 |
3.3.2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构建 |
3.3.3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特点 |
3.4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
3.4.1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要素 |
3.4.2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
3.4.3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
本章小结 |
4.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研究 |
4.1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效果验证方法研究 |
4.1.1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Q-C-Q综合测评体系 |
4.1.2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PISA测试与评价 |
4.1.3 质性研究设计 |
4.1.4 PISA2003问题解决能力测试题表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分析 |
4.2 研究过程——迭代设计 |
4.3 研究样本的选择 |
4.3.1 选取样本学校 |
4.3.2 选择样本校实验班级 |
4.4 研究时间及活动安排 |
4.5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应用研究(第一轮教学实验) |
4.5.1 第一轮教学实验内容及过程 |
4.5.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5.3 第一轮准实验研究 |
4.5.4 第一轮研究反思与模式修正 |
第一轮教学实验研究小结 |
4.6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应用研究(第二轮教学实验) |
4.6.1 第二轮教学实验内容及过程 |
4.6.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6.3 第二轮准实验研究 |
4.6.4 第二轮研究反思与模式修正 |
第二轮教学实验研究小结 |
4.7 两轮迭代研究结论 |
5.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实践反思 |
5.1 师生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
5.1.1 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教学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
5.1.2 学生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学习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
5.2 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与作用分析 |
5.2.1 构建网络“教学空间”的意义 |
5.2.2 网络“教学空间”在支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
5.3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应用原则与应用要点 |
5.3.1 教学应用原则 |
5.3.2 教学应用要点 |
5.4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应用方法与应用策略 |
5.4.1 教学应用方法 |
5.4.2 教学应用策略 |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2.1 研究误差 |
6.2.2 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
6.2.3 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需进一步修订 |
6.2.4 研究对象的影响 |
6.3 研究创新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开展项目学习计划表 |
附录 2: Problem Solving in PISA |
附录 3: 小组成员互评表 |
附录 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观察评价量表 |
附录 5: PISA2003学生问卷调查(修订版) |
附录 6: 网络“教学空间”学生学习活动观察统计 |
附录 7: 教师教学反思表 |
附录 8: 学生作品选 |
附录 9: 学生课堂问题意识观察表 |
附录 10:致家长的一封信(模板) |
附录 11:不同学科教师在网络“教学空间”创建的学习网站 |
读博期间科研与实践成果 |
后记 |
(9)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当代国际社会》的课程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选题依据 |
1.1.1 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
1.1.2 新课改高度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1.1.3 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模式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过程 |
1.4.3 该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5.1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理论支撑 |
1.5.2 对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概念界定 |
2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 |
2.1 结构化知识展示 |
2.2 扩展性学习资源 |
2.3 网上协商讨论空间 |
2.4 网上自我评价系统 |
3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现状调查结果的归纳与分析 |
3.1 调查问题与目的 |
3.2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
3.3 调查结果 |
3.3.1 关于网站结构 |
3.3.2 关于结构化知识展示和扩展性学习资源 |
3.3.3 关于网上协商讨论空间 |
3.3.4 关于自我评价系统 |
3.3.5 关于学习任务设置 |
3.3.6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4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研究性专题设计针对性不强 |
4.2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重知识呈现,轻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 |
4.3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缺乏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功能 |
4.4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着学习评价系统的缺失 |
5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发展策略以及具体设计构想19 |
5.1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深刻体现研究性原则 |
5.2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 |
5.3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的专题提取要坚持知识融合原则 |
5.4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坚持服务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则 |
5.4.1 学习初始阶段的支持研究 |
5.4.2 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 |
5.5 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学习过程评价系统的原则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10)“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s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行动研究法 |
1.4.5 实验法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理论基础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基本情况概述 |
2.1.2 网站调查分析 |
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2.2.1 美国的研究情况 |
2.2.2 新西兰的研究情况 |
2.2.3 英国的研究情况 |
2.2.4 加拿大的研究情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认知主义理论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2.3.3 人本主义理论 |
2.3.4 教学设计理论 |
第3章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网站的设计 |
3.1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 |
3.1.1 教育性原则 |
3.1.2 对象的特定性原则 |
3.1.3 内容的整合性原则 |
3.1.4 开放性原则 |
3.1.5 交互性原则 |
3.1.6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3.1.7 界面美观友好的原则 |
3.2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 |
3.2.1 网站的功能定位 |
3.2.2 学习对象分析 |
3.2.3 学习目标分析 |
3.2.4 学习内容分析 |
3.2.5 学习资源分析 |
3.2.6 学习方式分析 |
3.2.7 学习评价设计 |
第4章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的系统设计 |
4.1 专题学习网站的组织结构 |
4.2 专题学习网站的模块建设 |
4.2.1 教材分析版块 |
4.2.2 专题知识版块 |
4.2.3 精品欣赏版块 |
4.2.4 学生作品版块 |
4.2.5 资料下载版块 |
4.2.6 互动交流版块 |
4.2.7 使用说明版块 |
4.3 导航设计 |
4.4 界面风格设计 |
4.4.1 网站的页面布局 |
4.4.2 色彩的编排与设计 |
4.4.3 文字的编排与设计 |
4.4.4 线条、图片的编排与设计 |
4.5 网站开发流程 |
第5章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网站的教学实践 |
5.1 实验实施 |
5.1.1 对照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
5.1.2 实验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科成绩的对比 |
5.2.2 问卷调查分析 |
5.2.3 网站评价分析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163 个专题学习网站 |
附录 B 八年级信息技术与网络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C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网站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 D 专题学习网站评价表 |
附录 E 专题学习网站测试版意见反馈访谈记录 |
四、《电影之行》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历史课外拓展学习网站”建构与运用研究[D]. 李启晨.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HSK在线教育网站的特征分析与启示[D]. 赵倩. 广西大学, 2020(07)
- [3]大学生网络理论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D]. 黄瑶.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中历史探究学习指导策略[D]. 王晓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堂吉诃德》专题教学研究[D]. 王晓欢.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Chinesepod”、“CCTV Learn Chinese”、“网络孔子学院”远程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比研究[D]. 付怡. 云南大学, 2018(01)
- [7]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D]. 杨淋.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D]. 杨滨. 西北师范大学, 2016(12)
- [9]思想政治课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当代国际社会》的课程内容为例[D]. 雷满元. 山西师范大学, 2015(09)
- [10]“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朱新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