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益分析

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益分析

一、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练薇薇[1](2012)在《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传统开发利用以围垦种养为主,开发模式单一、层次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逐步成为沿海地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因此,加强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沿海滩涂资源是江苏省的一大优势,构成了一道“黄金海岸”。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剧,耕地日益锐减,土地资源的约束作用日益体现。这一体现在江苏省尤为突出。因此人们的目光纷纷投向沿海滩涂,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滩涂开发利用逐步向深度进军,向广度拓展,开发利用速度在不断加快,开发利用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开发利用效益不断提高。沿海滩涂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滩涂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充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优势,做足做好沿海滩涂的文章,是江苏最为现实的选择。本研究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现状的分析,对比国际国内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结合江苏实际,提出推进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和措施.本研究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思路。

黄小晶[2](2002)在《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文中指出本课题是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学科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从农业产业政策的实践出发,从大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国内外关联等角度,以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取向,初步形成和发展了政策理论。全文共分9章,主要运用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比较等理论,实证、规范经济学研究等方法进行探讨,对农业产业政策实施绩效、农村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农业生产要素和布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国际化等命题以及对策建议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评析。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观点:①初步搭建了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理论框架,设计了政策和结构体系图;②延伸了“农业”概念外延,提出了“大农业”的构想;③提出了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再造和创新的公司化发展方向,设置了农业产业化、公司化发展模式图和产业化公司模型图;设计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图和农业资金投入效益模型图;④提出了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内外贸一体制的观点;⑤建立了农业保障体系参照图,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乡镇、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⑥剖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布局、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体系;⑦提出了加大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整体思路;⑧提出了农业支撑体系新观念及扩大政府支农范围、重构农业保险体系、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建议。

郭川[3](2001)在《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文中认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在我国土地公有制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有关土地利用的正式规则(不包括台湾省和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是在整个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市场的有效性,又要克服上地市场失灵而进行公共干预的权衡产物或曰公共选择——当然是在现行政治体制(也在改革)下的公共利益代表的理性选择或博弈。无疑具有过渡特征——是政府主导下的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须政府完善市场规则,划分市场与政府的各自的有效作用边界,同时政府又是一级市场的供给主体和作为调控整体土地市场公共权威,或者说这一切正在运行或完善过程中。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仅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的时间不长,而且实施两年来也显示了某些不完善之处,因而有必要就管制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管制的效果及完善的对策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论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土地用途管制的理论研究,主要由第1章到第4章组成。除在第1章导言中主要是说明选题的依据外,针对土地用途管制这个“新生事物”,在第2章详细讨论了其涵义和相关的基础概念集;在第3章评述了土地用途管制的研究进展,其后的第4章则着力阐释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理论,系统地研究管制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为A管制的理论分析:包括市场有效的条件(规则)、市场失灵的特征、原因和政府干预(公共选择、公共政策)或公共管制的切入或选择及其效果,认识出于公平而结果丧失公平的管制俘虏或设租寻租交换的腐败问题即公共失灵问题,管制的监督成本过高而远大于收益和损害整体经济利益即公平与效率的替换问题。B土地用途管制的理论分析:讨论因于土地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功能的特性、土地利用(土地用途)的外部性和土地利用的准公共性而发生的土地市场失灵——土地用途管制产生的原因;和因之的政府干预的选择范围、时机和过程等——土地用途管制的确定和实施。 本文第二部分的内容为土地用途管制的实证研究,由第5至第11章组成。在第5章土地用途管制的借鉴中主要以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和荷兰等国家和地区为例,考察了其经验和启示;在其后的第6章中主要讨论了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设计背景、目标取向、基本框架、实施途径和运行特征;第7和第8章主要论证我国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现实依据。分别从人口、土地粮食关系的基本约束和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等角度阐明土地用途管制选择的“现实依据Ⅰ”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程度,和从土地利用的市场与政府管制角度探讨经济转型中如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保护,以论证土地用途管制选择的“现实依据*”的可行性;第 9章为土地用途管制的经济学分析,就相关利益主体分部门或行业、区域(城市和乡村、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大经济水平地带)测评了土地用途管制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以及对从整体角度的土地利用的效率与公平的影响;第10章为实证分析,分别就土地用途管制中的两个难点—一区域土地供求总量的(分配)平衡和用途管制区的划分,以省级(甘肃省)和地区级(鹰潭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第11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建议论)。

常志州,严少华,张振华[4](1989)在《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滨海框围鱼塘,数百数千亩连片,在这种条件下,种草养鱼的经济效益如何?我们于1986年起在国营黄海农场六分场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对几种养鱼方式以及几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试验方法与结果 1.方法:养鱼设三种方式,(1)精饵料养鱼(D1),(2)青饵料养鱼(D2),(3)精饵料搭配青饵料养鱼(D3),搭配青饵料量根据鱼吃食情况,满足需要。三种养鱼方式中,

二、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境外滩涂开发研究进展
        1.2.2 国内滩涂开发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与有利条件分析
    2.1 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
    2.2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2.2.1 丰富的沿海资源
        2.2.2 适宜的气候条件
        2.2.3 其他方面的优势
第三章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进程
    3.2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3.3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障碍分析
        3.3.1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够强
        3.3.2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不够完善
        3.3.3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不够
        3.3.4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技植入不足
        3.3.5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市场引导不明显
        3.3.6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国内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研究及趋势分析
    4.1 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1.1 日本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1.2 荷兰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1.3 新西兰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4.1.4 韩国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1.5 其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2 国内鲁、浙、闽、粤等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 山东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2.2 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2.3 福建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2.4 广东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4.3 国内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4.3.1 国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4.3.2 国内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指导原则及模式选择
    5.1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内涵及意义
        5.1.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5.1.2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1.3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意义
    5.2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指导原则
    5.3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选择
        5.3.1 江苏沿海滩涂种植业的开发模式
        5.3.2 江苏沿海滩涂养殖业的开发模式
        5.3.3 江苏沿海滩涂旅游业的开发模式
        5.3.4 江苏沿海滩涂其他产业开发模式
第六章 加快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宣传,增强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意识
    6.2 完善规划,指导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实施
    6.3 出台政策,规范、扶持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6.4 科技支撑,提高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能力
    6.5 市场引导,经济合理地指导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6.6 规范管理,依法维护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秩序
结束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详细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产业发展趋势
    1.1 “农业”与“大农业”范畴的比较
    1.2 建立现代“大农业”体系
    1.3 农业产业地位、产业经济理论
    1.4 产业政策创造了发达国家经济奇迹
    1.5 自古以来广泛存在的中国农业政策
    1.6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政策绩效评析
    1.7 农业产业政策问题在我国的提出
    1.8 农业发展趋势
        1.8.1 世界各国农业份额下降的规律
        1.8.2 周期性结构失衡和产业的波动运行
        1.8.3 中国农业份额下降非常态变动成因
        1.8.4 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1.9 小结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1 产业结构理论溯源
    2.2 农业产业结构、结构政策定义及构成
    2.3 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2.4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部门结构政策
        2.4.1 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2.4.2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沿革
    2.5 农业产业结构宽化、优化、合理化及高度化问题
        2.5.1 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5.2 私营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5.3 “三资企业”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6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2.7 农业产业结构政策效应评析
    2.8 小结
第三章 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3.1 产业组织政策理论溯源
        3.1.1 SCP框架主要内容及三者间关系
        3.1.2 对SCP框架的评析及框架理论的发展
        3.1.3 寡头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
        3.1.4 SCP框架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
    3.2 农业产业组织政策
    3.3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3.3.1 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2 中国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3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相关政策回顾
        3.3.4 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性障碍
    3.4 小结: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体问题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区域政策
    4.1 区域产业经济理论及实践
        4.1.1 区域产业经济理论
        4.1.2 区域产业经济政策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4.1.3 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现状及变化趋势
        4.1.4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4.1.5 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带形成的几个阶段
    4.2 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4.2.1 古代农业产业生产及政策变迁的启示
        4.2.2 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划分
        4.2.3 现代广东农业产业地区政策
    4.3 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3.1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3.2 境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4.4 国际上若干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4.4.1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
        4.4.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
    4.5 小结
        4.5.1 中国农业产业区域政策评析
        4.5.2 比较与启示
第五章 农业投入结构与农业产业政策
    5.1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政策
        5.1.1 资金投入政策理论溯源
        5.1.2 农业产业资金类型、特征及形式
        5.1.3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体系
        5.1.4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政策回溯
        5.1.5 外国政府农业资金投入情况
        5.1.6 农业产业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5.2 农业产业土地投入政策
        5.2.1 土地投入政策理论溯源
        5.2.2 农业产业土地投入政策回溯
        5.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析
        5.2.4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析
        5.2.5 土地流转政策评析
    5.3 农业产业人力投入政策
        5.3.1 人力资源政策理论溯源
        5.3.2 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5.3.3 农业产业人力资源政策基本要求及特点
        5.3.4 农业产业人力资源投入现状
        5.3.5 中国城镇就业结构政策
        5.3.6 中国农村就业结构与农业产业政策
    5.4 农业产业技术投入政策
        5.4.1 农业产业技术政策理论溯源及政策回溯
        5.4.2 技术、农业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
        5.4.3 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的重要性
        5.4.4 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及国家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
    5.5 农业产业投入与产出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政策
    6.1 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政策
        6.1.1 产业关联理论与政策
        6.1.2 市场的历史成因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
        6.1.3 以价格改革为主线的改革历程
        6.1.4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
    6.2 农业国际化、区域产业国际化的内涵
    6.3 中国及国外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及政策支持
        6.3.1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框架及农业保护政策
        6.3.2 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6.4 各国农业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
    6.5 农业国际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利弊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农业产业关联政策
    7.1 产业关联理论与政策
        7.1.1 区域产业关联的内涵
        7.1.2 产业关联政策理论
    7.2 在“经济相对过剩”背景下的需求结构
    7.3 增收减负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3.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
        7.3.2 农民负担其实又是农民收入问题
        7.3.3 农民增收主要碍障是结构问题
    7.4 扶贫问题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4.1 扶贫政策理论溯源
        7.4.2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沿革
        7.4.3 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制约因素
    7.5 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5.1 城镇化推进政策沿革
        7.5.2 国家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动因分析
        7.5.3 城镇化推进的政策性障碍
    7.6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
        7.6.1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政策回溯
        7.6.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障碍
    7.7 小结
第八章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取向
    8.1 农业产业政策执行绩效及对农业产业结构框架的构想
    8.2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产业政策调整依据
    8.3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目标和取向
    8.4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方法和途径
        8.4.1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方法
        8.4.2 农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
    8.5 农村产业结构政策调整选择
        8.5.1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部门结构
        8.5.2 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
        8.5.3 合理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8.6 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政策选择
        8.6.1 做好“现代物流”“枢纽”文章
        8.6.2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8.6.3 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中介服务组织
        8.6.4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8.6.5 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
    8.7 建立农业支撑体系政策选择
        8.7.1 转变政府职能
        8.7.2 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
        8.7.3 以引进人才为重大工程
        8.7.4 建设农业保险体系
        8.7.5 加快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7.6 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
        8.7.7 增收减负和扶贫
        8.7.8 增强动员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能力
    8.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8.8.1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8.8.2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8.8.3 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8.8.4 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8.8.5 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8.9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选择
    8.10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取向
第九章 总结与思考(附理论创新及论文要点分布表)
附表1 国家产业结构政策
附表2 国家产业组织政策
附表3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附表4 国家产业区域政策
附表5 国家产业关联政策
附表6 广东各类型产业政策

(3)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范围
        1.2.1 关于农村用地
        1.2.2 关于城镇用地
    1.3 研究的逻辑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标和创新
        1.4.1 研究的主要目标和难点
        1.4.2 研究的结论和可能的创新或前沿研究
    1.5 一个说明:基础概念审视的必要性
第2章 基础概念体系的阐释: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限制·管制·土地用途和土地用途管制
    2.1 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限制
        2.1.1 土地利用的认识
        2.1.2 土地利用的限制
        2.1.3 土地利用特征
    2.2 土地用途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2.2.1 土地用途的涵义
        2.2.2 土地利用和土地用途的关系
        2.2.3 土地用途的特征
        2.2.4 土地用途分类
    2.3 管制的涵义、分类和演变
        2.3.1 管制的涵义
        2.3.2 管制分类
        2.3.3 管制的演变
    2.4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涵与目标
        2.4.1 土地用途管制的涵义
        2.4.2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涵的认识
        2.4.3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集
    2.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限制与土地用途、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第3章 土地用途管制研究综述
    3.1 关于管制研究
        3.1.1 国外研究起源
        3.1.2 国外研究进展概述
        3.1.3 国内研究概述
    3.2 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研究
        3.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2.2 国外研究趋势
        3.2.3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3.3 总体认识——基于中外背景条件和研究趋势的差异
        3.3.1 市场体制与转轨体制
        3.3.2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
        3.3.3 粮食安全保障的差异
        3.3.4 农业经济比重和农业就业分额的差异
        3.3.5 对土地资源多元价值的现实需求不同
        3.3.6 选题的背景认识
第4章 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理论
    4.1 市场和政府的功用概述
        4.1.1 基本经济问题
        4.1.2 市场的有效性
        4.1.3 市场的有限性
        4.1.4 政府的作用
        4.1.5 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选择
        4.1.6 政府干预缺陷
    4.2 土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4.2.1 土地公共品及其供给
        4.2.2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及公共干预
第5章 土地用途管制的借鉴:以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和荷兰为例
    5.1 美国的土地用途管制
        5.1.1 美国土地用途管制的背景
        5.1.2 美国农地用途管制
        5.1.3 美国城市用地管制
    5.2 加拿大的土地用途管制
        5.2.1 加拿大的土地用途管制体系
        5.2.2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
    5.3 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
        5.3.1 日本土地用途管制的演化
        5.3.2 日本土地用途管制的体系
    5.4 韩国的土地用途管制
        5.4.1 韩国非城市地域土地用途管制
        5.4.2 韩国城市地域土地用途管制
    5.5 台湾地区的土地使用管制
        5.5.1 综合开发计划
        5.5.2 区域计划
        5.5.3 都市计划
        5.5.4 非都市土地使用计划
    5.6 荷兰的土地用途管制
        5.6.1 空间规划法
        5.6.2 国家空间规划政策的演化
    5.7 几点启示
        5.7.1 重视规划管制的分权和协调
        5.7.2 重视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农地保护地位
        5.7.3 协调经济高速发展中城乡用地关系
        5.7.4 重视法制建设
        5.7.5 多学科合作和高新技术应用
第6章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运行特征:目标取向和实施途径
    6.1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背景条件和目标取向
        6.1.1 经济转型和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中土地利用变化
        6.1.2 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取向
    6.2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途径
        6.2.1 法规与行政管理基础框架
        6.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
        6.2.3 土地利用计划体系
        6.2.4 土地用途管制体系
第7章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选择依据讨论Ⅰ:人口土地粮食问题的基本约束
    7.1 中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分析
        7.1.1 我国人口分布与变化特征
        7.1.2 我国耕地分布与变化特征
        7.1.3 我国粮食产量分布与变化特征
        7.1.4 我国人口与粮食关系的区域特征
        7.1.5 耕地与粮食关系的区域特征
        7.1.6 我国分省粮食区域平衡类型的划分
    7.2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7.2.1 粮食安全的涵义
        7.2.2 中国粮食供求增长趋势分析
        7.2.3 中国耕地资源开发、保护与粮食安全
    7.3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7.3.1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分析
        7.3.2 中国土地土地的生产潜力的分区
    7.4 中国农村人口就业与发展问题认识
        7.4.1 农村人口就业与发展问题
        7.4.2 农村发展的出路
        7.4.3 农村人口就业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8章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选择的依据分析Ⅱ:经济转型中的耕地保护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8.1 耕地的多价值功能认识
        8.1.1 耕地利用的经济功能
        8.1.2 耕地利用的社会功能
        8.1.3 耕地利用的生态功能
    8.2 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压力
        8.2.1 耕地资源现状
        8.2.2 耕地资源面临的沉重压力
        8.2.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8.2.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与质量分析
    8.3 经济转型中的耕地保护不力的制度不足
        8.3.1 “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的不足
        8.3.2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不到位
        8.3.3 “分级限额审批”制度的缺陷
        8.3.4 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负激励”
        8.3.5 法规方面的不足
    8.4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8.4.1 改变“块块为主”的土地管理体制,强化土地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
        8.4.2 改革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办法
        8.4.3 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
第9章 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济学分析
    9.1 土地用途管制的损益分析
        9.1.1 基本分析模型—测度福利变化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9.1.2 管制前后相关利益主体的损益分析
        9.1.3 区域分析
        9.1.4 部门分析
    9.2 土地用途管制的成效分析
        9.2.1 更有利于从宏观上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9.2.2 形成了有效运行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9.2.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9.2.4 提高了国土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效率
    9.3 不同土地用途管制方式实施效果的经济学比较
        9.3.1 直接管制
        9.3.2 产权安排—许可证制度
    9.4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与问题
        9.4.1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9.4.2 可能导致寻租行为的存在
        9.4.3 政策措施不协调
        9.4.4 法律责任不够明确
        9.4.5 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
    9.5 土地用途管制实施管理改革研究
        9.5.1 重视实施管制成本--效益分析
        9.5.2 确定全国统一的土地用途分区类型及管制规则
        9.5.3 构建土地用途管制的经济约束机制
        9.5.4 规范政府管制行为
        9.5.5 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体系
        9.5.6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9.5.7 改革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第10章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和鹰潭市为例
    10.1 实证研究1:关于管制的土地利用数量的确定——政府调控下的土地供求总量均衡(分配平衡)
        10.1.1 甘肃省土地供求总量(分配)平衡分析
        10.1.2 鹰潭市土地供求总量(分配)平衡求解
    10.2 实证研究2:关于土地用途管制区的确定——宏观土地利用调控区和中微观土地用途管制区的确定
        10.2.1 甘肃省土地利用调控区的划分
        10.2.2 鹰潭市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的确定
    10.3 实证研究3:鹰潭市耕地规划管制分析
        10.3.1 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10.3.2 耕地管制规划
第11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四、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练薇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8)
  • [2]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 黄小晶. 暨南大学, 2002(02)
  • [3]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D]. 郭川. 南京农业大学, 2001(01)
  • [4]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果分析[J]. 常志州,严少华,张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1989(01)

标签:;  ;  ;  ;  ;  

滩塘种草养鱼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