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小麦面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名单

我省小麦面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名单

一、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论文文献综述)

房建恩[1](2020)在《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立法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部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已进入立法日程。全面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是立法修订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现行立法的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存在主体覆盖不全、义务配置不合理、责任追溯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在立法修订中解决这些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还缺乏足够共识。能否全面规定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保障责任,把包括散户在内的全部农产品生产者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如何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制中的产品达标与行为合规,真正实现“源头控制”?如何实现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追究机制中的行政追究与司法追究的互补与协调?理论和实务界对这些问题还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有力的理论支撑,立法中相关制度设计难以展开。本文通过理论解构,将主体责任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主体基础管理、义务配置、法律责任设定和法律责任追究四个层面,确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和论域边界。围绕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完善,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基本范畴。本部分主要通过对“农产品”“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与“安全保障责任”等基本概念的解析,确定本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边界。笔者将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界定为“农产品的生产者负有保障其生产的农产品安全性的责任,不仅强调农产品生产者在有违法行为后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liability),更强调农产品生产者有保障所生产的农产品安全性方面的法律义务(responsibility)”。由此,本研究对象——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保障义务和农产品生产者违反农产品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两个方面。第二部分是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中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实证研究。本部分通过对立法文本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的司法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概括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现实问题,树立起本研究的“问题导向”。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主体责任问题,主要包括因“农产品”这一核心概念不清导致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范围边界模糊、法律规制对农产品生产者覆盖不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义务配置不合理、法律责任设定不科学、法律责任追究困难等问题。文章从认识根源和制度运行的客观制约条件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实施模式转化。制度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决定着制度样态,该部分首先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价值追求,对现行立法不仅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二元价值目标进行反思;在法益主体的面向上探讨了保护农产品消费者利益与保护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是农民)利益的平衡问题。制度运行模式也是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实施的主导机制上,对现行行政监管为主的实施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不仅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政府监管责任,更强调运用市场机制追究生产者基于契约和侵权法律关系应当承担的责任。第四部分是制度研究的呈现部分,根据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从主体规制、义务配置、法律责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了制度完善的方向和建议。在主体规制方面强调应当在信息规制、软法规制等多元规制理念和方法中强化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全面规制,通过坚实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基础管理,将全部农产品生产者纳入监管视野;在义务配置方面,优化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定分类,通过类型化的义务配置,进行农产品生产主体义务条款的法律设计;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体系优化上,根据时代变化、相关法律衔接配合、法律实施的实际需要等提高法律责任的惩戒力度,丰富法律责任类型,完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以及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之间的衔接。第五部分,本部分作为制度设计的延伸,主要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运行进行探讨。按照本文对责任基本范畴的界定,责任不仅包括违反法律义务后的责任追究,同时也包括法律义务主体对法律义务的主动履行。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运行中应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机制、信用机制发挥农产品生产者在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方面的积极性。在农产品生产者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追究中,一方面仍要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制作用,要从强化执法能力、创新责任形式、严肃行政问责等方面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义务的行政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消费者和产业链下游环节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关注,通过惩罚性赔偿、追溯机制、责任保险等制度设计,激活法律私人实施机制,分担行政执法压力,通过民事责任机制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者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追究。

朱湖英[2](2017)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文中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保证粮食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不仅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和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迫切性。本文以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研究。在综述粮食质量安全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界定粮食质量安全的概念,梳理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分析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粮食质量安全感知与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找到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对形成粮食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规制失灵理论对粮食质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设计粮食质量安全调控框架,并提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1)粮食质量安全是在满足人体膳食营养需求的同时,还须保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对人类的生命、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可接受的水平以下,因此是粮食安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消费者对政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意,大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粮食质量的信心不足。(3)工业化、城镇化、绿色革命、粮食收购政策等是产生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实潜在原因。(4)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是形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5)政府调控边界是解决粮食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控制在市场失灵范围之内,政府不能取代粮食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6)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需要完善政府责任体系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加大立法和制度建设在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2)国内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和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丰富,但是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较少,本文深入研究了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与评价、粮食质量安全成因的理论分析等内容。(3)本文对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设计了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丰富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内容。(4)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生产者、政府、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团体等各主体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元化主体博弈结果。

张新茹[3](2015)在《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构想不仅是我国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推进优势产能走出去,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机遇。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已实现良好开局,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展开产能合作的重要支点。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应尽快加入到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寻求新的增长点。陕西应依托自身产业优势,结合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发展需求确定陕哈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及哈萨克斯坦为研究对象,对陕西与哈萨克斯坦推进产能合作的产业选择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哈萨克斯坦经济、政治、产业及技术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了哈国的宏观环境为陕哈产能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分别从陕西及哈萨克斯坦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进出口贸易等方面说明双方产能合作的基础;再次从陕哈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两方面阐述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目前的经济合作现状,指出现阶段陕哈经济合作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最终根据双方的产业基础和哈国的产业需求,通过指标定量分析来寻找双方产能合作的契合点,指明了双方未来实现产能合作的8个重点产业。文章最后提出要完善陕哈产能合作框架与协调机制,通过股份制合作、建立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实现陕哈产能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并联合发达国家共同开发,有序推进陕哈产能合作。

张薇[4](2013)在《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与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文中认为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享有“天下粮仓”的美誉。然而,这些粮食作物中优质、高产的品种少,并且在加工业中初加工的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富含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寥寥无几,这对于全省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近几年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有显现的趋势,值得注意。所以,分析产生如上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效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黑龙江省粮食加工工作为重点,通过直接参与到这项统计工作中,得到了从2009年到2012年这4年的全省粮食加工业统计年报数据及资料,还了解到了全省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经过对得到的这些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本文采取了理论与资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基本框架是首先介绍了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而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最后一部分是对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的介绍。经过对数据和资料的汇总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虽有进步但却在发展中存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问题的结论,面对着体制、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又提出了在各种机遇下政府、企业应该有的做法,最后在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进行了阐述,,从而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此项调查研究所.形成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为非专业粮食工作者或初接触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伊常隆[5](2013)在《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范围广泛,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一样层出不穷,食品安全吸引了中国最广泛的关注。生产加工环节是整个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源头,做好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克服政府失灵现象,是体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领导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在食品安全不断受到冲击的大环境影响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约下,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各部门监管职能划分和责任落实不明确、质监监管人员职责划分不清、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可行性、执法运用准确度不高、不能形成监管网络、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和知识的了解等。其形成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基础条件较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分散,从内部因素来看质监部门监管力量有限和地方财政财力投入不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不佳等因素。为了解决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就现有的监管体制和条件来说,继续坚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方式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治标难治本,应有创新的思路。解决监管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构建一套体系,辨证施治,才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可以构建由包括领导指挥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法规应用体系、综合监管体系、效能服务体系等构成的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采取包括法律法规、组织人员、经费设备在内的多重保障手段,使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一个运转顺畅的有机监管系统。

刘洋[6](2011)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领导能力的信心。最近陆续出现的“三鹿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不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也暴露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全球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日益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现代各国都从保障公众生命健康权的高度,率先推动了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措施,试图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流程,探索一整套运行有效的适合本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监管”由此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领域,得到了公共管理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的概念范畴,然后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起因和严重影响,进而上升到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认知,提出了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随后分析了我国在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并且从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去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接着在第四章,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进行分析,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对比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足之处。全文的最后一部分,对症下药,通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安全标准、群众参与途径等方面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完善。希望本文能对我国以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吴卫[7](2010)在《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逐步建立起“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好转,但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安徽阜阳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农村市场仍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能否解决好关系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农村食品消费安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理论,探索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与成效的总结,指出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食品安全程度低、农村食品行业管理水平低、农村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揭示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村群众食品安全观念淡薄、执法力量簿弱、执法手段匮乏、维权网络不健全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省农村的实际,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放心食品流通体系、执法监管体系、维权自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的措施。

吴巧丽[8](2008)在《试论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体系建设 ——以浙江省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为例》文中指出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焦点问题之一。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贸易量的增加、新食品种类的快速增加、新的食品技术的发展以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关注。近年来,全国“瘦肉精”事件、海城豆奶事件、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苏丹红”事件、“嗑药”的多宝鱼事件等种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国民不知所措。大量数据显示出的事实表明,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出现了“有缝”,不论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制法规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等等都存在诸多的“缝隙”。为此,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对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法律制度两方面介绍了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分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现状、存在问题简述了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有缝”的现状。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有缝”监管体系的成因,提出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体系建设的有关对策,试着以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无缝隙监管为例从五个方面浅谈政府机构“再造”。在无缝监管理论指导下,文章提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有缝”走向“无缝”的有关政府机构内部“柏林墙”的倒塌、政府机构和消费者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间的同盟关系的建立、政府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机构等五个方面建议。

孙桂芳[9](2003)在《围绕经济发展 发挥职能作用 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认为 同志们: 这次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是在我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系统去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今年各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表彰2002年全系统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先进工作经验。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作工作报告。1 着眼发展,负重奋进,全省质监事业跃上了新的 台阶 2002年,是我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改革和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省质监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全省质监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党和政府高度信赖的时期;一个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时期;一个人民群众充分依靠的时期;一个有效作用显着发挥的时期;一个系统上下同心同德、奋发有为的时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0](2003)在《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文中认为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质检函【2002】282号)和《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国质检函【2002】185号)的规定,我省下列检验机构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获得承担小麦粉等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资格。

二、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论文提纲范文)

(1)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农产品及农产品生产者
        一、农产品
        二、农产品生产者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内涵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的历史变迁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
        一、“责任”的语义分析
        二、责任、义务与法律责任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现状、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立法规定
        一、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定义务
        二、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运行的实证考察
        一、实证研究的资料来源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民事案例统计分析及研究发现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处罚案例统计分析及研究发现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者范围模糊
        二、农产品生产者义务配置不当
        三、农产品生产者法律责任设置不合理
        四、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运行中的异化
    第四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价值取向与法益立场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的实施机制环境与实施条件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价值取向与模式转换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价值取向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二元价值目标的历史逻辑
        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二元价值取向的反思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价值转向:从二元目标到一元目标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机制转换
        一、从政府到市场的责任实施主导机制
        二、从行政责任到民事责任的重心转移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制重心转换
        一、以产品达标为重心的规制模式及其问题
        二、从产品达标到行为合规的转型动因
第四章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设计理念
        二、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的设计思路
    第二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中的主体管理制度创新
        一、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中的主体管理的理论依据
        二、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中的主体基础管理的困难与克服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中的主体基础管理的实践探索
        四、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中的主体基础管理制度创新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保障义务配置
        一、农产品生产者类型化义务配置
        二、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保障义务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义务条款的设计
    第四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法律责任体系优化
        一、加重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二、完善法律责任与义务的衔接
        三、增加信用责任
        四、完善各类责任间衔接机制
    第五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规制方式选择
        一、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激励性规制
        二、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信息规制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软法规制
第五章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制度运行机制
    第一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义务主动履行机制
        一、优质优价的价格导向机制
        二、“红名单”与差异化监管
    第二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一、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行政追究
        二、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追究中的私人执行机制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追究中的公益诉讼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社会约束
        一、行业自律的信息优势与责任形式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员的约束
        三、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的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建议稿)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的相关研究
        2.1.2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研究
        2.1.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成因的研究
        2.1.4 粮食质量安全对策的研究
        2.1.5 文献简评
    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外延
        2.2.1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
        2.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外延
    2.3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
        2.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2.3.2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
        3.1.2 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2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2.1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
        3.2.2 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3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3.1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3.3.2 粮食消费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及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评价
    4.1 数据获取方法及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1.1 数据获取方法
        4.1.2 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2 被调查者的粮食消费特征
        4.2.1 粮食消费品种选择
        4.2.2 采购粮食的地点选择
        4.2.3 选购粮食的主要考虑因素
        4.2.4 消费者辨别粮食质量的方法选择
        4.2.5 选择国内粮食还是国外粮食的态度
    4.3 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感知及评价
        4.3.1 消费者对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2 消费者对粮食加工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3 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感知及评价
    4.4 影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的主要因素
        4.4.1 知识匮乏
        4.4.2 种植环境恶化
        4.4.3 对食品质量监管现状的失望
        4.4.4 来自社会媒体的错误报道
        4.4.5 对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分析
    5.1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现实因素分析
        5.1.1 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5.1.2 绿色革命带来的影响
        5.1.3 粮食收购政策带来的影响
        5.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分税制带来的影响
        5.1.5 供给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带来的影响
    5.2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
        5.2.1 市场失灵引起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5.2.2 政府规制失灵带来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本章小结
第6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设计
    6.1 政府的调控边界划分
        6.1.1 限于市场失灵范围
        6.1.2 限于修补市场缺陷范围
        6.1.3 限于不违背收益成本原则范围
    6.2 责任体系框架设计
        6.2.1 基于“三要素说”责任体系总体设计
        6.2.2 责任主体划分
        6.2.3 责任制度的设计
        6.2.4 责任目标的确定
    6.3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设计
        6.3.1 制度的概念界定
        6.3.2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的特点
        6.3.3 三角制衡制度体系设计
    6.4 调控要素分析
        6.4.1 调控对象
        6.4.2 调控手段
        6.4.3 调控内容
    本章小结
第7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7.1.1 政府责任体系理论框架构建
        7.1.2 当前政府责任体系存在问题
        7.1.3 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的相关建议
    7.2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
        7.2.1 粮食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7.2.2 粮食质量安全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7.2.3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4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模型
    7.3 调整粮食质量安全的政策体系
        7.3.1 依托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粮食生产政策
        7.3.2 建立支持全产业链的粮食流通政策
        7.3.3 培育“优质优价”的粮食消费政策
    7.4 建立法治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
        7.4.1 现有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7.4.2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调控
    7.5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体系建设
        7.5.1 强化企业自律的支持制度
        7.5.2 完善政府规制制度
        7.5.3 建立社会团体参与制度
        7.5.4 探索成熟消费者的培育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和涵义
    2.2 相关理论
    2.3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哈萨克斯坦的宏观环境分析
    3.1 哈萨克斯坦政治环境分析
    3.2 哈萨克斯坦经济环境分析
    3.3 哈萨克斯坦产业环境分析
    3.4 哈萨克斯坦技术环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产能合作的基础分析
    4.1 陕西省的资源禀赋
    4.2 陕西省的经济环境
    4.3 陕西进出口贸易分析
    4.4 陕西省的产业基础分析
    4.5 陕哈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
        4.5.1 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
        4.5.2 哈萨克斯坦吸收FDI概况及特点
        4.5.3 哈萨克斯坦贸易格局
    4.6 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现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陕西与哈萨克斯坦推进产能合作的行业选择
    5.1 陕西省的优势产业选择
    5.2 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需求
    5.3 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的产业选择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6.3 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与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粮食加工与安全的相关基本概念
        1.1.2 粮食加工与安全的重要意义
    1.2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2.1 立题背景
        1.2.2 研究内容
第2章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分析
    2.1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的基本情况
        2.1.1 2009-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情况
        2.1.2 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业主要生产能力汇总
    2.2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统计结果分析
        2.2.1 全省粮食加工统计中主要指标变化趋势及分析
        2.2.2 全省粮食加工统计中年生产能力情况分析
    2.3 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加工发展情况
        2.3.1 稻谷加工业的现状
        2.3.2 玉米加工业的现状
        2.3.3 小麦加工业的现状
        2.3.4 大豆加工业的现状
    2.4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特点
    2.5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趋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问题、挑战、机遇和解决对策
    3.1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企业自身发展水平有限
        3.1.2 企业加工生产方式落后
        3.1.3 粮食加工产业链条短
        3.1.4 企业对品牌建设缺乏重视
    3.2 推进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2.1 加工产业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制约
        3.2.2 加工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技术人才
        3.2.3 地理位置不占优势
        3.2.4 市场需求和加工企业生产活动对接障碍
    3.3 推进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
        3.3.1 国家重视
        3.3.2 人才培养
        3.3.3 政策倾斜
    3.4 推进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4.1 加强政府引导
        3.4.2 鼓励企业技改
        3.4.3 培养人才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4.4 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情况分析
    4.1 全省粮食加工产品安全现状
    4.2 影响全省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4.2.1 造成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解决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4.3 全省粮食食品安全形势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写作背景
        1.1.2 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写作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特色
第2章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2.1 绥化市监管部门职能沿革和现状
        2.1.1 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1.2 绥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2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情况
        2.2.1 当前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制定情况
        2.2.2 绥化市相关政策制度落实情况
    2.3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验检测能力水平
        2.3.1 绥化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能力水平概况
        2.3.2 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验中心检验能力
        2.3.3 绥化市辖各县(市、区)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
    2.4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专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4.1 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专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4.2 绥化市辖各县市区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5 市场准入制度执行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综合协调和组织分工不明确
    3.2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职责权利落实不到位
    3.3 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配套使用在绥化市的实践中存在不足
        3.3.1 现行法律法规配套运行情况
        3.3.2 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4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水平不高和工作开展范围有限
        3.4.1 检验检测能力水平不高
        3.4.2 检验工作开展范围有限
    3.5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设备、经费不足
        3.5.1 监管人员配备不足
        3.5.2 监管设备配备不足
        3.5.3 经费投入不足
    3.6 基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下的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问题分析
        3.6.1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下的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3.6.2 基于政府失灵理论下的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4.1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六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4.2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成
        4.2.1 领导指挥体系
        4.2.2 目标责任体系
        4.2.3 法规制度体系
        4.2.4 法规应用体系
        4.2.5 综合监管体系
        4.2.6 效能服务体系
    4.3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协调运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5.1 法律法规保障
    5.2 组织人员保障
    5.3 经费设备保障
    5.4 企业诚信与行业自律保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工具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2 食品安全及其影响
    2.1 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
    2.2 食品安全问题起因
    2.3 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影响
    2.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主要表现
        3.1.1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1.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层次不合理,职责不明确
        3.1.3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和危机处理体系的缺失
        3.1.4 缺乏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
        3.1.5 食品监管职能交叉混乱现象严重
        3.1.6 缺乏科学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成因分析
        3.2.1 监管机制和体制的不完善
        3.2.2 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体系的严重滞后
        3.2.3 监管主体不明确,多头执法
        3.2.4 食品安全监管投入不足
        3.2.5 小作坊面广量大难以彻底根除
4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其借鉴
    4.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4.1.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发展主要趋势
        4.1.2 发达国家和地区监管体制的共同特征
    4.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2.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2.2 俄罗斯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2.3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2.4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3.1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
        4.3.2 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匮乏
        4.3.3 缺乏先进的监管技术和设备
        4.3.4 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欠缺
        4.3.5 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安全性方面的差距
        4.3.6 法律、法规的缺失
5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5.1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5.2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体系建设
        5.2.1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5.2.2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5.3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5.4 开通群众参与食品监管的途径
    5.5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5.6 加强区域监管,将不合格产品控制在源头
        5.6.1 加强区域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
        5.6.2 做好小作坊的监管工作
        5.6.3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5.7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营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加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 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成效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国外监管经验
    3.2 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成效
第四章 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4.4 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第五章 加强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5.1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5.2 健全放心食品流通体系
    5.3 健全执法监管体系
    5.4 健全维权自律体系
    5.5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5.6 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试论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体系建设 ——以浙江省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况和相关研究
    3.本文的研究
    4.难点和不足
第一章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全球公共卫生的焦点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世界近年来重大食品卫生事件
    第二节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近年来重大食品卫生事件
    第三节 食品安全对当今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一、经济领域
        二、政治领域
第二章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一、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一、综合性的法律法规
        二、专门性的法律法规
        三、针对新资源食品的法律法规
        四、有关食品供应链的法律法规
        五、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及认证法律法规
        六、有关食品进出口安全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 以浙江省为例浅析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浙江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浙江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现状
        二、浙江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涉及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出现"有缝"
        一、"有缝"的监管体制
        二、"有缝"的法律法规
        三、"有缝"的保障体系
第四章 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节 "有缝"监管体系的成因及对策
        一、公共行政的低效率倾向
        二、公共部门再造---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第二节 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无缝隙监管为例谈"再造"
        一、政府机构内部"柏林墙"的倒塌
        二、政府机构和消费者及食品生产企业间的同盟关系的建立
        三、政府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风险分析和预警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机构,提高技术检测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四、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责任研究[D]. 房建恩. 西南政法大学, 2020
  • [2]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D]. 朱湖英. 湘潭大学, 2017(01)
  • [3]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陕西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研究[D]. 张新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4)
  • [4]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与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D]. 张薇. 黑龙江大学, 2013(04)
  • [5]绥化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伊常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6]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洋. 郑州大学, 2011(04)
  • [7]湖南省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卫. 中南大学, 2010(02)
  • [8]试论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体系建设 ——以浙江省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为例[D]. 吴巧丽. 复旦大学, 2008(03)
  • [9]围绕经济发展 发挥职能作用 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孙桂芳. 大众标准化, 2003(02)
  • [10]我省承担小麦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名录[J].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福建质量信息, 2003(01)

标签:;  ;  ;  ;  ;  

我省小麦面粉等五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