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一、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骆燕萍,俞艳烨,邹茜[1](2021)在《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5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8例)与绝经后组(102例),对患者基线资料、血脂及雌激素等检测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病程时间绝经后组大于(长于)绝经前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绝经前组(P<0.05),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绝经前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绝经前组(P<0.05);绝经后组患者雌二醇水平低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分别为18.63%、50.00%及31.37%,绝经前组分别为64.58%、25.00%及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3.75%、37.50%及18.75%,绝经前组分别为2.94%、59.80%及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明显不同,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及以上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狭窄程度更为严重,且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病情更为复杂。

向钰莹[2](2021)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并研究其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临床确诊的19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71例)和绝经后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特征及冠心病类型,统计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重度狭窄发生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组患者的年龄显着大于绝经前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史患者比例显着高于绝经前组,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显着低于绝经前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吸烟、饮酒患者比例以及首发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组患者的三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前组(均P<0.05);绝经后组患者的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显着低于绝经前组(P<0.05)。绝经后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前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不同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病变部位及病变累及范围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重度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病变部位及病变累及范围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病变复杂程度更高,病变范围增加,病变程度加重,其疾病严重程度受到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病变部位及病变累及范围影响,了解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关注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加强防治工作。

李瑞菡[3](2021)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由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一、文献综述综述一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老年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影响脂类代谢吸收、触发炎症免疫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途径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和慢性便秘两个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心率变异性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述二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冠心病在中医中归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诸多医家对其有不同的经验和总结。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和肠脑理论可解释临床中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两者之间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衡作为多数疾病的基本病机,在西医中对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医理论在解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汤药内服和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被临床诸多研究证实了其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二、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与其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情况、胃肠道症状、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合并慢性便秘103例,单纯冠心病103例。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病史信息、中医证候信息、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入院的检查化验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Excel表格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①入组临床资料分布:入组的20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121人,女性85人,平均BMI为25.23kg/m2,89.81%居住在北方,68%存在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口味上半数以上偏肥甘厚味、油炸饮食、腌制食品和偏咸。病史方面:中位病程是1年,半数以上为NSTE-ACS类型冠心病,37.9%合并糖尿病,30.6%合并高脂血症,25.7%合并脑血管疾病。46.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5%合并吸烟史,27.2%合并饮酒史,67.1%的女性合并早发停经史。多数患者的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处于低危至中危之间。中医证素分布上,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占68%、痰浊证占36.4%、阳虚证占36.4%、气滞证占25.2%、血瘀证占20.9%、其他证素(阴虚证、热蕴证、寒凝证)占17.5%,半数以上患者为双证素。在中医证素组合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布上,单纯实证占17%,单纯虚证占28.2%,虚实夹杂证占54.9%。单纯实证中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单纯虚证中以阳气虚衰证和心气亏虚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中以气虚痰阻证、阳虚痰阻证、阳虚寒凝证和气虚血瘀证多见。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情况、饮食口味及种类、日饮水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病史资料(冠心病病程、是否支架术后、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合并用药史、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烟酒史和早发停经史)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基线资料相当。在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方面,合并便秘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处于高危的人群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多(P<0.05)。在大便分型上,患者大便多为布里斯托2型、3型,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大便多为4型、5型(P<0.001)。胃肠道症状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01)。睡眠、心理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老年焦虑评分和老年抑郁评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1)。化验检查方面,合并便秘组的空腹血糖、Apo-A1、Apo-E水平均低于单纯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脉病变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中医证素上,合并便秘组的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较单纯冠心病组的多(P<0.05)。在心率变异性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HF、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中位数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低,最大QTc间期的中位数较单纯冠心病组的高(P<0.05)。③合并便秘组患者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合并便秘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得分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Index、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④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分析:合并便秘组冠心病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气滞证、其他证素、血瘀证。便秘中医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证、肠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气虚证增多(P<0.05)。随着抑郁倾向增加、大便干硬程度增加、便秘程度增加,其他证素增多(P<0.05)。随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倾向增加,气滞证增多(P<0.05)。随着饮食肥甘厚味、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瘀证增多(P<0.05)。随着冠心病由不稳定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标的异常,痰浊证逐渐减少(P<0.05)。随着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增高,阳虚证增多(P<0.05)。⑤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冠脉Gensini积分=67.489+(7.123 ×TSH)-(31.722×HDL-C)-(0.161×SDNN),以上3个指标可以解释冠脉Gensini积分变异的35.4%。TSH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⑥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阳虚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合并抑郁倾向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Apo-A1、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合并便秘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患病增多,睡眠及心理障碍增多,血脂异常增多,自主神经功能更低,冠脉病变更严重。②在中医证素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证多见。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居多,中医证素更加复杂。③TSH是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④阳虚证、气滞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用[4](2021)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证候特点及活血化瘀干预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小样本横断面研究,调查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观察活血化瘀法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中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抑郁的患病率调查:对符合纳排标准的172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无抑郁(≤7分)、轻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5分),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24.0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中医证候特点:采用2017年《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将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分为心血瘀阻证、肝气郁结证、痰火扰心证、心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6种证型。活血化瘀法干预:血府逐瘀胶囊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中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评估干预后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1.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抑郁程度分布情况1.1 172例冠心病患者中,HAMD评分≤7分58例,8~17分84例,18~24分21例,≥25分9例;1.2无抑郁者58例(33.7%),抑郁状态者114例(66.3%),其中女性47例(81.0%),男性67例(58.8%)。2.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就诊方式、吸烟、肾功能不全(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CCU住院、肾功能不全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172例冠心病患者中,114例合并抑郁状态,其中心血瘀阻证38例(33.3%),肝气郁结证28例(24.6%),痰火扰心证17例(14.9%),心脾两虚证12例(10.5%),心肾阳虚证10例(8.8%),心肾不交证9例(7.8%)。各证型构成比:心血瘀阻证>肝气郁结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4.血府逐瘀胶囊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中心血瘀阻证患者的疗效评价38例心血瘀阻证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为12.87±5.142,干预后HAMD评分为6.55±2.854,其中痊愈2人,显效22人,有效7人,无效7人,总有效率为81.6%。结论1.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66.3%,且女性高于男性2.女性、CCU住院、肾功能不全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3.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证候特点以心血瘀阻证和肝气郁结证为主,其他依次为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4.血府逐瘀胶囊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中心血瘀阻证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显着降低HAMD评分

阿依娜西·热哈提[5](2021)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旨在为将来中医在本病的应用中提供参考,助力临床,为CHD患者个性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来自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行PCI术患者284例,符合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纳入排除标准者;主要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冠脉造影情况;(2)以《证素辨证学》为主要辨证导向,填写《四诊信息采集表》(见附表2),证素判定主要依据《证素权值表》(附表3)。(3)录入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获得相应的结论。结果:1.284名患者男性191例,占67.25%,女性93例,占32.75%;整体平均年龄为(61.47±10.2),男性平均年龄为(59.46±10.13),女性平均年龄为(65.52±9.09);汉族168例,少数民族116例;吸烟患者有126例,有饮酒史患者有68例;平均BMI指数(26.52±3.36)。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最多,为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其次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数较多,为87人,单纯冠心病患者有73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人数最少,为28人。整体患有合并病的患者有211例,占74.3%,明显多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四组中不同组别患者与年龄、BMI、职业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依次F=3.363,P=0.019;F=4.921,P=0.002;χ2=20.246,P=0.017)。3.284例患者甘油三酯异常为111例,占39.08%,空腹血糖异常患者有100例,占35.21%,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有135例,占47.53%,血尿酸异常的患者有45人,占15.85%。4.病位证素心(99.64%)最多,其次肺(94.72%),第三为脾(81.69%),肝(59.15%)位居第四,肾占(54.93%),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肺、脾、肝、肾。5.本病主要实性证素有寒、气滞、血瘀、痰、热,虚性证素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其中气虚、气滞、阳虚、血瘀最多,其次是血虚、痰、阴虚,其中寒,热相对较少。6.病位组合中四证组合最多见,其中心肺脾肝>心肺肝肾>心脾肝肾,心脾肝肾相对较少;其次是三证组合和五证素组合,二证组合方式和单一证素比较少见。7.病性组合以七证素(54.58%)和八证素(34.51%)为基础的组合方式最多见,七证素中痰、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最为多见,八证素中寒、痰、气滞、血瘀、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最多,其次是六证素组合,五证素组合较少。8.单纯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四个组别患者与痰证素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H=48.214,P<0.001)。9.将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个组别,与不同证素进行秩合检验,结果显示汉族和少数民族与阴虚证素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H=4.934,P=0.026)。10.冠脉病变支数与痰证素之间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H=6.443,P=0.040)。11.冠脉内放置不同支架支数与脾证素、阴虚证素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依次H=9.933,P=0.007;H=8.551,P=0.014)。结论:本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证素为气滞、血瘀、寒、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心、脾、肾、肺、肝13种,其中病性组合以七证素组合和八证素组合最为多见,病位组合以四证素组合为多见。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6](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白雪[7](2020)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调查收集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中医证型分布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试图探讨其相关性,进而为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决策提供线索和依据,以期为大范围的开展女性冠心病的无创筛查以及中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女性冠心病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行冠脉造影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共1086例有效病历。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82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65例作为男性CHD组(n=465),女性364例作为女性CHD组(n=364);同期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女性患者257例作为对照组,即女性非CHD组(n=257)。根据完整病历对患者一般情况、冠脉病变特点、中医证型、危险因素(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女性CHD组与女性非CHD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否绝经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女性CHD组与男性CHD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中医证型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吸烟:男性CHD组>女性CHD组。两组中医证型中:女性CHD组: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男性CHD组: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每证型间比较: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女性CHD组<男性CHD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冠脉病变支数:女性CHD组:单支158例(43.4%)>三支127例(34.9%)>双支79例(21.7%)男性CHD组:三支198例(42.6%)>双支140例(30.1%)>单支127例(27.3%)。两组间:单支: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双支、三支: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冠脉病变部位中:女性CHD组:LAD319例(87.6%)>RCA例196(53.8%)>LCX例176(48.4%)>LM例16(4.4%);男性CHD组:LAD例420(90.3%)>RCA例291(62.6%)>LCX例281(60.4%)>LM例35(7.5%)。其中LCX:女性CHD组<男性CHD组;RCA: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比较,女性低于男性,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对女性Gensini评分与证型间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痰浊内阻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内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白细胞、NEUT%、LYMPH%、MONO%、EO%、BASO%、RDW-CV、PDW、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BUN、肌酐、UA、空腹血糖、血钾、谷草转氨酶、LDH、PT、PT-INR、TG、总胆固醇、HDL、LDL、C反应蛋白指标在女性CHD与女性非CHD患者之间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以上指标MONO%、EO%、RDW-CV、PDW、BUN、肌酐、UA、空腹血糖、TG、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指标在女性CHD与男性CHD以及女性非CHD患者之间同时存在统计学差异。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绝经、PDW、肌酐、空腹血糖、TG、TC、C反应蛋白与女性CHD患者存在正相关,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年龄、血糖、TG、TC在女性CHD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0.女性CHD组年龄在指标上显示出心肾阳虚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其中年龄水平心肾阳虚证最高,寒凝心脉证最低。寒凝心脉证与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与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1.女性CHD组空腹血糖在指标上显示出心肾阴虚证>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心肾阴虚证最高,心血瘀阻证最低。痰浊闭阻证与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与心血瘀阻证,心肾阴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阳虚证与心血瘀阻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2.女性CHD组TG在指标上显示出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心胸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阴虚证>寒凝心脉证;其中TG水平痰浊闭阻证最高,寒凝心脉证最低。痰浊闭阻证与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3.女性CHD组总胆固醇在指标上显示出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阴虚证>寒凝心脉证;其中总胆固醇水平痰浊闭阻证最高,寒凝心脉证最低。痰浊闭阻证与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否绝经可能是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吸烟:男性CHD组>女性CHD组。2.中医证型分布存在性别差异: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女性CHD组>男性CHD组;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女性CHD组<男性CHD组;3.两组冠脉病变支数存在差异,其中:女性:单支>三支>双支;男性:三支>双支>单支;两组冠脉病变部均LAD>RCA>LCX>LM;女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总体低于男性,女性患者不同证型间Gensini评分:痰浊内阻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内阻证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绝经、PDW、肌酐、空腹血糖、TG、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可能是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特有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可能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客观参考意义。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水平心肾阳虚证最高,寒凝心脉证最低,可能对中医辨证与心肾阳虚证存在客观参考意义。女性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心肾阴虚证最高,心血瘀阻证最低,可能对中医辨证与心肾阴虚证存在客观参考意义。女性冠心病患者TG、总胆固醇水平痰浊闭阻证最高,寒凝心脉证最低,可能对中医辨证与痰浊闭阻证存在客观参考意义。

潘巧娟[8](2020)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对女性健康的关注,逐渐认识到冠心病对女性同样会产生严重影响。女性心绞痛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又多样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2014年美国心脏病及脑卒中数据显示,冠心病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国内关于女性冠心病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女性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超声指标的检测,明确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提高女性冠心病的诊治能力,及早干预危险因素,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病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9名女性住院患者。(1)纳入标准:绝经后女性患者;具有胸痛、胸闷症状;静息心电图存在ST-T改变者。(2)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炎、各种类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肺部及胸膜疾病、胃食管疾病、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近期创伤和除心脏外科手术等。2.(1)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次日空腹抽血,行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2)完善颈动脉超声测量及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3)排除禁忌证,择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4)冠脉狭窄结果小于50%的患者,行核素心肌灌注负荷显像;(5)负荷显像结果阳性者下一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结合CAG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非冠心病组(冠脉正常组)、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组、冠脉病变组;3.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等),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等)和影像学结果,分析数据。结果:本实验共纳入129名绝经后女性胸痛患者,性别占比无统计学差异,年龄42-83周岁,均无吸烟、饮酒嗜好,其中非冠心病者34例、冠脉病变者66例、CMVD 者 29 例。1.三组患者20项指标中19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除外颈动脉斑块):1.1其中8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超敏-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尿酸(Uric acid,UA)、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左房大小(Left atrium,LA),P>0.05;11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是年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雌二醇(Estradiol,E2)、颈动脉内膜厚度(Carotic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左心室大小(Left ventricle,L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P<0.05。1.2针对11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分别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得出:1.2.1冠脉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8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是SBP、RDW、FPG、TCH、E2、Hcy、LV、EF 值,P<0.05;1.2.2 CMVD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4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是TCH、RDW、Hcy、IMT,P<0.05;1.2.3冠脉病变组与CMVD组比较:5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是年龄、SBP、LDL-C、E2、EF 值,P<0.05;2.本研究中颈动脉斑块应用定性指标表示,采用X2检验得出:非冠心病组34例患者中检测出颈动脉斑块者为15例,占44.1%;冠脉病变组66例患者中检出者为53例,占80.3%;CMVD组29例患者中检出者为7例,占 24.1%。2.1分别组间两两比较:2.1.1冠脉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脉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着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2.1.2 CMVD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MVD组29例患者中无斑块者为22例,占75.9%;非冠心病组34例患者中无斑块者为19例,占55.9%;CMVD组无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2.1.3冠脉病变组与CMVD组比较:冠脉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着高于CMVD组,P<0.01,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3.三组患者收集的20项指标作为自变量,冠脉病变程度为有序因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5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SBP、TCH、RDW、Hcy、EF值,P<0.01。冠脉病变组与CMVD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BP、RDW、TCH、Hcy,其中RDW和TCH影响最大,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EF值为相关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及意义:1.女性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病变和微血管病变;2.女性冠心病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和影响。(1)传统危险因素:SBP、TCH;(2)新的危险因素:RDW、Hcy;3.主要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BP、TCH、RDW、Hcy;其中影响最大的是TCH、RDW,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数值越大,表明冠脉病变可能越严重;4.间接预测因素: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间接预测因素;颈动脉内膜越厚或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提示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颈动脉斑块只能反映大的冠脉可能存在病变,却不能反映冠脉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

谭玉莹[9](2020)在《绝经前后冠心病的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特点,为临床上针对这一特殊阶段女性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做好早期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05月至2019年0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疑似冠心病的40-55周岁的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患有冠心病的患者76例(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245例(非冠心病组)。分组:1、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2、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将冠心病组分为绝经前冠心病组和绝经后冠心病组。3、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组。4、根据患者冠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高低,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1≤Gensini积分<30)、中危组(30≤Gensini积分<60)、高危组(60≤Gensini积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婚姻状况、绝经状态等,入院临床表现、次日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肌酐、尿素氮等血检验指标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1、321例围绝经期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单纯以胸闷为主要症状就诊占37%,胸痛占15%、胸闷伴胸痛占22%、头晕心悸等其他症状占26%;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就诊时症状区别上无明显差异(p>0.05)。2、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在合并高血压,是否绝经,甘油三酯(TG)、脂蛋白a、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在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心电图异常率、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水平上高,冠心病组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与绝经前冠心病组相比,绝经后冠心病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率水平上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后冠心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G、LDL-C、脂蛋白a、尿酸、TSH、Gensini积分高(p<0.05);绝经后的双支及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与单支血管病变组相比,双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组的TG、LDL-C、脂蛋白a、尿酸、Hcy、TSH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组在合并糖尿病、吸烟率、Gensini积分、HDL水平上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多支血管病变组相比,双支血管病变组在Gensini积分、HDL水平上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TG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低危组相比,中危或高危组的餐后血糖、TG、LDL-C、脂蛋白a、尿酸、Hcy、TSH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围绝经期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常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单纯在入院就诊时症状上与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难以鉴别,临床医生在对这一类人群的首诊上应警惕冠心病的漏诊。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绝经、血糖、血脂(包括TG、HDL、LDL)、脂蛋白a、尿酸、Hcy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包括TG、HDL、LDL)、脂蛋白a、尿酸、TSH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4、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双支及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率明显上升,绝经后冠脉病变程度更重。

吴丽凡[10](2020)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以及相关理化指标与证素的关系,为冠心病肥胖患者的中医药早期干预及辨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客观化依据。方法:运用《四诊信息采集表》规范采集冠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素辨证,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饮食情况、烟酒嗜好、血压,测定患者的超敏CRP、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并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冠心病肥胖组、冠心病非肥胖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各组中医证素特征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组间证素、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1.冠心病患者证素特征:病位证素出现频率为:心>肝>肺>脾>肾;实性证素出现频率为:痰>湿>血瘀>热>气滞>阳亢;虚性证素出现频率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证素聚类特点:肾、阳亢、心神聚为一类;肝、阴虚、热聚为一类;肺、气滞、血瘀、心聚为一类;脾、痰、湿与其他证素聚为一大类。3.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征:主要病位为心、脾,其次为肝、肺、胆、肾、胃;主要实性证素为:痰、湿、热、血瘀、气滞、阳亢;主要虚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4.冠心病非肥胖患者病位主要在心,其次为肺、肝、胆、肾、脾、胃;主要实性证素为:痰、湿、血瘀、热、气滞、阳亢;主要虚性证素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与冠心病非肥胖组相比,冠心病肥胖患者脾证素频率及证素积分较高;冠心病肥胖患者心证素频率高于冠心病非肥胖患者。病性证素方面,冠心病肥胖患者痰、湿、气滞、气虚、阳虚证素均高于冠心病非肥胖患者。5.证素与性别的关系:冠心病肥胖患者中,女性肾、阴虚证素积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肥胖组心、脾、痰、湿、阳虚证素积分高于冠心病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冠心病肥胖组心、胆、痰、湿、热证素积分高于冠心病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证素与年龄的关系:冠心病肥胖老年组心、痰、阳虚证素积分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年人群(41-65岁),冠心病肥胖组心、痰、湿、阳虚、气虚证素积分高于冠心病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人群(>65岁),冠心病肥胖组心、痰、湿证素积分高于冠心病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非肥胖组阴虚证素积分高于冠心病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证素与理化指标的关系:冠心病肥胖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气滞呈负相关;空腹血糖与气滞、湿呈正相关。冠心病人群BMI与阴虚呈负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病位以心为主,同时与肝、肺、脾、肾相关。冠心病患者实性证素以痰、湿、血瘀、热、气滞为主,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虚。2.冠心病肥胖患者中医病理基础主要是痰、湿兼杂气滞、气虚、阳虚,病位主要在心、脾。3.女性冠心病肥胖患者以胆热痰扰为主要表现,其肾、阴虚病变程度大于男性。4.冠心病肥胖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痰、湿、阳虚的病变程度加重;冠心病非肥胖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阴虚病变程度加重。5.空腹血糖可作为衡量冠心病肥胖患者气滞、湿病变程度的客观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反映冠心病肥胖患者气滞的病变程度。

二、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2.2 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
    2.4 两组患者冠心病类型比较
    2.5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比较
    2.6 患者雌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3 讨论

(2)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病变特征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变类型比较
    2.4 病变严重程度
3 讨论

(3)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概述
        2 冠心病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
        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
        4 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认识
        4 中医阴阳理论与自主神经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评估标准
2 方案与内容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3 合并便秘组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4 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5 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3.6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老年冠心病一般情况分析
    4.2 老年冠心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
    4.3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4.4 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4.5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析
    4.6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证候特点及活血化瘀干预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识别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
        4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中医认识
        1 胸痹与血瘀的关系
        2 郁证与血瘀的关系
        3 血瘀在胸痹合并郁证中的机制
        4 胸痹合并郁证的证型及治疗
        5 其他治疗方法
        6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入选标准
        4 研究方案
        5 研究结果
    研究二 血府逐瘀胶囊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中心血瘀阻证患者的疗效评价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
        2.1 性别因素
        2.2 年龄因素
        2.3 吸烟因素
        2.4 肾功能不全因素
        2.5 CCU住院因素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证候特点及中医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与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数据管理与统计方法
    5 技术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病例收集表
综述 新疆地区冠心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7)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设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3 冠脉病变特点比较
    4 实验室指标比较
    5 女性特有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比较
讨论
    1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2 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3 女性冠心病患者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患者信息采集表
综述 冠心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选定病例数据登记
        1.2.2 血液标本采集及各项指标检测
        1.2.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4 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
        1.2.5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三组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
        2.1.1 组间采用LSD检验两两比较
        2.1.1.1 冠脉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
        2.1.1.2 CMVD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
        2.1.1.3 冠脉病变组与CMVD组比较
    2.2 本研究中颈动脉斑块应用定性指标表示,采用x2检验得出
        2.2.1 组间两两比较
        2.2.1.1 冠脉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
        2.2.1.2 CMVD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
        2.2.1.3 冠脉病变组与CMVD组比较
    2.3 三组患者收集的20项指标作为自变量,冠脉病变程度为有序因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讨论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附件

(9)绝经前后冠心病的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内容和方法
        2.2.1 纳入研究对象
        2.2.2 收集一般资料
        2.2.3 血液检测项目
        2.2.4 心电图检查
        2.2.5 运动平板试验
        2.2.6 冠状动脉造影术
    2.3 试验分组
        2.3.1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组
        2.3.2 根据是否绝经分组
        2.3.3 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组
        2.3.4 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
    2.4 相关定义和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临床症状比较
    3.2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3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他相关资料比较
    3.4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3.5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6 绝经前冠心病组与绝经后冠心病组相关指标比较
    3.7 绝经前冠心病组与绝经后冠心病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
    3.8 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
    3.9 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各检验指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临床症状
    4.2 临床相关资料分析
    4.3 绝经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4.4 单支、双支、多支血管病变分析
    4.5 根据Gensini积分分组资料比较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四诊资料采集
        2.2 证素辨证
        2.3 临床资料收集及理化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基本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1.3 血压、BMI、腰围分布情况
        1.4 烟酒嗜好、饮食情况
    2 冠心病患者总体证素特点
        2.1 冠心病患者总体病位证素分布特点
        2.2 冠心病患者总体实性证素分布特点
        2.3 冠心病患者总体虚性证素分布特点
        2.4 证素聚类特点
    3 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3.1 冠心病肥胖患者病位证素分布特点
        3.2 冠心病肥胖患者实性证素分布特点
        3.3 冠心病肥胖患者虚性证素分布特点
        3.4 不同性别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3.5 不同年龄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4 冠心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理化指标情况
    5 冠心病患者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
        5.1 冠心病患者病位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
        5.2 冠心病患者实性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
        5.3 冠心病患者虚性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
讨论
    1 冠心病患者证素特点
        1.1 冠心病患者病位证素特点
        1.2 冠心病患者病性证素特点
        1.3 聚类分析
    2 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2.1 冠心病肥胖患者的病位证素特点
        2.2 冠心病肥胖患者的病性证素特点
        2.3 不同性别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2.4 不同年龄冠心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
    3 冠心病患者证素与指标的相关性
        3.1 冠心病患者证素与BMI的关系
        3.2 冠心病患者证素与血糖的关系
        3.3 冠心病患者证素与血脂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 骆燕萍,俞艳烨,邹茜.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0)
  • [2]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向钰莹.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5)
  • [3]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 李瑞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证候特点及活血化瘀干预的临床评价[D]. 刘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 阿依娜西·热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7]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白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D]. 潘巧娟. 山东大学, 2020(09)
  • [9]绝经前后冠心病的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比较分析[D]. 谭玉莹.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患者证素特点及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吴丽凡.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