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

哈尔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

一、哈尔滨: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瑶[1](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申玉花[2](2020)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扶持问题研究 ——以Q省为例》文中提出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资本实力较为薄弱,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同时随着部分新兴产业的崛起,伴随着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机器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突飞猛进的出现,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扶持与引导,最终实现其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本文以Q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状况以及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目前Q省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多角度分析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其次,重点研究了Q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扶持的经验借鉴与启发,以及目前Q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府角度及公共政策扶持方面提出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优惠政策利用程度、多点发力助力企业“走出去”等各项完善Q省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对策建议。其将有助于Q省中小企业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许敬涵[5](2020)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对自身数字化认识不充分、缺乏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能力与资源等诸多问题。通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对促进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推动其开展数字化转型具有显着作用。本文重点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评价应用,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内涵与能力要素,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其次,从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的角度,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三角模糊数及其贴近度确定指标权重,解决在不确定群体决策过程中如何集结每个专家意见的问题。再次,通过灰色定权聚类法对来自两个行业的六家企业进行应用,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不足之处,验证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被评价企业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且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侧重点不同;但企业未打通研发、生产与运营全流程的数据链,缺乏数字化人才、缺乏数据安全意识等共性问题突出。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分别针对制造企业和政府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王馨桐[6](2019)在《数字金融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法人达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达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超过90%,提供了 80%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GDP贡献度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度达61.46%,税收贡献超过50%,新增专利申请占比70%,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经营风险高、抵押品不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其发展长期受资金制约,81%的中小企流动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60.5%企业无法取得长期贷款。随着数字金融的出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了新的突破口。数字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大数据、金融科技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数字信息与金融全方位融合,涵盖信息技术、客户洞察、金融场景、产品运营、智能风控等融资全过程。以大数据为纽带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相联结,起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双方融资成本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便捷、高效的新途径。本文综合运用了网络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费用理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等基本理论,将数字金融代入中小企业融资情景,利用融资博弈模型和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可行性和必要性,测量数字金融对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支持效果,发现其在增强资金供求双方信任度、匹配度,提高资金、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方面独具优势。详细系统分析数字金融作为新兴业态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选择;融资支持初具规模;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融资风控形式灵活并带动了中小企业经营优化。但在长期发展中仍存在局部领域风险高、企业征信体系发展滞后、传统金融数字化改革缓慢、数字金融与科技结合层次浅,中小企业难以适应数字金融环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对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大力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三信”平台建设;加快传统金融数字化进程;推进数字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搭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等创新对策措施,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率,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适应性,实现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自我完善,极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刘忠全[7](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子菁[8](2018)在《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生企业不断涌现。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出口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发展及成长的严重制约。融资难是表观现象,产生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存在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产生固然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制约。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不仅是我国特定时期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难题①。面对凸显的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传统的金融机构及融资模式难有积极的解决方案,传统金融存在的服务缺陷给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进入金融业,一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这些创新的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融资具有海量信息、参与者众多、低成本、高效率、自由、民主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大、短小频急的特征,从而有助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一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难题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有很多隐患。2015年9月“中国共享金融50人论坛”上,时任中行金融研究所长的姚余栋首次提出了依托信息及网络技术支持的包括供求个体之间、个体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等三个层面共享的“共享金融”概念。共享金融是共享经济背景下促生的一种新金融模式。随着大批互联网金融平台重构、整合、发展,“共享金融”会成为一种新趋势和新模式。基于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发展而来的共享金融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度基础上,既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征,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分散融资风险。而对于长尾理论关注的约占80%的“弱势群体”,在普惠金融理论的指导下,也可以实现需求意愿。共享金融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终归宿,互联网金融只是共享金融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及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论述了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是因为传统的融资模式陈旧不能解决融资约束难题,融资模式创新势在必行。通过融资模式比较发现:传统的融资渠道虽然不少,但真正适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却是很少。构建融资新模式须融合各种融资模式的特性和优点,还要契合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共享金融以其独有的优势契合小微企业成长的特点,代表了金融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2.论述了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在于共享金融降低了小微企业资金融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分散分担融资风险、去中介化、体现“小、众、美、活”特点、拓宽融资渠道的优势,从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3.以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以调研收集到的融资约束、共享金融和小微企业成长数据为载体,结合研究目的,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实证检验。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甄别出融资约束、共享金融、小微企业成长性的指标是否能有效的相关与所研究的小微企业成长问题。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融资约束因子、企业成长性因子、共享金融因子;通过构建的数理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性影响的主效应、共享金融在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成长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且通过加入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如何降低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4.通过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结论:(1)降低融资约束对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降低融资约束主要是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和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即小微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小,成长阻力就越小,其成长性越高,越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而且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市场成长性和财务成长性;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市场成长性和财务成长性。反之则反。(2)共享金融在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的共享金融包括共享金融资源和共享金融可用性两部分);共享金融资源分别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财务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财务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共享金融可用性分别在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在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小微企业市场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在深入研究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的同时,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加入控制变量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数理模型,得到实证检验结论。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有关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等相关理论,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或干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可实际执行的切入点。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深入研究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及融资约束带给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状况、分析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发展及成长不利作用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模式创新为切入点,解析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机理,提出共享金融模式可以有效消除传统融资模式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担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并依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可显着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研究新观点。从而,拓宽了传统融资模式理论局限性及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进一步丰富了融资理论及共享金融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理论。2.在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共享金融理论模型。在给出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的同时,构建了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通过构建数理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并以共享金融作为调节变量,根据共享金融调节效应理论模型、数理模型进行仿真模拟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成长过程的影响及共享金融对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及验证效应。得出了降低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减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约束与提高小微企业成长性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共享金融在缓解融资约束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共享金融包括共享金融资源和共享金融可用性),并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结论。为政府推动小微企业经济发展、为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实施路径。3.在已有指标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创新。在实证设计及验证中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确定融资约束因子、小微企业成长性因子、共享金融因子。创新提出了融资约束、共享金融量表的指标,解决了现有研究中融资约束、共享金融的指标不够全面的问题。为解决融资约束难题改善我国小微企业生存与成长状况提供了实际评价依据和评价指标,同时也为政府或者金融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扶持政策或干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深层次、更加完善的小微企业共享金融体系模型,进一步地细化研究共享金融对其它领域成长性的影响,将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和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方法。

辛可夫[9](2012)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升级,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愈发凸显。同时,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为巩固并发展自身优势,纷纷加入到技术创新大潮中来,以此应对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但是,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风险规避策略。本文查找了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以及风险规避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相关的理论概念,其次,通过对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在数量收入、R&D投入、创新产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调查,得到了资金链断裂、技术困惑、政策干扰、供求失衡四个创新风险,分析出融资平台不完善、产学研联系不紧密、信息化水平不高、高素质优秀人才缺乏和预警机制不健全五个原因。再次,运用模糊分析法,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和权重以及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以融资构架规避资金风险,以产学研合作规避技术风险,以信息化建设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以预警体系建设规避各阶段风险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策略,希望以此给该省正在或即将进行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已警示和经验借鉴,促进省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黄志行[10](2012)在《中小服饰代理C企业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全球经济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海啸的余威未散,欧债危机又暗流涌动,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二次触底的挑战,中国,也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10年,中国第一次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这表明了中国由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决心。代理经销企业处在消费链条的终端,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一环。同时,面对着入世后完全放开的中国消费市场,代理经销企业面对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迎接的挑战。服饰类消费是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饰代理企业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消费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但是中小服饰代理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缺资金、缺人才、缺扶持的发展困局,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中小服饰代理企业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中小服饰代理企业既有缺资金、缺人才的中小企业通病,又具有服饰销售行业的特色需求,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小服饰代理企业的信息化之路,对于诸多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小服饰代理C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依据诺兰阶段模型,并使用调查法、定量、定性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C企业进行了研究,从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需求调查、系统规划和设计、信息化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中小服饰代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经验,摸索和探讨对中小代理服饰企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之路,也期望对类似的行业企业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主流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界定一套对于中小服饰代理企业有普遍实践价值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2)通过对C企业主要管理软件的开发模式、选型、实施、成果介绍,并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取、总结归纳,为同类型企业在信息化的探索上,提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3)通过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将企业现有的物流、销售、市场营销业务流程分类梳理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切实解决C企业现有信息化发展的部分问题。利用和整合现有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提高企业效益。本文结论:中小服饰代理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对于信息化的推进要站在战略层面予以考虑,确立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调整相应的组织结构,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以效益为先,业务为导向,才能保证信息化的稳步前进。

二、哈尔滨: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尔滨: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扶持问题研究 ——以Q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论文选题的创新点
        二、论文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
        二、政府扶持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章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国家层面扶持中小企业概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提供法律保障
        三、出台配套政策
    第二节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Q省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二、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现状
第三章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扶持政策缺乏协同性
        二、融资体系缺乏规范性
        三、服务环境有待改善
        四、优惠政策利用度低
        五、助力“走出去”缺乏统筹
    第二节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
        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三、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仍不够
        四、地方各类政策缺乏针对性
        五、“走出去”战略前瞻性不足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扶持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扶持经验
        一、美国扶持中小企业经验借鉴
        二、日本扶持中小企业经验借鉴
    第二节 国内省市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扶持经验
        一、浙江省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经验做法
        二、河南省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经验做法
    第三节 国内外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经验总结和启示
第五章 Q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一、建立政府统一管理机构
        二、建立政策落实保障机制
        三、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第二节 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一、优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二、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节 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制定完善相应配套法规
        二、营造重商亲商良好氛围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四、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
    第四节 提高优惠政策利用程度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完善信息服务网站
        三、设置专门服务机构
        四、因地制宜分类而治
    第五节 多点发力助力企业“走出去”
        一、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
        二、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三、完善蓝领人才培养政策
        四、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主要内容和研究与路线
        1.2.1 论文研究内容
        1.2.2 论文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2.2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2.2.1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2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内涵
    2.3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要素
        2.3.1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能力
        2.3.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2.3.3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变革能力
    2.4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3章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选取原则
    3.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3.3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的维度
        3.3.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3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指标计算方法
    3.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基于三角模糊数及其贴近度的层次分析法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4章 基于灰色聚类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体系应用
    4.1 灰色聚类分析法
    4.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应用
        4.2.1 企业基本资料
        4.2.2 确定各指标灰类
        4.2.3 计算各灰类的白化权得分
        4.2.4 计算灰类定权聚类系数
    4.3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结果的初步分析
第5章 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5.1 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5.2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对策建议
        5.2.1 针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提升建议
        5.2.2 针对政府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的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数字金融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融资
        2.1.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2.1.3 数字金融及模式
        2.1.4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意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网络经济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与交易费用理论
        2.2.3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
        2.2.4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3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可行性分析
    3.1 数字金融对融资双方博弈行为影响分析
        3.1.1 模型假设
        3.1.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3.1.3 完全信息重复博弈
        3.1.4 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
    3.2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实证研究
        3.2.1 样本来源和变量说明
        3.2.2 模型假设与检验
        3.2.3 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及结果分析
4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及问题
    4.1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
        4.1.1 数字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选择
        4.1.2 数字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初具规模
        4.1.3 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
        4.1.4 数字金融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形式灵活
        4.1.5 数字金融带动中小企业经营优化
    4.2 数字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数字金融局部领域风险高
        4.2.2 企业征信体系发展滞后
        4.2.3 传统金融数字化改革缓慢
        4.2.4 数字金融与科技结合层次浅
        4.2.5 中小企业难以适应数字金融环境
5 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对策建议
    5.1 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率
        5.1.1 加强对数字金融高风险领域防控
        5.1.2 大力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
        5.1.3 推进“三信”平台建设
    5.2 增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适应性
        5.2.1 加快传统金融数字化进程
        5.2.2 推进数字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5.2.3 引导数字金融向边远地区拓展
    5.3 数字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自我完善
        5.3.1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5.3.2 搭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
        5.3.3 增强企业对数字金融的理性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8)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研究综述
        1.4.1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1.4.2 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1.4.3 共享金融理论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小微企业融资及成长相关理论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长尾(融资)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有效市场假说
        2.2.5 企业成长理论
        2.2.6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7 企业仿生学理论
    2.3 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
        2.3.1 基于仿生学理论的小微企业成长规律
        2.3.2 小微企业成长阶段特征
        2.3.3 小微企业成长机理研究
        2.3.4 小微企业成长痼疾及根源
        2.3.5 小微企业成长动因分析
        2.3.6 共享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重大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现状分析及缓解途径
    3.1 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现状
        3.1.1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大与融资约束严重
        3.1.2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存在形式
    3.2 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现状分析
        3.2.1 融资约束成因分析
        3.2.2 小微企业融资误区造成的融资约束
    3.3 融资约束产生的根源是融资模式陈旧,需创新—共享金融
        3.3.1 网络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优劣比较
        3.3.2 融资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3.3.3 融资新模式构建
    3.4 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的根本途径—共享金融
        3.4.1 共享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3.4.2 共享金融的起源及发展
        3.4.3 共享金融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机理分析及模型构建
    4.1 共享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成长融资约束机理分析
        4.1.1 共享金融缓解信息不对称
        4.1.2 共享金融分散分担融资风险
        4.1.3 共享金融去中介化,降低融资成本
        4.1.4 共享金融—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特性的小众美
    4.2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4.2.1 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成长性
        4.2.2 共享金融对于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4.3 理论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设计
    5.1 问卷设计
        5.1.1 设计原则
        5.1.2 设计环节
    5.2 变量测量
        5.2.1 因变量
        5.2.2 自变量
        5.2.3 调节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3 研究方法
    5.4 预调研
        5.4.1 预调研过程
        5.4.2 预调研结果分析
        5.4.3 预调研结论
    5.5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
        5.5.1 数据收集和样本选择
        5.5.2 样本描述
        5.5.3 信度与效度分析
        5.5.4 正式调研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信度与效度分析
        6.1.1 信度分析
        6.1.2 效度分析
        6.1.3 变量定义
    6.2 实证分析
        6.2.1 描述性统计
        6.2.2 相关性分析
        6.2.3 实证检验
        6.2.4 结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件

(9)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写作背景
    1.2 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1.2.1 本文的写作目的
        1.2.2 本文的写作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拟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及风险规避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理论概述
        2.1.1 中小企业界定
        2.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风险的概念
        2.1.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
        2.1.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来源
    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类
        2.2.1 按照技术类型进行分类
        2.2.2 按照风险阶段进行分类
    2.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内涵与过程
        2.3.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内涵
        2.3.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的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状况分析
    3.1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3.1.1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数量和收入方面
        3.1.2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 R&D 投入方面
        3.1.3 黑龙江省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产品方面
        3.1.4 产学研与创新平台搭建方面
        3.1.5 高新技术企业中坚力量显现方面
    3.2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风险
        3.2.1 资金链断裂创新活动终止
        3.2.2 技术及工艺困惑导致创新活动严重停滞
        3.2.3 政策干扰导致创新活动方向偏离
        3.2.4 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创新产品交易困难
    3.3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3.1 融资平台不完善
        3.3.2 产学研联系不紧密
        3.3.3 信息化水平不高
        3.3.4 高素质优秀人才缺乏
        3.3.5 预警机制不健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
    4.1 层次分析法概要
    4.2 风险指标的选取原则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数据的获得与规范化处理
    4.5 分析与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策略
    5.1 建立多渠道融资方法规避资金链断裂风险
        5.1.1 加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度和财务报表规范以获得信贷
        5.1.2 实施多渠道融资方法
    5.2 加强产学研合作破解工艺及技术失败而导致创新停滞风险
        5.2.1 增加企业与学研机构既得利益与危害的可见程度
        5.2.2 增强企业生存周期四个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水平
        5.2.3 增加企业与学研机构双方收益
        5.2.4 提高对学研合作单位的辨别能力
    5.3 提高信息化水平破解政策干扰和市场供求失衡风险
        5.3.1 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5.3.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三种模式方案设计
    5.4 建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体系规避整体风险
        5.4.1 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5.4.2 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结构
        5.4.3 风险预警系统的而运行
    5.5 优化中小企业人才管理规避管理风险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小服饰代理C企业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中小企业的困境
        1.1.2 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结构
2 C 企业信息化现状
    2.1 C 企业现状
        2.1.1 零售行业分析
        2.1.2 C 企业内外部环境 SWOT 分析
        2.1.3 C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2.2 C 企业信息化特点
        2.2.1 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
        2.2.2 服饰零售行业信息化特点
        2.2.3 C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特点
    2.3 C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界定
        2.3.1 C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界定
        2.3.2 办公自动化(OA)
        2.3.3 销售终端管理系统(POS)
        2.3.4 客户关系管理(CRM)
        2.3.5 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分销资源计划(DRP)
3 C 企业信息化方案规划
    3.1 C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3.1.1 C 企业信息化需求调研
        3.1.2 信息化战略规划原则
        3.1.3 C 企业的战略选择:准 ERP
    3.2 C 企业信息化设计
        3.2.1 C 企业信息化的系统开发方式选择
        3.2.2 C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步骤设计
    3.3 C 企业信息化软件选型
        3.3.1 准 ERP 产品选择
        3.3.2 准 ERP 功能介绍
        3.3.3 准 ERP 软件的技术架构
        3.3.4 OA 软件的选择
        3.3.5 OA 软件的功能实现
4 C 企业准 ERP 系统实施
    4.1 C 企业准 ERP 实施路线
        4.1.1 准 ERP 的实施路线
        4.1.2 C 企业的准 ERP 实施计划
    4.2 准 ERP 实施准备
        4.2.1 硬件设施准备
        4.2.2 项目组人员准备
        4.2.3 基础档案准备
    4.3 准 ERP 具体实施
        4.3.1 项目研讨阶段
        4.3.2 系统初始化阶段
        4.3.3 业务流程整理阶段
        4.3.4 试运行阶段
        4.3.5 运行优化阶段
        4.3.6 系统应用培训
    4.4 准 ERP 业务流程方案及实现
        4.4.1 商品采购/退货业务流程
        4.4.2 商店配货/退货业务流程
        4.4.3 商店柜台收银流程
        4.4.4 库存盘点流程
    4.5 信息化阶段性成果
        4.5.1 分销管理系统完成情况
        4.5.2 店铺 POS 系统完成情况
        4.5.3 VIP 管理系统完成情况
        4.5.4 OA 软件完成情况
5 C 企业的信息化评价及经验总结
    5.1 C 企业信息化实施评价
        5.1.1 信息化体系指标构建原则
        5.1.2 C 企业信息化定量分析
        5.1.3 C 企业信息化定性分析
    5.2 C 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总结
        5.2.1 确立信息化战略地位,一把手挂帅
        5.2.2 变革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企业 CIO 的地位
        5.2.3 强调企业主导地位,利用外部专家
        5.2.4 利用新技术,建立持续改善机制
        5.2.5 业务流程持续优化
        5.2.6 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
        5.2.7 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完善 CRM 体系
        5.2.8 效益优先、业务导向,技术为辅
6 结论
    6.1 论文小结和不足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信息化需求调查表
附录 2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哈尔滨: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扶持问题研究 ——以Q省为例[D]. 申玉花.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D]. 许敬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6]数字金融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D]. 王馨桐.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7]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融资约束、共享金融与小微企业成长性研究[D]. 王子菁. 山东大学, 2018(12)
  • [9]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研究[D]. 辛可夫.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5)
  • [10]中小服饰代理C企业信息化研究[D]. 黄志行.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哈尔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