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容管特”爆炸事故有所增加(论文文献综述)
陆思强[1](2019)在《基于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局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与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质量相匹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必不可缺的。特种设备由于特殊危险的条件(例如高温高压,高负载,高疲劳等),其具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所以我们对于特种设备进行要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在安全系数以内进行运行,如果特种设备的安全得不到肯定,会危害到使用者的生命,有时甚至还会带给社会公众的巨大恐慌,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必不可少的。2008年,中国政府针对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政府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大部制”改革思路,代表着中国进入到大部制改革时期。“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并贯彻落实政府机构各项权利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在该机制下积极贯彻实施大部门制。基于这一环境,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也必然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发生许多变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是归属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整个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对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有着促进的作用。但是大部制改革后,基层特种设备监管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旧问题和新问题,如跨部门、跨区域的执法联动问题、对小企业依法处罚的额度问题等旧问题在大部制改革后仍未彻底解决,致使基层特种设备监管在人员、经费与具体职责的配置及行使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障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作为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研究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局为研究个案,展开有关于大部制下的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第一部分翔实地描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进行了分析阐述大部制改革的发展与变革、目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有关的概念;第三部分对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历史进程、现状分析、法律体系以及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之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改进策略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介绍;第四部分渗入挖掘蓟州区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第五部分对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天津市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并总结全文。
韦应鹏[2](2018)在《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种设备在我国工业、公民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安全监管部门一直维持着全能政府的监管方式,随着这几年特种设备数量逐年以10%的速度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036.46万台,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多,人均监管特种设备的数量已经超过658台,人机矛盾凸显。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当前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多而监察人员基本保持不变的背景下,通过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当前特种设备监管力量、检验能力不足和主体责任错位等问题。论文主要根据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监察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法律体系单薄、落后,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错位,人员资质认定和检验能力不足。分析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对当前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的现状与成效进行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法律不完善、定位不明确、能力不足。论文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经验,提出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特种设备发展的启示。通过研究,论文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监管的主要目标是承接部分政府监管职能、开展人员资质认可工作和推进行业责任保险、强化行业自律。并提出主要对策: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法制建设,找准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定位,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能力,构建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平台。
陈家怡[3](2014)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备,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其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事故和灾难,因此,采取特殊的措施,严加监管,减少与预防事故发生,是国际惯例。为保障安全,对特种设备实施检验检测是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带有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垄断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为特点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供给不足、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等弊端也日益凸显,亟需进行变革。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核心内容,国外公共市场化的理论与国外及台湾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的实践为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模式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的研究,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与论文相关的特种设备的定义、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的理论。第三部分,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的现状和问题。首先,分析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的形成和演变;其次,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国外及台湾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及启示。概括以美国、英国、台湾为代表的检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模式,并据此得出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模式构建。探索在当前背景下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中引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可供选择的两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并就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的途径及配套制度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本课题源于工作实际,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在创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模式上提供参考。
曾钦达[4](2011)在《基于TQM的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起重机械是工业生产、房屋建筑、桥梁建设等生产、施工中广泛使用的机电类特种设备,特别是在港口、机械制造、造船和冶金等行业,起重机械是最重要的生产设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起重机械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起重机械结构和种类多,使用工况复杂,且大量用于小企业,安全监管的难度大。近年来,我国起重机械事故持续高发,起重机械事故在8大类特种设备的各类事故中高居榜首,是国家安全监察与专项整治的重点。虽然经过多次的整治,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监管死角依然存在,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仍然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管的系统性不够、使用者的安全责任不落实。本文从分析我国起重机械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入手,并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我省起重机械发生安全事故中的关键因素,查找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参照发达国家起重机械监管的成功经验,提出起重机械监管体系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观点。文章对导入TQM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突破了现有仅仅从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二个方面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框框,首次提出应当从5个方面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观点。即通过构建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来实现精准化的管理,通过优化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流程、建立体系的改进模型来实现监管全覆盖和不断改进,通过建设动态监管的责任体系、建立动态监管的质量控制与考核体系等来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突破目前只界定监察机构、检验机构、使用单位3方责任的做法,首次提出构建监察机构、检验机构、使用单位以及生产单位、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6方责任体系的思路。并结合福建省起重机械目前的监管情况,对如何从5个方面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如何落实各方责任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文章最后对福建省三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福建省今后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思路。
杨胜州[5](2006)在《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多。作为重要社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保障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以使特种设备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特种设备不同于普通的生产设备,它具有高危险性和事故易发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碍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要保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 本次课题研究为评价特种设备的安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定量指标,对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利于科学的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次课题研究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客观属性,结合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活动特性以及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设备状况、监察管理、事故控制3个方面设计定义了反映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状况的28个指标,建立了一套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大量的抽样调查和系统科学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综合应用生产力要素法、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量纲归一化技术等理论,对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评价。获得了20多个指标10余年的安全现状数据,并对部分主要指标进行了具体的时序统计分析,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现状进行了量化。在这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针对特种设备生产、检验、使用和监察4个环节的4套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根据调查统计数据与分析结论,提出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何常春[6](2006)在《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站锅炉作为现代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用电提供发电成套设备的重任。目前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占我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电站锅炉行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十一五”规划纲要等的要求来发展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已成为必然,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的发展历程、行业概况、主要生产商、产品技术水平等现状后,采用“PEST”方法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主要方面对我国电站锅炉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就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五种力量对我国电站锅炉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电站锅炉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整理。根据我国电站锅炉企业的具体情况,构造了企业的竞争策略并给予了评价,并对我国电站锅炉企业的竞争策略提出了实施对策,同时以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实例对竞争策略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梁润华[7](2006)在《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运用。为提高压力容器的管理水平、效率,保证其安全运行,开发和设计一套完善的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尤为重要。本课题针对压力容器检验行业定期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了用户的需求。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最新颁发的相关标准与规程,为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技术检测中心开发设计了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课题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为系统的开发方法,并且还从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经济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检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分析、组织结构分析、需求分析。2.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的开发方法。3.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具体实现系统的功能。4.对系统进行测试及总体评价。该系统工作流程符合相关质量保证体系、规程的要求。系统具有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功能完善、可扩充性好和实用等优点。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压力容器检验、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
何万军[8](2005)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发展最迅猛的经济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全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制约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也严重地阻碍着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本文从研究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入手,结合国内部分地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安全监管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第一,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第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第三,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第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的市场化、专业化与社会化改革。 本文通过研究、比较、总结,力求为科学有效地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管,最大限度地遏制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做出有益的探索。
肖惠临[9](2004)在《27个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文中提出 问题的提出据统计,四川省从1981年至1990年10年间,有记载的100起重大伤亡事故中,特种作业占92%;我国航空工业截至1985年8月,所统计的144起因工死亡事故中,特种作业的死亡人员占66.7%;本人所在企业从1963年3月至1998年12月期间,所发生的492起工伤事故中,特种作业占73.2%;据法国疾病保险金管理局公布的1979年全国工伤事故,其中特种作业占77.5%。
李骏[10](2004)在《锅炉安全监测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锅炉安全监测自动监控记录仪(锅炉黑匣子)系统主要用于监测锅炉故障的各种参数,实时监督可能发生的锅炉故障并记录故障发生的类型和时间。自动监控记录仪的硬件系统要完成转换信号电压、采集和存储故障信息以及和PC机通信的一系列的功能。软件系统除了采集数据外还具有数据库管理以及报表打印的功能。随着接口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记录仪系统还采用了外部海量存储器用于存放大量的故障信息。 本文将整个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分别加以介绍。软件系统介绍了如何使用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C++ Builder对人机界面进行设计,其中又详细说明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管理功能的实现。硬件系统分析了在单片机89C51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时钟芯片DS12887、存储芯片DS1230Y和串口通信芯片MAX232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通信,同时又介绍了如何利用USB接口对外部海量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以及PC机如何通过USB接口获取USB移动存储器上的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成锅炉故障信息。
二、“锅容管特”爆炸事故有所增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锅容管特”爆炸事故有所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局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大部制改革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的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研究总结 |
1.2.3 国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总结 |
1.2.4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研究综述 |
1.2.5 简要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检索法 |
1.3.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法 |
1.3.3 比较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大部制改革 |
2.1.2 特种设备 |
2.1.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协同理论 |
2.2.2 组织绩效理论 |
第3章 大部制下天津市蓟州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状况 |
3.1 天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大部制改革历程 |
3.2 关于蓟州区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 |
3.3 大部制改革后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权限分配 |
3.4 现阶段蓟州区特种设备监管的特点 |
3.4.1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下沉到基层 |
3.4.2 “网格化”监管模式的确立 |
3.4.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信息化 |
第4章 大部制改革后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1 监管机构履职有欠缺 |
4.1.2 大部门内部人、财、事等融合度不足 |
4.1.3 大部门外部特种设备监管联动不够对市场力量引导不足 |
4.2 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程序不完善 |
4.2.2 大部门内部融合后人、财、事配置不合理 |
4.2.3 大部门外部安全监管缺乏协同联动机制和市场力量的引导 |
第5章 大部制下天津市蓟州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进策略 |
5.1 完善和健全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执法程序 |
5.1.1 完善和健全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 |
5.1.2 完善和健全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执法程序 |
5.2 合理配置监管人、财、事等资源,优化组织内部结构 |
5.2.1 整合部门内部资源,提升基层监管人员职业素养 |
5.2.2 实施轮岗交流制度,改善组织内部人员关系 |
5.2.3 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拨出专项经费 |
5.3 建立和完善监管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市场力量促进多元共治 |
5.3.1 建立和完善大部门外部安全监管协同联动机制 |
5.3.2 引导市场力量,促进多元共治的安全监管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C 特种设备相关企业访谈提纲 |
致谢 |
(2)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的形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
(一)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的形成 |
1. 国家监督管理部门 |
2. 特种设备分类 |
3. 特种设备检验与人员监管 |
(二)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监察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 |
2. 法律体系单薄、落后 |
3.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错位 |
4. 人员资质认定和检验能力不足 |
(三)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发展的趋势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管的必要性 |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发展的趋势 |
2. 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管的必要性 |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现状 |
1. 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架构 |
2. 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主要方式 |
3. 作用不断提升但参与领域较窄 |
(二) 非政府组织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作用及发挥成效 |
1. 推动政策制定 |
2. 规范行业行为 |
3. 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过度依赖政府 |
2. 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
3. 发展不均衡 |
四、制约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主要因素 |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法律不完善 |
1.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缺乏法律途径 |
2.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缺乏法律监管 |
3.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缺乏法律规范 |
(二)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定位不明确 |
1. “自上而下”成立的非政府组织与监管部门牵扯不清 |
2. “自下而上”成立的非政府组织难以保持非营利性 |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能力不足 |
1.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人才储备不足 |
2.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资金没有保障 |
3. 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管理能力不足 |
五、国外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
(一) 国外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经验 |
1. 美国 |
2. 加拿大 |
3. 英国 |
(二) 国外发达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1. 政府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
2. 特种设备实行分类监管 |
3.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
4. 市场发挥重要调配作用 |
六、激励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监管的目标与对策 |
(一) 激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目标 |
1. 承接部分政府监管职能 |
2. 开展人员资质认可工作 |
3. 推进行业责任保险,强化行业自律 |
(二) 激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主要对策 |
1. 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法制建设 |
2. 找准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定位 |
3. 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能力 |
4. 构建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平台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相关概念 |
2.1.1 特种设备 |
2.1.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2.1.3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
2.1.4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
2.2 公共服务市场化相关概念 |
2.2.1 公共服务市场化 |
2.2.2 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
2.2.2.1 特许经营 |
2.2.2.2 合同外包 |
2.2.2.3 自由市场 |
2.3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相关理论 |
2.3.1 公共物品 |
2.3.2 公共选择 |
2.3.3 新公共管理 |
2.3.4 治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的现状与问题 |
3.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的现状 |
3.1.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
3.1.2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供给模式及形成原因 |
3.1.2.1 供给模式 |
3.1.2.2 形成原因 |
3.1.3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
3.1.3.1 技术支撑 |
3.1.3.2 管理支撑 |
3.1.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特点 |
3.1.5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利润形成 |
3.2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1 责任不清 |
3.2.2 滋生腐败 |
3.2.3 供给不足 |
3.2.4 效率低下 |
3.2.5 成本高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及台湾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模式及启示 |
4.1 美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4.2 英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4.3 台湾地区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4.4 相关启示 |
4.4.1 市场竞争充分 |
4.4.2 供给主体多元化 |
4.4.3 供给方式多样化 |
4.4.4 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制健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供给模式构建 |
5.1 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 |
5.1.1 提升供给水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现实需要 |
5.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
5.1.3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新途径 |
5.2 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 |
5.2.1 准公共物品属性 |
5.2.2 市场构成要素 |
5.2.3 政策环境 |
5.3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市场化供给模式选择 |
5.3.1 以自由市场为主的混合模式 |
5.3.2 以特许经营为主的混合模式 |
5.4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市场化供给模式的实施保障 |
5.4.1 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多元竞争 |
5.4.1.1 减少政府直接供给,形成多元需求市场 |
5.4.1.2 放开价格管制,形成检验检测市场价值 |
5.4.1.3 打破地域限制,构建竞争机制 |
5.4.1.4 放开管制,培育多元平等主体 |
5.4.2 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
5.4.2.1 强化政府责任,固守安全本职 |
5.4.2.2 重新角色定位,实现职能转变 |
5.4.2.3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建设新型政府检验检测机构 |
5.4.2.4 扶持第三部门发展,承担公共职能转移 |
5.4.3 重构管制机制,保障有序市场 |
5.4.3.1 完善法制环境,建立市场化规则 |
5.4.3.2 建立检验质量监察制度,有效监督检验检测质量 |
5.4.3.3 构建责任保险制度,形成救助和约束机制 |
5.4.4 大胆试验、稳步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变革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存在的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TQM的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起重机械安全状况 |
1.1.2 我省起重机械安全状况与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起重机械监管研究 |
1.2.1 美国 |
1.2.2 澳大利亚 |
1.2.3 日本 |
1.2.4 台湾地区 |
1.3 我国起重机械监管研究 |
1.3.1 我国起重机械安全监管的历史 |
1.3.2 我国起重机械安全监察的体制介绍 |
1.3.3 我国起重机械安全监管内容 |
1.3.4 我国有关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研究情况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概述 |
2.1 质量的基本理论 |
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和演变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和演变 |
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
2.4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
第3章 导入 TQM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意义 |
3.1 我国起重机械监管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分析 |
3.1.1 管理的科学性不够 |
3.1.2 管理的制度性不够 |
3.1.3 管理的系统性不够 |
3.1.4 管理的精准化不够 |
3.2 起重机械动态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3.3 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
3.4 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可行性 |
3.4.1 起重机械监督管理是公共产品(服务) |
3.4.2 起重机械事故预防控制需要进行系统控制 |
第4章 用 TQM 理论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基本原则 |
4.1 监管的流程 |
4.2 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总体要求 |
4.2.1 实现起重机械全过程的系统管理 |
4.2.2 实现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 |
4.3 监管体系需要明确的特殊术语 |
4.4 基于 TQM 理论的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4.1 从系统和全局出发,构建完善起重机械的监管体系 |
4.4.2 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提高服务的能力 |
4.4.3 预防为主,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
4.4.4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实施分类监管 |
4.4.5 监管的持续改进 |
4.4.6 以人为本,贯彻群众路线 |
4.4.7 监管与经济性的统一 |
4.4.8 质量是监管的生命线,要突出质量要求 |
第5章 基于 TQM 理论构建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方法 |
5.1 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组成研究 |
5.1.1 建立起重机械安全监管的组织网络 |
5.1.2 建立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信息化网络 |
5.1.3 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流程再造 |
5.1.4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责任体系 |
5.1.5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质量控制与考核体系 |
5.2 确定动态监管体系的工作目标 |
5.3 PDCA 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
5.3.1 起重机械动态监管改进模型的建立 |
5.3.2 问题分析 |
第6章 基于 TQM 理论构建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实践 |
6.1 福建省起重机械安全监管现状 |
6.1.1 福建省起重机械基本情况 |
6.1.2 安全监察网络 |
6.1.3 信息化网络情况 |
6.2 案例分析我省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6.2.1 事故案例分类 |
6.2.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6.3 基于 TQM 理论构建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 |
6.3.1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组织网络 |
6.3.2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信息化网络 |
6.3.3 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流程再造 |
6.3.4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责任体系 |
6.3.5 构建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的质量控制与考核体系 |
6.4 福建省三明市的实证结果分析 |
6.4.1 福建省三明市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介绍 |
6.4.2 结果分析 |
6.4.3 今后的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指标体系设计及研究方法 |
2.1 特种设备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定义 |
2.1.1 特种设备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2.1.2 综合指标体系定义 |
2.1.3 设备状况指标体系定义 |
2.1.4 综合监察指标体系定义 |
2.1.5 事故控制指标体系 |
2.2 特种设备相关组织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及定义 |
2.2.1 特种设备相关组织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
2.2.2 设备生产单位考核指标设计及定义 |
2.2.3 检测检验机构考核指标设计及定义 |
2.2.4 设备使用单位考核指标设计及定义 |
2.2.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指标设计及定义 |
2.3 研究方法 |
3 特种设备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概况 |
3.1.1 调查技术的基本理论 |
3.1.1.1 抽样调查的理论 |
3.1.1.2 调查的基本原则 |
3.1.1.3 调查表的设计 |
3.1.2 调查技术状况 |
3.1.2.1 调查程序 |
3.1.2.2 样本情况 |
3.2 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现状调查结果 |
3.3 特种设备安全现状重要及典型指标分析 |
3.3.1 隐患整改率分析 |
3.3.2 设备故障率分析 |
3.3.3 检验率及检验合格率分析 |
3.3.4 特种设备无证率分析 |
3.3.5 行政执法投诉率分析 |
3.3.6 安全投入指数分析 |
3.3.7 政府监管人员配备分析 |
3.3.8 企业安管人员配备分析 |
3.3.9 作业人员持证率分析 |
3.3.10 万台事故率分析 |
3.3.11 万台伤亡率分析 |
3.3.12 十万人伤亡分析 |
3.4 特种设备安全现状综合总体分析 |
3.5 特种设备安全现状调查重要指标样本的可信度分析 |
4 特种设备安全考核指标及方法 |
4.1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4.2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4.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4.4 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5 改进特种设备安全对策建议 |
5.1 生产制造单位的安全对策建议 |
5.2 检验检测工作安全对策建议 |
5.3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对策建议 |
5.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对策建议 |
5.5 事故状况改进方面的对策建议 |
6 重要成果及结论 |
6.1 研究成果 |
6.1.1 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现状评价理论和方法 |
6.1.2 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现状调查结果 |
6.1.3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6.1.4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对策建议 |
6.2 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定义及分类 |
1.2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特点分析 |
1.3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分析相关技术 |
2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现状分析 |
2.1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
2.2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概况 |
2.3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主要生产商 |
2.4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产品现状 |
3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3.1 政治法律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
3.2 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
3.3 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
3.4 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
4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1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4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
4.5 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 |
5 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的构造 |
5.1 我国电站锅炉企业整体SWOT 分析 |
5.2 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的构造 |
5.3 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的评价 |
6 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的实施对策 |
6.1 制订符合企业竞争策略要求的有效管理模式 |
6.2 做到市场与内部管理并重 |
6.3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
6.4 促进人力资源的积聚与优化 |
6.5 加快以信息化为主的企业现代化建设 |
6.6 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 |
7 案例分析: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竞争策略的实施 |
7.1 公司概况 |
7.2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竞争策略的实施 |
7.3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竞争策略的实施效果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当前国内的使用情况和研究动态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结构及组织 |
2. 系统理论及开发技术 |
2.1 引言 |
2.2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
2.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2.2.3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
2.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
2.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 |
2.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
2.3.3 系统开发模式 |
2.3.4 系统的开发方法 |
3. 系统开发环境与网络结构 |
3.1 引言 |
3.2 系统开发环境 |
3.2.1 数据库选取 |
3.2.2 开发工具与平台 |
3.2.3 硬件平台的选择 |
3.3 网络结构 |
4. 系统需求分析 |
4.1 引言 |
4.2 业务分析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业务流程分析 |
4.3 数据流程分析 |
4.4 系统的需求分析 |
5. 功能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的设计 |
5.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2 系统功能设计 |
5.2.3 软件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系统的接口 |
5.3.2 系统设计 |
6. 系统的测试及综合评价 |
6.1 引言 |
6.2 系统的测试 |
6.2.1 软件测试的目标、方法与注意事项 |
6.2.2 软件测试的步骤 |
6.2.3 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的测试 |
6.3 系统的综合评价 |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2 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 |
7. 结论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概述 |
1.1 安全生产监管的含义与特点 |
1.1.1 安全生产的含义 |
1.1.2 安全生产监管的含义 |
1.1.3 安全生产监管的特点 |
1.2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态势及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
1.2.1 非公有制企业的含义 |
1.2.2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态势 |
1.2.3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 |
1.3 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意义 |
1.4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理论依据 |
1.4.1 市场失灵 |
1.4.2 政府的职能 |
第二章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比较研究 |
2.1 发达国家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实践 |
2.1.1 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 |
2.1.2 加拿大的安全生产监管 |
2.1.3 日本的安全生产监管 |
2.2 国内试点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状况 |
2.2.1 构建安全监管网络,建立监管体系 |
2.2.2 加强政府统一领导,强化部门监管 |
2.2.3 强化企业全面负责 |
2.3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与教训 |
2.3.1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 |
2.3.2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教训 |
第三章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分析 |
3.1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历程 |
3.2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 |
3.3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3.4 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产生根源 |
第四章 加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
4.1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
4.2 完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
4.3 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 |
4.3.1 依法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必要性 |
4.3.2 严把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 |
4.4 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的市场化、专业化与社会化改革 |
4.4.1 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
4.4.2 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及获奖情况 |
(10)锅炉安全监测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我国锅炉安全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
1.2 我国锅炉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3 该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设计指导思想 |
2.2 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整体框图 |
2.3 数据源分析 |
2.4 系统软件设计简介 |
2.4.1 故障信息采集系统软件 |
2.4.2 数据库系统软件 |
2.4.2.1 数据库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框图 |
2.4.2.2 数据库存放格式 |
2.4.2.3 数据库主要功能设置 |
2.5 系统硬件设计简介 |
3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
3.1 C++ Builder 6.0简介 |
3.2 系统相关软件的介绍 |
3.2.1 故障信息采集部分 |
3.2.1.1 通过RS-232串口采集数据 |
3.2.1.2 通过USB移动存储器获取数据 |
3.2.2 数据库管理部分 |
3.2.3 数据库备份/恢复部分 |
3.2.3.1 数据库恢复模型 |
3.2.3.2 数据备份类型 |
3.2.3.3 用户数据备份计划的建立 |
3.2.3.4 系统数据库备份 |
3.2.3.5 主数据库(master)备份/恢复 |
4 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4.1 信号调理部分 |
4.1.1 整形电路 |
4.2 信号采集存储处理及串口通信部分 |
4.2.1 MCS-51型单片机简介 |
4.2.1.1 MCS-51型单片机特点 |
4.2.1.2 MCS-51型芯片内部结构 |
4.2.1.3 单片机系统扩展及接口技术 |
4.2.2 DS1230Y型外部存储器(SRAM)简介 |
4.2.2.1 DS1230Y型外部存储器的特征及管脚 |
4.2.2.2 DS1230Y型外部存储器的工作模式 |
4.2.3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简介 |
4.2.3.1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特点和功能 |
4.2.3.2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的引脚排列和功能 |
4.2.3.3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的地址分配 |
4.2.3.4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的时间、日历和警报单元的应用 |
4.2.3.5 DS12887实时时钟芯片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
4.2.4 MAX232芯片简介 |
4.2.4.1 MAX232芯片的特点 |
4.2.4.2 MAX232芯片的系统电路 |
4.2.5 信号采集存储处理及串口通信电路工作原理 |
4.2.5.1 故障信号的采集存储处理 |
4.2.5.2 与PC机的串口通信 |
4.3 外部海量存储部分 |
4.3.1 USB存储器简介 |
4.3.2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简介 |
4.3.2.1 USB接口概述 |
4.3.2.2 USB的历史及发展 |
4.3.2.3 USB的特点及应用 |
4.3.2.4 USB系统的描述 |
4.3.2.5 USB总线布局技术 |
4.3.2.6 USB的总线协议 |
4.3.2.7 USB的健壮性 |
4.3.2.8 USB的系统设置 |
4.3.2.9 USB的数据流种类 |
4.3.3 RS-232和USB接口转换的硬件电路 |
4.3.3.1 SL811HS(Embedded USB Host/Slave Controller)简介 |
4.3.4 RS-232和USB接口转换的底层协议软件 |
4.3.4.1 主程序--main.c |
4.3.4.2 中断--isr.c |
4.3.4.3 人机接口--HPI.C |
4.3.4.4 文件操作函数集--TPBULK.C |
4.3.4.5 FAT文件系统函数集--FAT.C |
4.3.4.6 USB协议层--SL811.C |
4.3.4.7 硬件提取层--HAL.C |
4.3.5 单片机系统写USB存储器操作的实现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锅容管特”爆炸事故有所增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天津市蓟州区市场监管局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研究[D]. 陆思强. 天津大学, 2019
- [2]非政府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韦应鹏. 海南大学, 2018(12)
- [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供给模式研究[D]. 陈家怡. 福州大学, 2014(03)
- [4]基于TQM的福建省起重机械动态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D]. 曾钦达. 福州大学, 2011(06)
- [5]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胜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9)
- [6]我国电站锅炉企业发展的竞争策略研究[D]. 何常春.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7]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研究[D]. 梁润华. 中北大学, 2006(08)
- [8]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对策研究[D]. 何万军. 东北大学, 2005(11)
- [9]27个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管理[J]. 肖惠临. 现代职业安全, 2004(Z1)
- [10]锅炉安全监测自动监控记录仪系统设计[D]. 李骏.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标签:特种设备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