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讲授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论文文献综述)
洪晓楠,戢虹雨[1](2021)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文中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探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其主要经验是:坚持党性原则,以教材建设为基础,抓牢思政课主渠道,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时代"三进"工作要坚持守正为本、借鉴经验、利用条件、创新发展,即加强教材建设,推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陈仁涛[2](2019)在《整体性视域下的“概论”课教学:内涵、重要性和实践要求》文中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构建"概论"课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从整体性上把握"概论"课教学是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的。从整体性上把握"概论"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逻辑统一视域中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青年学生在理论逻辑统一视域中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域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以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以科学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为基础,以抓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为关键,从整体性上把握"概论"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价值,进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才能如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谭晓玲[3](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蒋华强[4](2014)在《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探索和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建设和改革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研究,并用创新的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建设。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明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发展历程,并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具体情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并就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以期对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提供些许借鉴。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的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教材建设研究的文献现状,界定相关的概念,说明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基础理论分析,就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方面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进行了历史的梳理,主要有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创新和发展阶段,大致形成了五个课程体系。第四部分,重点探讨建国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建设中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同时,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于我们能够进一步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第五部分,对本研究的一个思考和展望。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文本的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以期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发展。
霍新宾[5](2010)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精选案例是《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实施的首要前提,而如何具体应用案例则是关系到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的思想实态及其知识能力结构来选择确当的案例,并将之合理应用,以实现案例教学与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有机契合。
贾亚君[6](2010)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文中研究说明要高质量地组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教师应当超越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教学创新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概论"课的教学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以教材为本,优化教学内容;2)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3)以实践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4)以网络为平台,创新教学媒介。
李维昌,黄艳[7](2009)在《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在全国实施两年了。从实践经验看,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贯彻。这种转化,必须立足于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着眼于增强课程本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探讨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对顺利推进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基础性意义。
秦宣[8](2009)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了多次调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它折射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辉煌与挫折、艰辛与探索。
孔祥云[9](2008)在《关于开设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清华大学将于2008年春季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了开设好这门课,需要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确立课程的主题与主线, 构建科学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李新富[10](2007)在《关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思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文中指出在全国普通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方案以后,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就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最重要任务。文章提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在领会教材改革的精神上下功夫,在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师新的素质上下功夫。
二、怎样讲授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讲授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论文提纲范文)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演进历程 |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提出 |
2.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丰富 |
3.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发展 |
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史经验 |
1.遵循党性原则,保障正确方向 |
2.以教材建设为契机,发挥教材基础作用 |
3.以课程改革为依托,抓牢思政课主渠道 |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课堂教学形式 |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守正创新 |
1.坚持守正为本 |
2.用好现有资源 |
3.推动创新发展 |
四、结 语 |
(2)整体性视域下的“概论”课教学:内涵、重要性和实践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 科学理解“概论”课教学内涵的整体性 |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 |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性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同一性 |
二、 从整体性上认识“概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
1. 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逻辑统一视域中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2. 有利于青年学生在理论逻辑统一视域中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3. 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域中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三、 从整体性上把握“概论”课教学的实践要求 |
1. 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前提 |
2. 科学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是基础 |
3. 抓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关键 |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
一、组织机构 |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
(四) 课题组 |
二、运行机制 |
(一) 项目建设 |
(二) 基地建设 |
(三) 团队建设 |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
(二) 工程成果丰硕 |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
(一) 经典着作编译 |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一) 建设概况 |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
一、总体部署 |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
(一) 基础理论教材 |
(二) 重点学科教材 |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
(四) 其他重点教材 |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
一、学术交流 |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
二、人才培养 |
(一) 开展国情调研 |
(二) 进行国外考察 |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
一、理论读物 |
(一) 学习读本 |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
(一) 报刊 |
(二) 电视 |
(三) 网络 |
(四) 微式宣传 |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
(一) 扩大宣传范围 |
(二) 丰富宣传形式 |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
(一) “四大平台”建设 |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
(一) 健全学科体系 |
(二) 完善教材体系 |
(三) 构建人才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4)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探索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理论基础 |
2.1 教材的基本概念及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
2.1.1 教材的基本概念 |
2.1.2 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 |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2.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2.3 课程理论 |
2.2.4 教学理论 |
第三章 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 |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3.1.1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
3.1.2 “文革”后至 20 世纪 80 年代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
3.2.1 “85”方案实施背景及其教材建设 |
3.2.2 “98”方案实施背景及其教材建设 |
3.2.3 “05”方案实施背景及其教材建设 |
第四章 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经验 |
4.1.1 国家高度重视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发展 |
4.1.2 教材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
4.1.3 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了教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不足之处 |
4.2.1 教材在强调政治色彩的同时,对教育逻辑研究不够 |
4.2.2 在强调教材规范、统编的同时,还存在内容重复现象 |
4.2.3 教材内容偏向百科全书式,重点、难点、疑点还不够突出 |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
5.1 教材文本继续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 |
5.1.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政课教材建设 |
5.1.2 教材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
5.2 教材文本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
5.2.1 电子、影音文本发展迅速 |
5.2.2 专题研究网站发挥积极作用 |
5.3 教材体系向立体化、大众化推进 |
5.3.1 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 |
5.3.2 教材语言向通俗化语言转化 |
5.4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足的建议 |
5.4.1 整体制订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 |
5.4.2 突出意识形态性的同时,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5.4.3 强调规范、统编的同时,把握整体性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部分)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5)《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选案例:《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实施的首要前提 |
二、应用案例:《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应注重的基本环节 |
1. 课前案例的准备要充分到位。 |
2. 课堂积极引导学生研讨案例并及时进行点评总结。 |
3. 课后要认真组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
三、几点建议:《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实施的体会与思考 |
1. 要注重《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资源库的建设。 |
2. 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3. 要妥善处理好案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教材为本, 优化教学内容 |
1.教学内容的选择宜“精” |
2.教学内容的选择宜“近” |
3.教学内容的选择宜“新” |
二、以学生为主体, 改进教学方法 |
1.教学方法应体现多样性 |
2.教学方法应体现启发性 |
3.教学方法应体现情感性 |
三、以实践为依托, 拓展教学空间 |
1.建立规范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
2.建立适当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
3.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
四、以网络为平台, 创新教学媒介 |
1.开设网上课堂 |
2.创建网上论坛 |
3.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 |
(7)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深入把握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 |
二、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紧扣课程的主题、主线和讲授重点 |
三、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科学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
四、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准确解读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五、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处理好基本理论和课程体系间的关系 |
(10)关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思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在领会教材改革的精神上下功夫 |
二、要在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
(一) 互动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上要注意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切忌满堂灌 |
(二) 专题讲授法:增强授课内容的学术趣味, 但忌缺乏系统性 |
(三) 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好的契合点, 切忌就案例讲案例, 要注意理论的提升 |
(四) 实践教学法:有助于更直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要认真组织和策划。 |
三、要在提高教师新的素质上下功夫 |
四、怎样讲授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 [1]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 洪晓楠,戢虹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整体性视域下的“概论”课教学:内涵、重要性和实践要求[J]. 陈仁涛.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1)
-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4]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探索和思考[D]. 蒋华强. 上海大学, 2014(02)
- [5]《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与应用[J]. 霍新宾. 党史文苑, 2010(08)
-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 贾亚君. 教育探索, 2010(04)
- [7]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 李维昌,黄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5)
- [8]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 秦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10)
- [9]关于开设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A]. 孔祥云.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8
- [10]关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思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J]. 李新富. 河池学院学报, 2007(S1)